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五被她念叨的不高兴:你想打就直说。不待她开口:等我打累了再换你。
谢兰禁不住瞪她一眼。
王秋香看到闺女和闺女的小姐妹都往树上爬,两本书三个球在小方桌上没人用,立即对谢兰说:五嫂,咱俩玩儿。随后把两个球踹兜里,留一个,不就是我拍给你,你拍给我。多简单啊。
谢兰点头:就是。瞥一眼张老五,嫌弃地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还好意思问。
老五张了张口想说,一学就会还能拿金牌,比赛还有什么意思。到嘴边觉得说不过她,你试试就知道了。
试试就试试。谢兰学大胖微微弯腰,示意王秋香发球。
王秋香笑道:不就是这样。乒乓球稍稍往上抛,用书本一拍,球嗖的一下飞向围观的人,众人吓得四下散开,慌乱中有人抬手档一下,球迅速朝王秋香飞去,王秋香下意识躲开,球晃晃悠悠的朝小树林跑去。
王秋香懵了。
谢兰也懵了。
张老五笑了:确实会。这样谁不会啊。
王秋香回过神来,连忙去找球。拿到手忍不住掂量一下,不敢置信地问:这么轻咋跑这么远?
这个问题第一次接触乒乓球的人都无法回答。
大胖道:这么轻这么小的东西,你使劲一拍能不跑吗?
王秋香想想:也对。
这次轻轻一拍,结果球被中间的木板挡回来,又滚到地上。
王秋香眨了眨眼睛,不敢相信这么简单的游戏她居然没打过去。
张老五笑喷。
谢兰瞪他一眼。
老五顿时不敢笑了。
张老九很想试试乒乓球这种新鲜玩意,忍不住问:秋香你行不行?不行换我。
我再试一下。这次肯定行。王秋香心里没底,五嫂,你可别一看到球过去,结果你跑的比球还快。
谢兰还没碰到球,立即说:放心吧。
王秋香这次怕打过了,又怕打不过去,干脆手伸到她这边的小方桌中间,轻轻把球往对面推。
然而她堆的太低,谢兰条件反射般去接,书本啪嗒一下拍在桌上,球再一次滚到地上。
王秋香纳了闷了,忍不住看她儿子,大胖也没接到张老五的发球,但他的手接住了,他轻轻发过去,张老五瞅准了轻轻挡回去。
虽然球的路线很歪,可是他们没让球飘到人身上,也没有把球打到地上。
王秋香点头:五嫂,我知道咱俩为啥打不好。咱们用的是书本,他们用的是球拍。
谢兰点头:书本要是能打球,还要球拍干什么。
来富家的忍不住笑了:拉不出屎赖厕所,你俩可真行。
不信换你!谢兰递给她。
来富家的接过去:换我就换我。秋香,咱俩打?
可一可二不可三。
王秋香不想丢人,立即给老九:我歇会儿。
张老九接过书本就提醒来富家的:你先试试手感。
咋试?
张老九想到大胖打之前,拿着球往桌上轻轻拍两下看看力度,给我。随后掂量下,大概确定一下乒乓球的弹性,他就直直地打过去。
书本比球拍大多了,球又没飘忽,来富家的伸手挡回去。然而她太着急,力道大了,像一阵风似的嗖一下过去了。
好在张老九干反应快,快速挡回去,来富家的同手同脚去接,有惊无险地又把球送回去。
张来富的儿子顿时忍不住说:我娘行啊。
来富的媳妇点头:我也就是出生早了。晚出生五十年,十年后的全国冠军
啪!
乒乓球打在她身上。
吹牛的人安静了,众人顿时乐不可支。
张瞳瞳听到爆笑声,好奇地朝这边看去。
张支书道:你九奶奶不会打球,大伙儿笑她。咱别过去,咱等着接桃子。
小孩不敢再对打球感兴趣,看到胖丫在树上,伸出小手也要上去。
桃树不高,一米五左右的地方还有分叉,而且爬树跟下河不一样,下河小孩自己能下去。爬树他可没本事,张支书不怕他偷偷爬树,所以就把他放上去。
小孩坐到树杈上,抬头看到胖丫很高,忍不住扶着树枝起来。
张支书吓得慌忙抓住他,不行!
小孩疑惑不解,怎么就不行了。
张支书想想小孩不撞南墙不回头,于是就扶着他起来,一只手拉住他。
小孩此时所在的位置跟他爸的肩膀差不多高。方剑平经常扛着他跑,以至于离地面这么高小孩也不怕。
撑着他爷爷的手起来,另一只手就抓树干,打算往上爬。
然而他的腿无力脚又小,又没看脚下,稍稍一动,整个身体往下掉。
张支书连忙接住他。
小孩落到实处傻了。
高素兰拿着袋子将将过来,一看到他差点摔下来,担心地扔下袋子接过他:不怕,不怕,奶奶给你叫叫魂。
叫什么魂。还能吓到他?张支书忍不住说。
高素兰让他自己看:这不是吓着是咋的?
没想到会掉下来呗。张支书捏捏小孩的脸。
小孩回过神,朝桃树看去。
张支书:看见没。还要去。
小孩是想上去,可是一想到刚才的事,不敢过去,又觉得好丢脸,冲树上的胖丫说:桃桃,爷爷,我要桃桃。
行,我给你接。张支书其实也不敢再让他上去。
刚刚他时刻防备着,又拉住小孩的手,所以才能及时接住他。万一等会儿他大意了,那这个暑假小孩怕是要在医院里度过。
张支书叫来一个小姑娘,跟他一起扯开袋子,胖丫,晃吧。
胖丫使劲一晃。
扑通几声,袋子上落了好几个桃子。
围观打乒乓球的人看过来,发现又红又大,跟年画上的仙桃似的,顿时忍不住过来:这么大?
张支书也很意外,看起来比之前卖的还大。剑平说的没错,咱们这儿适合种果树。
有村民接道:可惜要保证耕地面积。停顿一下,回头看看哪边还有空地再种几颗。这么好的土地不种可惜了。
张来贵过来:咱们村都快成桃花源了还种?
那村民就看张支书。
先前桃子大批量成熟的时候,张支书担心村民自己去收购站,一来会被工作人员挑三拣四,二来他们为了能卖出去,可能会刻意压低价格。
为了大家都能赚到钱,为了村民们和谐共处,张支书就让每家摘三四斤,放在一起他套车拉去收购站统一卖。
卖的差不多了,有些桃树上只有些小的形状不好的,有的桃树上的桃子虽然长的好,但只剩零星几个,没法再统一卖,单独卖也不好卖,张支书就让他们自己解决。
可是即便如此,从五月仙桃成熟到现在,张支书也去了七八次收购站。
每天顶着太阳去再顶着太阳回来,张支书累了。
然而夏天才过去一半,接下来还有葡萄、柿子和石榴等物。
村里人口众多,别的虽然没有桃树多也有不少,他还得再套车跑几趟。
想到这些,张支书心生烦躁:你也不怕太惹眼,羡慕嫉妒咱们村的人一把火把咱们连人带东西全烧了。
那村民朝西看去:每个路口都有大门怕啥。
张支书:又不是用铁通团团围住。不能从正门,还不能从地里面钻。差不多行了。
那村民忍不住说:咱们又没偷没抢。
张支书:那照你这么说,晚上也不用打更巡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