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清缨拿下砸在脸上的书,揉揉鼻子,果然,有大哥在的地方怎么能指望他们和平相处,上辈子的两人可是当了一生的冤家,这本书真是打破了她的幻想。等等这书好像有点好
余大潇洒走人,只留余音:这本《素文》给你当纪念了,第一次上学的礼物。
余清嘉的暴脾气在听到素文便静了下来,对吼,妹子第一次上学堂,是该送些礼的。在场的孩子纷纷反应过来。
余清河第一个反应过来,对着表妹拱拱手,今早以突如其来的姿势横空插入,他都没来得及反应,早上光被她的水给整懵了,下午因为打架课也没好好上。这到了饭点又跑的最多。
现下才能好好观察,平常都被大伯母抱在怀里,接触的不多,还有那些流言蜚语也是时候该散了。不知妹妹喜欢什么,我一会回去会连清河的一起送去。
挑些不值钱的小玩意儿就可。对上表哥这正经一礼,语气里便不由自主地带上了些平常被后妃奉承时淡淡的语气。骄矜而又清贵,犹如常年处于上位者,淡然高贵。
老太君听到时意外地看了眼这个小孙女,这才刚好倒是...这脚程要是再慢点的话余大那小子就该把春申的做的好吃的都吃掉了。顾不得多想,让众娃娃散了,各回各房,各找各妈。
余三也反应过来,傲道:姐,姐,哼,我一会儿会让姨娘帮你准备的,小四小五小六也会一起送上的。说完便领着几个孩子走了。他倒是很有义气,做什么都不忘顺带着他的几个兄弟。
余清缨笑笑,恬雅淡然,如青莲之资,全无平日大伯母怀中的呆愣。几个嫡出的孩子慢吞吞地走在后面。
余清嘉早就恢复了平日的风姿,微微一笑有礼得很。不见刚才的暴脾气和失礼。只是余光偶尔会看到《素文》,便会在妹妹的手上多停留一会儿。
老太君希望我们能和庶子们拧成一股麻绳。余清河到底虚长两岁,看的倒是透彻。大家一起吃苦,怎么也会生出几分感情,到时便能相互扶持。
哼,谁看不破,我们家这几个人聪明的紧。余清嘉心底也是很傲,对着外人风度翩翩,对着表哥却是实诚的很。人心都是很难摸得透的,有些亲兄弟还反目成仇呢。
你杂书看多了吧?余清缨用《素文》打他,这种不利于兄弟和睦的话都要扼杀在摇篮里,上一世救你的,不就是这些庶子吗?她现在对父亲唯一感谢的就是他生了这么多兄弟给他们兄妹。大哥都比你惦记我,那你说他和我岂不是比你我还亲?
是啊,小二,别钻牛角尖了,兄弟多挺好的,你看你们每天打打闹闹挺好的。说完,余清河从怀里掏出一瓶金疮药递给余二。
.......余二用一种极其难以形容的心情接过。
我想让清盈姐姐一并过来。余清缨用一种极其正式的语气对这位表哥说道,老祖宗的这个惩罚看似惩罚不过是想锻炼我们,并加深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都是一家人,怎么能少了清云姐呢?
这,我会和娘亲好好商量的。余清河沉吟了一会儿,便发现其中很多关节,倒是立即重视了起来。
就此分别把。余清嘉带着余清缨回去,三人互相道别。
老祖宗此刻正在和余大抢食,两人的筷子功不知斗了几回,不过姜还是老的辣,老祖宗分出心神釜底抽薪,将盘子端走了。
老奸巨猾。余大放下筷子离开饭桌。老祖宗傻了眼,高兴地吃了几口回过味来,这小子怎么可能做吃亏的事呢。然后发现旁边的春申早就笑的肩膀抽抽了。
你不会给那小子另做了好吃的吧。老祖宗的陈述句表明都不需要春申回答已经猜到来龙去脉。这小子肯定已经在房间里吃的美美的了。到底谁老奸巨猾,这小子才五岁,怎么比她还滑头。老太君越想越开心。
老太君,您看您都气笑了。春申适时的给老太君捶捶背。
你说,小后流这么聪明,我是不是可以不用担心他日后的生活。他是庶长子,这身份扎眼的很,这王府又只剩这最后一代的爵位了。
他的嫡母娘家背景硬得很,清嘉呢,又是个聪明的孩子,清缨今天才刚刚开了窍,清嘉又是个沉稳的孩子,你说我们家的孩子都这么聪明,以后一定都会好好的对吧?
小后流的姨娘靠不住一颗心就拴在了我那个不孝子身上,自己生的儿子也不管,最多能做的事就是把小后流塞到我这,她既怕护不住孩子,又怕孩子分去了她给他的爱,她却看不到他后院有多少还成天出去拈花惹草的,也不知道为自己打算打算,
大儿媳多聪明,放手给他玩,又把中馈给了秦姨娘,自己专心照顾清缨,但权力依旧在她手里。老太君知道强求不来,抬头看看星空。不知在想什么。
小申别的不知道,但知道孙少爷是真的聪明,以后也一定都会好好的。春申希望老太君能够轻轻松松的,宽慰道。
老太君,有您的信。
老太君,有封信。小厮将手里的信递给旁人,余后流突然端着冒着热气的鸡汤把信接了过来。递给老太君,老祖宗,我三思之后发现我做错了,这是我特地让厨房弄得清汤少油的鸡汤,您好好喝了明天才有力气惩罚我们。说完便离开了。
俗话说得好,既然无法选择出身,那便好好修身,不然未来你的孩子也如此感叹岂不可笑?
今天的月亮格外的亮堂,照亮了回家的路。黑夜也无法吞没他的身影。
作者有话要说:
为什么没问余大?
老太君表示这货早上把他的瓷缸护的牢牢地,根本没有加罚,看了一下午的书,还跟着他们跑了三圈,就这觉悟问啥?
针对
爷爷,这就是我姨奶奶家吗?小黑娃与老人站在康乐王府外,后面人来人往,都在偷偷打量他们。康乐王府可是大户人家,这附近住的自然也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守门的都是机灵鬼,早就盯着这边动静。特别是吴御史家的小厮。看着是不动声色,但盯得最紧。
何况大路建起,自有路人,无论行色匆匆还是过路,都在经过此地时慢了脚步。小黑娃拉拉爷爷的衣角,后面人的眼神太过灼热了,不过是有人登门拜访而已,大家伙们不用这么热情的。
各家小厮和老人暗暗叹口气,大京都人们对八卦的尿性,实在是太懂了。老人紧了紧对小娃的回护,这王府的脚程太慢了。
路过人慢慢的走直至用眼神将这爷孙二人送入府内,各家小厮纷纷出动,来打探消息。路过人群:这娃娃不会是康乐王的私生女把?你看看这眉眼多像啊。
小厮表示不愧是我们大京都的人们群众,八卦精神简直令人佩服,实在是太懂天天在外面鬼混的康乐王了,都操碎了心。王府的守门人对纷涌而来的同行透个口风:纯粹是贵客。老太君就在门后好吗?本想出门迎接的老太君也要因为京都群众的属性而退门一步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