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成聿打算做什么也没瞒着他,特别是关于柳江那块地,按现在的进程,无限明年就要搬进去了,附近到底要弄成什么样当然他要弄清楚。
之前没有仔细交流过,姜宵一问才知道,那块地周围要比他想的还要复杂很多。
他把一些重点记了下来,而后姜宵也没吝啬,给他看了自己这段时间在做的规划。
不算公司机密,只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想法。
其实在外旅行的时候他就已经计划一部分了,但是大火之后,部分材料没了,他就只能重新弄了一些,还好姜宵思路清晰,也没费多长时间。
整理到现在,他对无限未来的样子也慢慢的勾勒出来了。
现在线上购物软件越来越多了,电商这一块蛋糕越来越大,在上面趴着的公司无数,无限现在是有破亿用户的top电商之一,但是居安思危,要顺应着时代和需求,一直做出改变才好。
如今已经是2013年了,智能手机的推广程度已经很高,接下来很快就是网速升级,手机端使用率大幅度提高,app渐渐推广开来,电商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无限现在拥有的特色是厂家直供优中选优的性价比,把文创和生鲜两个板块做出来之后,抢了空白市场,于是又有了两个特色。
这些特色依旧存在,并且要发挥到更好才行,这几年姜宵调整策略,不搞大水漫灌,把大力气下在特色方面。
早在去年他就让下面人去联系,在文创板块上推出了定演出票的项目。
这个票范围很大,演唱会、比赛、剧院等等,他和傅若言在一起的时候,傅若言公司那边的演唱会和见面会的票就是个开头,后来又迎了其他机构进来,无限提供的订票业务有了之前的打底,今年已经很有规模了。
生鲜这边和秦老板一直合作良好,有了那部纪录片的推动,后来成绩也很亮眼。
但去年一直没有什么创新的加进去,毕竟对姜宵来说,品类更多优惠更大并算不得创新,只能算是应该做的。
所以今年他就琢磨,要好好再把生鲜这块推一推,想来想去,最后把眼光放在了无限的实体店上。
无限的实体店还在做着,现在开了百余家了,全国大一些的城市都有,除了卖一些合作商提供的优惠力度很大的产品之外,现在更多的变成了无限自营产品的销售店铺。
无限有众森这个实体业巨头加入,这些年来注资的有技术的小工厂还是很多,自营的食品类还有日用品类有几条线还做成了爆款,实体店赔钱倒是没有赔钱,卖卖无限自营还是有盈利的。
但是对于蒸蒸日上的无限线上商城来说,这点盈利就和蚊子肉一样。
叶淼淼他们一直跟过来的都觉得这店算是情怀了,也不图赚钱,主要要记得这公司到底是怎么起来的,但姜宵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实体店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和生鲜类产品联系起来。
原来生鲜类板块推起来,就是因为纪录片吸引,让顾客群体吃到身边买不到的远方的味道,但是远方的味道也不能天天吃,如果用户的日常采购也能放到无限这里,这又是一笔大生意了。
线下的优势主要还是方便,立买立取,即使后来网络科技已经发展到了特别发达的地步,线下店如果做得好,利润率也很高。
这种优势和生鲜类产品结合起来,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当然,既然做生鲜,一定要和一般的菜市场区别开来,无限的线下店打着无限优选的牌子呢,他完全可以契合这近几年来的消费升级,卖质量更好价格更高的好产品,这意味着无限要在生鲜方面头一次尝试做中高端线。
他和快递公司的秦老板商量了,算是一拍即合,对方有渠道能弄来一些进口食品的供应链,但是姜宵还是把目光放在国内上。
国内这几年也在弄供给侧改革,农产品类不求量要求质,姜宵吃过改良培育的许多原生态类的产品,从甜度提高的水果到散养的猪鸭牛羊,这种东西从源头价格具有不便宜,但是口味是真的不一样,比所谓进口的还要好,就是因为没名气,搞不出销路卖不出价。
但是我能卖,姜宵想。
蔺成聿试探性问了几句,姜宵想了想,也和他说了一些想法,他和林涛声蔺爷爷都谈过,问过他们的想法。
第一百七十章
