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外仍有很多大楚士兵来来去去,打扫着战场,他们无法把战死在这里的同袍带回去,只能就地掩埋。
曲红昭一一收敛了他们颈间铜铸的身份铭牌,一抬头却看到了不远处沈引柔正站在一具尸首前出神。
在想什么,你认得他?
沈引柔点头:他调戏过我,也赞过我将门虎女,不愧家父之风。
战场就是这样无常,她看起来有些难过,曲红昭便沉默地陪她伫立半晌,不过很快就可以回去了。
沈引柔却摇了摇头:如果可以的话,我不打算回京了。
你想留在边关?
嗯,北戎既灭,很多士兵都可以解甲归田了,不过北疆总还是需要人驻守的,我愿意留在这里。
好。
三年前宫中一见,曲红昭如何能想到她会走上这条路。
她名字里有一个柔字,性子却充满坚韧。
曲红昭没有开口劝说,她尊重她的决定。
元衍一路追踪,居然把拓跋澈捉了回来,被抓住时,他正在投奔草原其他部落的路上。
他很快被带到曲红昭面前,被人按着跪伏在地时,眼里还闪着凶光:曲将军,你要把我带回大楚受审吗?
曲红昭缓缓摇头:没什么可审的,以命偿命罢了。
看到她拔剑,拓跋澈开始拼命挣扎:本王乃一代英豪,如何能死得这般轻易?
其实这和我想象中斩杀你的场面也不太一样,曲红昭好奇地问,后悔吗?如蝼蚁一般死去,还不如战死沙场,是不是?
都是你这个贱人的错!拓跋澈双臂都被人反剪在身后,头还向曲红昭这边拼命探着,竟似乎是想咬她一口,撕下一块肉来。
曲红昭当然不可能任他实现这个愿望,一剑挥出,他的头颅便落在了地上,骨碌碌地滚出几尺远,除了面上仍然狰狞的表情外,再看不出他有什么可被称为一代英豪之处。
拓跋澈就这样死在了北戎王宫的一个角落里,鲜血洒在了烧至焦黑的地面上,这一幕甚至没有多少人围观。几个宫人远远地看到这里似乎有动静,便连忙怕事地绕路离开了,并不知道刚刚被斩杀的人,就是他们的九殿下,不过就算知道了,怕是也不会有什么多余的感慨。
斩了拓跋澈,曲红昭回身看向大殿,这是目前宫中保持得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此间主人已尽数逝去,却丝毫没有损毁这栋建筑的美丽。
阳光正好,大殿两侧高窗中透进来些许交错的光线,让这里显得愈加华贵恢弘。
曲红昭沿着台阶一步步走到高高在上的王座前,俯视着这座宫殿。
北戎国破,王族尽诛。
多年夙愿,一朝得偿。
很兴奋?军师在玉阶下仰首看着她。
更多的是不真实。
我也一样,军师回身望着光线中飞舞的尘埃,我还是不敢相信,北戎居然真的被我们攻下来了。
曲红昭闭目:这里还有挥之不去的血腥气。
此处的确死了很多人,军师深吸口气,江山易主总要流血。
曲红昭拿起桌上象征王权的金符,看了看,又不怎么感兴趣地放了回去。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军师问。
先把和北岐约定履行,其他的还没想好,我只想回去睡上很长很长的一觉。
军师看了一眼被她放在桌案上的长剑:将军是否存了卸甲之意?
曲红昭笑了笑,并未作答。
朝中很快对北戎百姓做出了安置,他们被尽数迁到了大楚北面的一座偏僻的城池,圣上下旨命他们在那里开垦荒地,休养生息。
他们会在那里安居务农,大概不出两代,他们就会忘了自己的来处,被同化为彻头彻尾的大楚人。
北戎这个国号自此消逝,只在史书中占了一卷笔墨,而曲红昭这个覆灭一国的名字,会随着这一卷史书,永久地流传下去。
124.第124章班师回朝
实打实的功绩,足以平息任何谣言。
随着这场万人瞩目的战争落下帷幕,针对曲红昭的谣传不攻自破。
天子圣旨已下,命她回京接受封赏。
她于欢送之中离开边城,又于欢呼声中踏入京师。
她带着五百兵马班师回朝那一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都涌到了街头,想一睹驻边大将曲红昭的真容。
她对此早有预料,十分给面子地打扮了一下,还给自己的骏马换了一副漂亮的银鞍。
破晓时分,京师城门大开,五百边军在朝阳映照下,列队进入了京城。
最前方骑着高头大马的,自然就是万众期待的曲红昭,红袍金甲,银鞍白马,光彩四溢,英姿勃发。
人群中有百姓议论道:好俊俏的姑娘家。
边军一向军纪严明,此时军容整肃,步伐整齐划一,盔甲上映着寒光,枪尖幽冷锋利,所有人面无表情,不苟言笑,硬是让周围欢呼的百姓们渐渐都安静下来,沉默地注视着这支队伍经过。
曲红昭维持着将军应有的气场,心下却颇为困惑,她曾在书中读到过将军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之时,会有百姓沿街献上鲜花,怎么自己如今却没有这种待遇?
她并不知是军队的肃穆将百姓们镇得一片安静,想着想着,还有点小委屈。
直到经过一座绣坊前,突听得有一道脆生生的女子声音喊了一声曲将军。
曲红昭抬头看去,那是一家叫作锦心坊的绣庄,二楼栏杆处倚着一位漂亮的姑娘,正笑得见牙不见眼,对她用力挥手。
见她看过去,女子便抬手,将一支杜鹃花掷了过来。
这支杜鹃艳红似火,花瓣还染着朝露,似是刚刚采摘下来的。
曲红昭纵身一跃,将杜鹃夹在指间,凌空借腰力旋身,又稳稳地落回马背上,拈花一笑。
那一刻,她听到人群中传来一片吸气声。
然后各色鲜花,仿佛不要钱一般,疯狂地向她投掷而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