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去!王秋香瞪她,哪来这么多废话。
胖丫立马收起感动,找出她的草帽去邮局。
半道上碰到张小草她才知道今儿周末。
好在邮局周末也不休息。
张小草也想到了顶替,她以前听人说过,也催胖丫赶紧去。
不过胖丫和大胖走路,她骑车,以至于他俩还没到邮局,张小草就来到了。
众人都在树下乘凉,张小草就直接把车子支在树下,坐到高素兰身边。
高素兰一见又是她自个来的,你家那个小的呢?
嫌村里没有卖冰棒的。张小草无语,都是他奶奶惯的,丁点大的孩子天天想着吃凉的。
高素兰:别让他吃太多。瞳瞳要吃瓜,小芳都不敢由着他。
张小草耸耸肩,吃拉肚子他们心疼。
孩子不遭罪?高素兰忍不住吼她。
张小草:你不懂。我管他,他爷爷奶奶护着,时间长了就跟我不亲了。赶明儿等他闹肚子,我再关心他,他就知道谁真正对他好。
张瞳瞳听直了眼,扭身扑到妈妈怀里,趴在她耳边小声说:妈妈,这个姨姨好坏啊。
小芳想笑:妈妈坏吗?
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小孩回头快速看一下张小草,又小声说:她的小孩好可怜啊。
小芳:不听话的小孩就得这样。你听不听话?
小孩连连点头。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小孩觉得他太幸福了,最坏的爸爸也没有那个姨姨坏。
小芳突然想起一件事,张小草,农场的冰棒都是从哪儿进的?
清河冰厂啊。张小草奇怪,你不知道?
小芳以前不关心这事,离咱们这儿远吗?
张小草算一下:五六里路吧。咋了?
我在想冰厂是国营单位,咱们要是找他们进冰棒,然后卖的价格跟供销社一样,应该没人说咱们投机倒把吧?
张小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转向她大伯,您的车子还能骑吧?
张支书摆手:你可别指望我。我还想多活两年,看着瞳瞳考上大学呢。
张小草小声说:让栓子卖啊。现在先别说,彻底分开,明年再卖。不分家卖的钱也是进我奶奶口袋里。
张支书:你说得对。可是指着我那个车子卖冰棒,链条和车胎都得换,不然容易坏。
我给你换。
张支书点头:那可以。过些天柿子和石榴下来,让栓子跟你九叔出车锻炼锻炼。
到时候也分地了吧?张小草问。
张支书点点头。
突然觉得他大侄子真要分家,那多半会被从现在的房子里赶出来。
到那时再收拾房子就晚了,说不定还得住小芳那儿。
张支书不希望别人住闺女的卧室,亲侄子也不行。
于是下午太阳落山时,张支书找来梯子,跟方剑平一块把房屋检查一遍,漏水的地方休整一下。
翌日清晨,去沟边挖一些土和泥,把他爹的两间房子刷新一遍,然后贴一层报纸。
如果栓子过来,到时候再糊一层报纸。要是不过来,那炕就留着以后放晒干的菜和因为下雨没晒干的衣服。
深秋十月,落叶纷纷,小芳顶着秋风和儿子到家就收到张支书的信,拆开一看,不出张支书所料,大侄子要分家,高氏一看这个大孙子指望不上,脑后有反骨管不住,就把他们一家三口赶出来。
此时就住在张支书家中。
张支书虽然同情侄子,也不想当冤大头,就逼张老二把栓子过继过来。
张老二很痛快。
旁观者都觉得他糊涂。
张老二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就算小芳有能耐,方剑平孝顺,那也是时代造就的。栓子的闺女一一一个农村姑娘,也想找个方剑平这么好的可不容易。
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栓子没儿子,老无所依,早晚会回来求他和小儿子。
高氏也是这样认为的。她比张老二还多想一点,她认为她的大宝比一一聪明。
栓子和他媳妇也没少听高氏念叨,大宝将来比一一有出息。以至于搬到张支书家的第二天,栓子就问他大伯,小芳以前的书还在不在。
张支书就把一年级的书给他。
到了张支书家,没有乱七八糟的活,两口子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每天晚上给孩子辅导功课。
张支书给小芳的这封信写的就是这些事。
不过最后一段,征求小芳的意见,他家分的地他想给栓子种。
这一点小芳早想过,不给栓子,别人也不敢种,因为高氏可以理直气壮地闹。
再说了,不论房子还是地,让他种和住不等于就归他,土地不可以私下买卖,法律法规不认,将来还是张支书的,所以小芳就回信表示她没意见,尊重她爹。
与此同时,小芳读研的事也定下来。
她是帝都大学的学生,今年还拿了奖学金,完全可以直升。
这一点在信的最后也提到了。
张支书接到信的当晚又笑醒了,吓得高素兰一直到天亮都没睡着。
高素兰不会写信,只能等年底闺女和女婿回来的时候告诉他们。
又是一年冬来到,方爷爷方奶奶又老了一点,方剑平就没让老两口去他爸妈那儿,让他姐方静平通知那两口子,早上过来晚上回去。
方母压根没打算听他的,这么冷的天来来回回不是折腾他们吗。
俩人就准备住下。
然而到方爷爷和方奶奶家,老两口傻眼了。
原本空着的两间正房门窗紧闭,方剑平的卧室也是门窗紧闭。可以住人的地儿只有老两口的卧室和方静平的房间。
方静平经常过来睡个觉,或者避避雨,不许她父母住。
方父方母不得不早出晚归。
只是每一次过来都忍不住骂方剑平不懂事,想气死他们。
方剑平听不见,无所谓。老两口有所谓,就不许他们再来。
不来还不行。
俩人要面子,不敢被家属院的人知道他们不孝顺,所以只能在方奶奶方爷爷面前忍着。
小芳的父母的心情正好跟方剑平的父母相反。
闺女回来了,侄子也算是儿子,张支书终于儿女双全,而且一个孙子一个孙女正好凑成一个好,小芳读研的事又板上钉钉,以至于张支书走路带风,高素兰的腰板终于直起来。
村里的气氛也好,今年是包产到户第一年,家家户户都很认真对待土地,麦苗乌青乌青,不出意外来年是个丰收年。
生活比去年还有奔头,腰包比去年鼓,以至于每个人的脸上天天都挂着笑。
可是要说除了张支书和高素兰张庄还有谁最高兴,那就是王秋香。
大儿子领工资了,小女儿也考上大学,虽然还得上许多年,可是毕业后就是医生。
老话常说,家里有老师和医生,一辈子都不用求人。
王秋香也听过这话,所以今年也格外大方。
每次瞳瞳去隔壁玩儿,回来兜里都装的满满的,不是花生就是瓜子,不是瓜子就是糖果。
又一次装一兜南瓜子回来,小芳好奇了,忍不住跟方剑平说:王秋香发财了?
方剑平想想早年,她的一根菜都是个宝贝,日子好了呗。再过几年胖丫毕业了,她不愁吃不愁喝,瞳瞳再过去,拿回来的可能就是鸡腿了。
小芳:我一直都知道人的日子好了,心境以及各方面都会变,可是怎么也没想到像换了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