目前姜宵计划已经很周翔了,已经到了和秦老板那边联合起来准备要实践的程度。
不过虽然设想的时候是打算延续原来无限实体店的优势,那也不可能占原来店的位置,主要是原来的地方太小了,而且各方面也不合适。
做中高端生鲜地方要大很多,类似于一个中型超市。而且生鲜类产品要特别的保存环境,特别是面向的消费者群体不一样,他们要再做一次选址。
就地点而言,先铺的城市自然是国内一线以及几个重点省会城市,姜宵和秦老板都是手笔不小的人,可算作是财大气粗,他也有足够的预算让他随便试水。
首批投入建设的门店预计是二十家左右。
可一线里面地方也大的很,这二十家到底放在哪里还是个问题。
开实体店最重要因素就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种选址方面本来可以交给下面的人来做,不过姜宵看了下面人递过来的建议,有点不太满意。
看初稿里面这二十家的选址光性价比来说当然算是很好的,基本上都是大型商场,下面人也不可能糊弄他。
但是这种遍布全国城市的店,姜宵说不清楚对本地来说算不算是最好的选择。各地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划都不一样,大型商场也多的是,实体店定下之后很不好搬迁,得结合未来一起看。
毕竟是头一次做,大胆尝试,小心落地。所以这事情姜宵先去找了林涛声谈过,林涛声觉得很好,但建议他还是去问问咏江比较放心。
咏江是房地产企业,而且是近些年来做的比较成功的房地产企业,乘着房产飞涨这股子东风,工程早就遍布全国了,在姜宵名单上的那些城市基本上咏江都有工程布局。
姜宵前几天和蔺爷爷谈过,但要了解更多,还是要问蔺成聿最合适。
老爷子也巴不得他们两个能多说说话,即使只是谈工作。
蔺成聿当然很高兴能帮他,姜宵愿意把这件事情和自己说,是信任的表现,他仔细看着姜宵的实体店规划图,然后一家店一家店的给他说,说的很细。
姜宵做的实体店全是直营模式,为了保证质量和管理效力,他不打算搞加盟,所以每一间店的选址都需要自己定好。
柳江深城荔市还有姜宵之前常去的滨海那边是比较熟的了,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还有数十个姜宵不怎么熟甚至都没去过的城市,蔺成聿却了如指掌。
他和姜宵说市政规划,说那些城市的发展潜力,帮他调整了不少布局。
有些店可以再等三个月,这里有个大商场即将要开,我认识那家商场的开发公司,在本地很有实力和人脉,马上就要招商,可以先等等。这里选的商场有些旧了,人流量没那么多,不算一个好选择。
他又指另一家。
这边的选址倒是选了新商场,地方也算大,不过可能定位和你的计划不符,那边现在估计也比较难找到大的铺面,不如选在对面的国际百货旁边的商业街,也离CBD更近一些。
还有这里,蔺成聿拿红笔在那里划了一下,虽然是省会,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发展程度比不上临市。临市是有名的旅游城市,我先前过去做房地产开发的时候做过考察,最终在省会做的是普通住宅,在临市做的是高端别墅住宅区。
论消费水平而言,那一边其实比省会还要高出一截,如果可以的话,我建议你把城市换一换,先在这里开一家,等有了名气之后,再去省会开一家,当然,一起规划也可以,随你挑。
姜宵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的,然后全都记了下来。
不过也用不着他记,蔺成聿都做好了详细的标注,他随后也补充一句:还好,有些地方的人我认识,等会儿我让人去打个招呼。上面有联系方式,你让无限那边负责的人跟进一下就好了。
即使是同一个商场,不同楼层不同朝向不同位置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所以最后变成什么样子,还需要进一步敲定,更需要人去做更多的工作。
姜宵这个层级的人更多是提供想法,做当然是不用亲自去做的,蔺成聿在这方面给姜宵的信息已经很全面对现在的他来说很重要了。
蔺成聿在工作方面确实是无可挑剔的,他上辈子和这辈子从事的都是不同的行业,但是都做的很好,他一直是很有能力的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