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渣攻跪求复合可我只想发财(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渣攻跪求复合可我只想发财(重生)——苏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看来真的是很熟了,陈朗又想,他看其他同学对女朋友都没有那么宠的。

不过他也觉得姜宵好像没有对方那么热情,可能是沉迷挣钱吧。

军训也就这几天了,他们没打算囤货,在前期的时候卖的最好,到中后期了,冰丝贴那边还有补货的。他们不仅卖了南联这一片,还有大学城其他学校。

这段时间姜宵确实也累,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生觉,但过了军训这一个月,他和徐朗一起算钱的时候,就觉得没白干了。

一个包裹姜宵能有个二十多块钱左右的利润,光这就零零总总卖出去一千来个快两千个。

除了打包的,还有单卖的,后面那个冰凉贴买的多了,单片价格砍到只要两毛出头,他销售单价后来也跟着打折,但利润率接近百分之百,这个是销售最快也是最多的,甚至不仅是军训的学生,许多上课的学长学姐也来买的。

毕竟现在校区内寝室和宿舍都没装空调,靠电风扇还是占绝大多数的,热起来电风扇也不顶用。

这一个月全部利润算下来,有五万多块。

这回是姜宵跟陈朗徐亮不是和张扬一样五五分了,毕竟姜宵这回是从头跟到尾,拿货他一个人去,销售也是他自己跟的很多,为公平公正,拉人进来的时候他就说过,算提成。

可一算下来,陈朗和徐亮两个都吓了一跳,和之前的加起来,他们两个各分到了快一万块钱了。

姜宵拿的多他们都没有意见,且这钱的不仅是姜宵和他们一起挣的,毕竟摊子铺的挺大的,他们做不过来,后面还发展短期下线,还和下线有分成,徐亮那边有好几个勤快一点的同学都挣了好几百快一千。

这已经是笔不小的数字了,他们学校好多毕业生刚开始一个月挣钱也才两三千呢。

宵哥,军训结束了,鞋垫和防晒不好卖了,但我们还接着卖冰丝贴吧?徐亮拿着钱,心潮澎湃的问他,我们这儿一直到十月份都很热的。

姜宵和他们两个人一起做生意每一笔都是算好账的了,从数量到金额,今天搞最终结算的时候,他提前一笔一笔算好了,打印出来给了两个人,清晰明确。

他闻言看了徐亮一眼,然后摇了摇头,道:不卖了。

为什么?

过了这个时间了,姜宵道,再卖下去就挣不了钱了。

学校这一边的小店铺嗅觉还是敏锐的,姜宵这边卖火了之后,很多小铺有跟风,不过他们跟风也来不及了。

军训必备这包裹一个人一般只买一次,再买最多就是补冰凉贴的货,姜宵他们先抢的市场,价格上也便宜,跟风出来的时候,姜宵都卖的差不多了,所以影响不大。

军训结束了这军训必备的包裹也就没有意义了,冰丝贴现在学校满大街都是了,太多竞争对手,姜宵再卖下去就没有意思了。

别急,他随后又安慰一句,还有其他的。

挣钱的东西多了去了。

第七十九章

除了手上这几万块钱,姜宵这回最大的收获是自己这两个室友。

他想做生意总要有人一起帮忙的,很幸运他在厚林的时候能有他叶叔和张扬,现在又有陈朗和徐亮。经此一看,这两个人能力是非常可以的,行动力和执行力都相当不错,且有了这一回之后,他们很想跟着姜宵接着做。

先别急,姜宵笑道,晚上我请你们吃饭,刚好十一假期,大家先好好休息几天。

刚挣一笔大钱,这两个人兴奋劲还在呢,要冷静冷静。

军训那段时间毕竟是少数,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特殊的时期不多,以后更要稳扎稳打。

一个寝室四个人,蔺成聿也在,况且他也帮了忙,把人家落下不好,姜宵就连带着一起请了,就当是寝室团建。

陈朗挑了挑,在商场那边挑了家火锅店。

选锅底的时候,陈朗问了一句,姜宵下意识选了鸳鸯锅。

他还记得蔺成聿不吃辣这件事,以前他们两个人难得吃一趟火锅,都是各自吃各自的。

他倒是没想到这时候蔺成聿能吃一点辣了。

而且姜宵喜欢吃虾滑,他碗里很快被蔺成聿堆了一个小山堆的虾滑。

明明是寝室一起吃饭,徐朗却觉得好像自己和对面两个人画风不太一样,蔺成聿明显一直在关注姜宵的状况。

宵宵吃这个。

喝点酸梅汤吧。

我再给你买个甜点好吗?椰子冻怎么样?

闭嘴,姜宵瞪他一眼,吃你自己的。

然后姜宵随便夹起一块牛肉放在他碗里。

蔺成聿一下子就安静了,老老实实把牛肉吃完了,又忍不住偷偷看他。

一场火锅吃的还算平静,军训结束就是十一长假。

姜宵趁着这段时间,紧赶慢赶的去忙了房子的事情,房子写的是夏婉婉的名字,贷款也是以她的名义去办的,不过还贷款那张卡是在姜宵手里,他每个月会往里面存钱的,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去办过户,房子再装修一下,通通风差不多就可以住了。

他买房子的事情,蔺成聿也知道,姜宵能在这里安定下来他是喜闻乐见的。

忙完房子的事情之后,姜宵就又去了一趟市场,城市的大市场这几年几乎成了他的家。

学生们的生意一直是姜宵的起步,因为他生活在其中,很清楚学生们的需求。

寝室一住就要住四年,这里面生意可大多了。

学生们虽然会从家里带东西过来,但是带点衣服被子放在日常生活中是完全不够的,军训第一个月大家过的都粗糙,等正式上课的时候,需要归置的东西就多了去了。

第一件就是床帘。

华南联大的宿舍基本上都是四人间,上床下铺的格局,四个人住每个人要隐私,渐渐的,很多学生都会弄个帘子。

姜宵去学校商业街看过,床帘当然有的卖,但他看过,价格虽然便宜,但颜色和花样都一般,且最多的是抽绳,需要用软绳系着,绳子被床帘带着往下坠,不怎么美观好看,一扯容易掉,也容易有缝隙,他听过班里女生抱怨,说学校那里卖的丑质量又不好,挑了好久也不满意。

姜宵在市场那边找到了用管子和接口能简单组装起来的床帘,如果他买的多,可以直接和厂家定制尺寸。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的小东西。

寝室插电的小台灯,熄灯之后这个用的上,因为学校有电器功率的限制,吹风机要低于八百功率的,以至于很多学生从家里带过来的吹风机不能用,要买新的,这个姜宵也去看过,学校那边小超市卖的选择非常有限,还贵,小台灯的样子也不好看,吹风机更比市面上要贵一些。

除了这个,还有便携式的收纳袋和书袋,学习和生活都能用的上。甚至于泡面碗和配套的碗筷姜宵也是看过的,他大概有了个清单和选品之后,又带陈朗和徐亮去看了看。

这就是为什么姜宵要去学校附近的商业生活区都仔细看过的原因。

学校里的饮食店倒是很丰富,但是生活类型的店有个通病,因为身在学校,基本上是处于半垄断的架势。

看起来很多东西价格不算贵,但对于质量来说,性价比真的不算高,且基本上店都不大,给学生们的选择都很有限,就算不对比批发市场,对比其他的大卖场,同样的商品学校一般会贵百分之二十左右。

现在虽然已经有了网上购物,但上面的商品并不多,且许多学生还用不上,也对网络上的东西还没有适应,不相信,现在还是以线下购物为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