别的不说,这鱼应该是唐时安目前能拿出最好的东西,但为了条鱼把自己这么嫁了,白冉熙也没这么贱卖自己的,唐大哥,这鱼算是聘礼吗?
唐时安被这话呛得一个咳嗽,当然不是。然后就想跟白冉熙说清楚,这婚事还是算了,他也不耽误白冉熙的姻缘。
就这长相,在镇上估计能嫁个好人家,就是带着个孩子难找了一点。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张媒婆今天听人说唐时安好过来了,连忙拿着庚帖去了镇上的衙门。
之前是唐时安生死未卜,这要是把白冉熙嫁过去了,万一人没了,可不就得在背上克夫的罪名,纵使张媒婆在想帮唐时安,这不地道的事也是做不得的。
这下唐时安醒了,这姻缘就是上天派下来的。于是换了庚帖,张媒婆饭都没吃上一口,就紧赶着回来了,到了唐时安家门口,正巧两人都在。
唐小子,白哥儿,你们且看看,这庚帖的事老婆子我可给你们办妥了。张媒婆把庚帖递了过去。
唐时安一口老血卡在喉咙里喷都喷不出来,他就晚了一步,说是下午就去把庚帖拿回来,没成想,这张媒婆的的速度这般快。
也不怪张媒婆没事先通知,这庚帖都交到媒婆手里了,那就是双方都愿意的意思,去一趟官府那也是迟早的事。
唐时安把张媒婆拉到一边,张婶子,我这现在不想成这门婚事,你也看我这条件,连像样的聘礼都拿不出来,这庚帖换的是不是太早了,能不能去衙门再换回来。
张媒婆原本喜笑颜开的脸一下严肃起来,一伸手就是揪着唐时安的耳朵,唐家小子,你可莫要再有这些心思,老婆子好不容易给你说下的亲事,你真当自己还是镇上的读书人啊。白哥儿条件不差,就是带了个孩子,不然哪里轮的到你小子。
再说,这庚帖的事可不止我一个人晓得了,赶车送我的老王头也是清楚的,他那个赶车的嘴碎,保不齐村里大部分人都知道了,怎么你突然不要这门亲事了,是想逼死白哥儿是不是?
张媒婆不愧是说媒的,这教训起人的话也是一套一套的,唐时安听了,就知此事是没有回旋的余地的。
唐时安自己也知道,这古代对于女子一方甚是严苛,哥儿比女子的日子还要难捱一些。哪里像现代,处不好直接分手就是,这古代一旦被退了亲事,那就是一辈子都不好嫁人的。
更何况白冉熙这还是二婚,若是唐时安当真不愿,可还真能逼死一个人,这搭上人命的事,唐时安自然是不会乱来,这婚事不成是不行了
婶子,松手,是小子不懂事,脑子伤了胡言乱语,你就当我瞎说。唐时安认怂认得快。这刚醒来家徒四壁也就算了,还得娶个媳妇儿,连趁手的聘礼都拿不出来。
哼,你这小子就是不教训不成器。张媒婆撒了手,快了几步走到白冉熙边上,白哥儿,嫁给唐小子是委屈你了,可是这孩子有了去处你也安心,要不然哪天哪个拐子来把孩子给拐了,就是找到了也没个户籍,那可就真真说不清楚了。
婶子,我晓得。白冉熙苦笑,他也就是怕这事,这山里可不安全,一般小孩子都扎堆,就怕遇上拐子。
但远儿和村里的娃娃玩不到一块去,这独来独往,也不好每天都把孩子关在家里,有个户籍,这事安心些。
白哥儿,你晓得就行。
婶子,那我先回家了,远儿还在家等我。白冉熙知道这婚事是定下了,对唐时安的态度也就不能太冷着,走的时候拿着与鱼对唐时安笑了笑,唐大哥,谢谢你的鱼。
既然之后是要成婚的,白冉熙也就不再拒绝这鱼了,想着唐时安能把鱼送给远儿,大约是不会对远儿非打即骂的。只是世事无常,他这辈子都不曾想自己会嫁两次人,也不曾想会在这穷乡僻壤找个地痞无赖托付后半生。
