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点话本,少听些说书,曲红昭把她凑过来的脑袋推开,我是将军,不是土匪。
楚曼儿这一路精神充沛,但一回到将军府就开始喊累,一头扎进房里睡了个昏天黑地。
郡王妃见卫琅带回来一群奇奇怪怪的人,其中甚至还有一个大肚子的女人,早疑惑不已,此时便拉着曲红昭问询。
你们这一整天不见人影,去做什么了?曼儿怎么累成这样?
姨母,待明日去问曼儿吧,曲红昭摇摇头,我觉得,从她的角度讲出来的经历,会比我说的要复杂许多。
这要是让曲红昭来总结,大概就是一句我们走了几座村庄,杀了几个人,救了几个人。
楚曼儿这一觉一直睡到了第二日下午,才顶着黑眼圈出现在众人面前。
做噩梦了?曲红昭了然。
你怎么知道?楚曼儿点了点头,随即反应过来,你也一样?
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不会了。
郡王妃心疼把女儿搂在怀里:这是怎么了?
楚曼儿昨日表现得尚算坚强,如今被母亲抱着,扁了扁嘴突然哭了出来:母妃
她在母亲怀中,把昨日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听得郡王妃又是愤怒又是心疼:这可真是造孽,你也是的,非要跟去看这些做什么?
我若不看,就永远不知道世间还有这种事。
郡王妃心疼地给她擦着眼泪:不知道又有什么不好呢?你是咱们郡王府的小姐,你一辈子都不需要接触这些东西的。
楚曼儿看着母妃疼惜的表情,突然明白了她为何如此执着于让自己嫁人她希望女儿永远生活在蜜罐里,人生前半部分由父母疼宠,下半辈子由夫君保护。在她的期望中,楚曼儿不需要睁开眼去看看这个真实的世界,只需要永远过着富足安乐的日子。一辈子最大的烦恼或许就是婆婆不喜、妯娌不和,或者丈夫纳妾,而不该被这种残酷的现实所困扰。
这的确是做母亲的一片苦心,只可惜楚曼儿想要的不是这个。
如果说此前嚷嚷着不想嫁人的时候她尚懵懂,那么现在她已经坚定了许多。
残酷的现实吓到了她,却没有让她退缩,反而让一个朦朦胧胧的想法在她心下成型。
母妃,表姐那里有一本册子,上面记着被拐走的女子、孩童被卖去的地方,楚曼儿恳求,我看到有几个恰好是我们回江南的路上会经过的地方,我们可不可以顺便绕点路帮忙寻人?
王妃叹了口气:就依你吧。
听了村里发生的事,人牙子居然也很愤怒,他拍着栏杆怒道:那破村子当时就知道压价,纠缠我许久,还威胁老子说不卖给他们就去官府报官抓我,要不是急着脱手,我根本就不想搭理他们!现在还敢让老子赔钱?哪来的脸皮啊?
提起难搞的买家,他的怒火一时间竟比面前的曲红昭还要旺盛,以至于后者沉默了一瞬,才开口道:威胁你要报官?看来他们其实是知道此事有违律法的。
人牙子眼珠一转:曲将军,你把他们也抓起来了?
曲红昭点头,那批人被牛县令放了,她回到边城后第一时间又派官兵去抓人了。
一天之内二进牢门,也算是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人生经历。
人牙子看起来居然挺欣慰:死前拉些垫背的,倒也痛快。
怪不得他交待得这么爽快,感情是知道自己反正没有死里逃生的机会了,在这里拉人陪葬呢。
如果你还能提供其他同行的消息,比如他们的据点,平日里常常在何处出没,岂不是能拉更多人下水?曲红昭笑吟吟地看着他,我也能提供给你更好的交易条件。
人牙子眼神一亮,想了想:但是我猜更好的交易里不包括放我一条生路?
很遗憾,不包括。
人牙子叹气:行吧,我给你说一个我知道的,是一对夫妇,那女的长相和善,由她把人骗到偏僻处,再由埋伏好的男子把人打晕带走。男的以前做过屠夫,人称吕屠户,女的叫彭二娘。这行径比我可鄙多了吧?
曲红昭似笑非笑看他:你想要什么?
我也不多要,他们的据点,给老子换一具上好的木棺如何?
成交。
人就在江南,人牙子伸手指向某个方向,当初这对夫妇抢了我看上的人,还敢嘲笑老子,如今我要上路了,他们也得陪我一起。
他笑得阴狠且骇人,若教旁人看了,兴许会不寒而栗。曲红昭打断了他的得意洋洋:我需要更详细的地点,还有,你指的那是北面。
江南,又是江南。
郡王妃皱眉沉思片刻,终于对着楚曼儿点了点头:行,这事儿我管了,你父王就是日日无所事事,才一把年纪还不知羞,给他找点事做也好。
谢谢母妃。楚曼儿抱住母亲撒娇。
郡王妃温柔地看着她:就当是给你积德了,希望上天能庇佑你将来嫁个好人家。
一行人就此离开,回转江南,去捉那对儿拐子夫妇。
有了这样的目标,楚曼儿离开时总算没太过依依不舍。
曲红昭目送她们踏上了回转江南的路。
过了一阵子,她收到了郡王妃的信,信里说她们已将那被拐至青楼的女孩送回了姑苏家中,那家人感激非常,还说要给王妃立长生牌。
从语气和笔触中,曲红昭也能看出郡王妃因为此事觉得很愉悦。
郡王府在江南的势力确实好用,过了没多久,就捉住了那对拐子夫妇。
曲红昭收到了楚曼儿的信,小姑娘看起来却有些消极,说她见了太多恶毒的人,太多黑暗面,有些失望,却又分不清是对什么失望。
那对儿买了儿子的夫妇也招了供,他们当初听拐子说过这个孩子是从扬州拐过来的,当时是趁着带孩子出门的小厮去买糖葫芦,他们把人掳走的。还说这孩子生得白白净净的,穿得不错,身上还带了块玉佩,想来是哪个富户家的。
还是郡王府帮忙打听出了扬州几家几年前丢过儿子的富户,一一确认过具体情况后,确定了其中一家窦姓商人,他们家正是小厮领着孩子出门玩耍时一个没注意把人弄丢了的。
这家人得了消息,匆匆前往边城,在曲红昭的将军府见到了丢失了四年多的孩童。
夫妇二人抱着孩子啜泣,那男孩儿却不怎么舒服地扭了扭身子,挣脱了他们的怀抱:我爹娘呢?
我们就是你的爹娘。窦夫人看孩子警惕,忙吩咐奶娘拿点心过来哄一哄。
一见到点心,这孩子就把他那大牢里的爹娘忘在了脑后,捧着糕点大吃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好吃。
窦家夫妇二人又是一阵伤心。
奶娘在孩子面前蹲下身:小少爷,您还记不记得奶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