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卸甲后我冠宠六宫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免费阅读-酒千觞(3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因为她的爱好就是与人斗啊。

51.第51章记下一顿胖揍

江夫人在太医的精心诊疗下,很快醒了过来。

醒来第一眼,便看到了床边的江许约,她惊得一把握住了女儿的手腕:快走!别管我,你去宫里,一辈子都别再回江府!

江许约的眼泪怔怔地落了下来:母亲,这里就是皇宫。

江夫人这才愣了愣,松了力气,去打量房间陈设。

这是怎么一回事?

江许约便把所有事情事无巨细地讲了。

江夫人哭了起来,最初只是安静地小声啜泣,随着江许约的讲述,她开始放声痛哭,仿佛要把这些年的痛苦,全都借由这场恸哭发泄出来。

其他人见两母女抱头痛哭,都默默退出了房间。

见江夫人醒了,曲红昭也放下了心。

江许约母女二人有姑娘们围着开解安慰,江牧之事由太后娘娘全权处置。

曲红昭乐得清闲,闲来又开始在宫中到处乱逛。

经过兴庆宫的时候,远远又看到了姜翊卫,她的打扮与此前相差无几,只是腰间多了一柄长剑。

曲红昭驻足,她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

按理说,出入宫廷是不允许佩戴兵器的。姜翊卫能随时佩剑,说明她有陛下的特许。

是事态变得严重了?还是陛下得到了什么消息?

是否有人要对兴庆宫的孩子不利?

曲红昭轻叹,如今被困在宫里,她连朝中动向都得不到消息。

她一路晃悠着回了景仪宫,一进门,便见缠雪急急迎了上来:娘娘,侯府派人给您递了信。

看她这副模样,曲红昭就猜到这封信定然是来自边关。

她屏退宫人,拆开信笺,读过后,燃起一支红烛,把那封信缓缓举到烛火旁点燃。

缠雪很是担忧:大小姐,是不是边关出了什么事?

暂时没事,曲红昭将那封燃烧的信丢进铜盆,火光明明暗暗,映得她那双眼波光潋滟,但是我大概得回去了,北戎的内乱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缠雪大惊失色:可是二小姐还没有消息啊!

半个月,至多半个月我就要离宫,曲红昭看向窗外,视野内的几座宫殿层层叠叠,仿佛一堵堵高墙,让她没办法望出去太远,就算盈袖仍然没有消息,我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缠雪急得差点哭出来:这可怎生是好?

两害相权取其轻,曲红昭看起来却很镇定,这是她在边关几年养成的习惯,事情越棘手,她看起来就越沉稳,这里的事暴露,我还有和陛下说情的机会。边关若真出了事,我曲家的九族都不够诛的。

诛九族,这听起来轻飘飘的三个字里包含的意味,让缠雪为之颤栗。

我现在在这里已算是渎职,虽然按理说北戎内斗伤了元气,就算平定了内乱,短时间内也应该不会主动犯边,曲红昭微微闭目,但我身为守边大将,决不能为了曲家的声名,拿大楚的山河安危去赌这个可能性。

曲红昭终于没有再懒洋洋地软在榻上,缠雪望着她站在窗边的背影,突然想起前几日颜姑娘授课时讲过的一个词渊渟岳峙。

想到颜如归,缠雪又问道:那宫里这些娘娘们,要怎么办才好?

这些姑娘们已经如此信赖曲红昭,她们那小型学堂,正跟着曲红昭习箭术的沈良媛,还有江姑娘、颜姑娘,都要怎么安排呢?

曲红昭叹息:我会尽力在离宫前,把所有事情处理妥当。

江牧这件事,按太后的意思,就是要把他做的事传遍天下,他不是最爱惜名声和面子吗?那就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做出的那些肮脏事。

但她也清楚,真相传出去,受伤害最大的,不止江牧,还有江许约母女。

太后总算没有独断专行,而是问了她们二人的意思。

出乎预料的是,江许约居然点了头。

太后神色淡淡:哀家还以为你会舍不得。

奴婢的确舍不得,但丽妃娘娘说,做错事,就要付出代价,江许约眼神里似有泪光在闪动,奴婢觉得这句话说得对,父亲他既然做错了,那就让他付出代价,和奴婢是否舍得无关。

太后颇有些惊讶,第一次拿正眼去看她:都说心思少的人,反而不容易纠结困惑,如今看来,这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江许约不知如何接话,便干脆低头不语。

太后又叹道:你勉强有两分灵性,以前是你父亲把你耽搁了。

太后又问:你可知,此事传出去,别人会怎么说你,怎么说你母亲?

我们商量过了。母亲说她早就什么都不在意了,更不在意别人怎么说她,她只在意奴婢。而奴婢觉得,我没有做错事,就不该怕其他人乱说。

好,三日后,大理寺提审江牧,你去做个证吧。

是。江许约颤着声音应下,她垂着头,脑海中浮现的,是母亲醒来后第一时间让自己快逃的模样。

她还是不能适应父母的形象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伟岸的父亲和蠢笨的母亲原来都是假象。

别人告诉她,她的父亲是个卑鄙小人,而母亲的蠢笨也只是他为了某些目的营造出来的。

江许约不太懂,但母亲愿意以命护她,她总不能继续缩在壳子里,什么都不做。

人总是要被迫成长。

江牧这个名字,成了京城里连续几个月内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有帝王和太后关注,大理寺很快便提审了江牧,罪名是逼妻通奸及诱妻自缢。

后一项没有切实证据,倒是前一项经多方审问后定了罪。

上禀过帝王后,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状元郎的罪名便定了下来。

逼妻通奸,杖责一百,褫夺功名,贬为庶民。

这个结果仿佛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里点燃了火/药桶,茶楼酒肆的说书人有了新话题。

不知多少曾听过状元郎之名的姑娘家心碎了一地,也不知她们当中有多少人,从此不再肯相信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传说。

有人唾骂江牧,有人不怀好意地用轻佻的语气提起江夫人和江许约。

也有些曾经传颂过状元郎深情、口口声声说过江夫人配不上江大人的,此时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从一开始就慧眼识人、觉得江牧不对劲。

一桩桩、一件件,所有人恨不得把江牧的行为掰碎了分析。

略有些迟钝的江许约,甚至在听了一些分析后,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原来父亲曾经的行为里包含着什么样的含义。

才意识到,原来他对自己这般不好。

但这些和她没什么太大关系了,太后娘娘怜江夫人坎坷,便特许她于宫中暂住。母女二人得以互相陪伴,都对太后很是感激。

江许约一心陪伴母亲,母女两个已不再像往日般生疏,感情与日俱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