唐小子,你这鱼都送了,还给老婆子说不想娶,马上都要成亲了,你这聘礼都没准备一个。可不得委屈了人家哥儿,听婶子一句劝,你这读过书,能识文断字,在镇上去找个好活计,把家给归置归置,你看你,这哪是个人住的地方啊。
张媒婆一年到头不知道要说他多少回,要不是唐时安的爹把张媒婆的儿子孙子从鬼门关上拉回来了,哪会有这份心。都两年多时间了还不放弃,现在看来这决定没错,至少唐时安还有心送这未来夫郎鱼。
等真的成了亲,肯定能收敛性子,认真生活,不再糊弄。别的张媒婆不指望,就是希望这唐时安下半辈子能有吃有穿有住,也算是对得起唐大夫对她一家的救命之恩了。
婶子,我晓得了。唐时安实在是没什么力气和张媒婆继续纠缠,这肚子还饿着,赶紧把张媒婆送走,将鱼放在锅里,就看着手里的庚帖。
这算个什么事儿,白冉熙和小泥鳅算是落在他家了,唐时安到底不是狠心的人,想着先把人收着,要是往后这白冉熙要是遇上喜欢的,他就放人走。
不过如今这会还想办法弄点钱财来,要不然不说成亲,就是自己的温饱都成问题,总不能每日都去那河里捞鱼,这捞不捞的上来,也是个未知数。
鱼汤好得快,这屋里也没个油盐,更别说葱姜蒜这些调味料。所以这鱼汤满是腥味,好在唐时安实在是饿得不行便是在腥也强迫自己喝了些下去。
鱼肉紧着肚子上的一块挑着吃,这么惨的日子唐时安还是头一回过。不过捡回一条命,是该知足。
等晚些时候,太阳不这么晒,他还得上山一趟,屋里的柴火都快没了,也不知道原主是怎么过的这个鬼日子。
第3章上山
正午时候,唐时安在屋里躲凉,顺便看看这屋子里到底还剩下些什么什么东西。好家伙,屋里翻遍了也就剩两身衣裳给他换洗,连个铜板都没瞧见。
唐时安闻了闻身上的味,是有点馊了,干脆拿了套衣服去了厨房,门一关,身上的衣服一脱,把最后一点水全浇在身上。
还好是夏天,这白斩鸡的身体应该撑得住。也没见一块帕子,唐时安也不愿意用换下来的衣服擦,干脆等它自然风干。
目前看来他就两间屋子,一间睡觉用的,一间厨房。这破烂院子小偷都不愿来,一看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屋顶是茅草盖的,茅草一旦用久了下雨天是要漏雨的。原主记忆里也没有他修缮过的痕迹。夏季雨水多,要是到了雨季还没换新的茅草就等着在水里过日子了。
要说穿越什么时候不好,偏偏穿越到古代,他一个正儿八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别说种地,连菜都认不全。
以前他也看过这类小说,那主角的金手指开的是大大的。随便上山都能遇上人参;随便挖个陷阱,都有傻狍子往坑里跳;随便做个糕点,都能发家致富。
可是他都不行啊,人参他不认识啊,就算遇见了也是当杂草;陷阱他也就会挖坑,动物跳不跳的进去不知道,没准他自己都找不到挖的坑在哪儿,然后自个儿掉坑里去了;至于做糕点,他连饭都做不好,更别说糕点了。
唐时安回了睡觉的屋子,一头倒在炕上,心说天要亡我。思来想去他唯一会的技能还是以前在视频网站看怎么制炭。但这会是夏天根本用不上炭,就白居易写的那首《卖炭翁》,估计卖炭也不是个好营生。
翻来覆去,唐时安实在是没想到什么好办法,干脆打算等下午上山看看,万一遇到什么他没发现的生计呢?
申时过半,外头的太阳稍微弱下去了一点,唐时安拿了捆绳子和一把砍柴刀就往山里去了。山的外围村里人常来捡柴挖野菜,所以这外围没什么危险,也没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