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摄政王他又脸红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科西嘉(8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阿娜尔的汉话已经很流利了,只是语气仍领会得不到位,明明是因为谨慎在讲道理,说出来却总感觉是咄咄逼人的模样。

王女莫急,令牌在御林军的手上,马上就赶来。

外人未经召许,不可进入皇宫,因此柳阳景便无法带着自己的手下进宫。

此次向皇帝请示,除了禀报案情进展、获得搜查四夷殿的许可,还有一项,就是调配一些御林军,协助搜查。

不然光凭柳阳景一人,就算他如何神通广大,也不知要搜到何年何月。

好,我在这里等着。

阿娜尔叉着腰,绿眼睛眨两下,忽地亮起来,朝柳阳景的方向挥手,喂,你怎么来了!

杭絮和容琤从柳阳景背后走出来,同他并行而立。

她侧头:怎么不进去,阿娜尔拦你了?

阿娜尔跑过来,站在几人对面,指着柳阳景,问道:你帮我看看他,真的是什么大理寺卿,怎么一点都不像,那些大官不都长着胡子吗?

王妃来得很巧,柳阳景温和地笑起来,我正等御林军带着令牌过来,向十三王女证明我的身份。

阿娜尔不是傻瓜,看见对方与杭絮交谈的姿态,便明白这人确实没说假话。

她惊讶道:你真的是大理寺卿,好年轻,好像比兄长还小!

正好一队御林军脚步整齐赶来,为首的将令牌递上,柳阳景身份明了,搜查就此开始。

阿布都与阿娜尔毕竟是科尔沁的使者,不能同杜羲纬一样,将住所的东西尽数搬到大理寺整理。

因此柳阳景命御林军将所有房间的部件全部翻出来,他一间间走进去,一样样过目。

杭絮也没闲着,对方看,她也看,她虽不像柳阳景那样办案多年,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但行军多年,五感敏锐至极,很快就找到了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块玉佩,水头不足,上面尽是棉絮,颜色却碧绿,两面都刻着弯弯扭扭的纹路。

她将玉佩收在袖中,正打算去问问两人,走到院中,却发现他们与柳阳景待在一处。

杭絮走近,见柳阳景手中拿着数封灰扑扑的信件,温声道:这是御林军在书房柜子缝隙发现的信件,敢问王子王女,为何要将信件藏在那种地方?

阿娜尔,是不是你玩闹的时候放的?

我?不记得了。

阿娜尔最近常与容攸通信,信件看完便随手一扔,确实有可能不小心扔到缝隙里。

她抽了一封信,随手拆开,展开信纸,一个字一个字念道,今日申时御花园东亭后假山

念罢,她立刻道:我没有跟阿且约过这个地方。

柳阳景也拆开一封信,慢声道:下朝后,望月阁。

望月阁,这是哪里?阿娜尔问道。

这是皇宫的一处景楼,离四夷殿不远,凄清得很,平日无人靠近。

他温声道,细长的手指抚摸着信纸落款那个纹路奇怪的印章,微微笑起来。

几封信接连拆开,上面皆是写着地点的一句话,落款是同一个印章。

阿布都的表情逐渐凝重,阿娜尔不明白情况,可看着兄长的表情,心也微微跳起来。

这些东西是不是有问题?

不瞒两位,柳阳景将信纸妥帖收起来,纸上的印章,与我们在杜侍郎家中搜出的劝反信上的极为相似。

肯定是有人诬陷!阿娜尔急得要跳起来,什么反叛,打了那么多年,如果科尔沁要反,那和谈做什么!

阿布都的神色则镇定许多,大宁的印章各色各样,有相似的也不足为奇,是不是柳大人看错了?

柳阳景摇摇头:六王子来大宁时日尚短,有所不知。

他展开一张信纸,用指尖描摹上面的印章,这印章长宽不到半寸,几乎只有一个指节的大小。

然而在面积如此之小的印章里面,竟有上百条粗细不一的纹路,且纹路印记清晰,互不干扰。

做出这样的印章,从选材到雕工,再到印泥的选择,都苛刻无比。

因此,臣不认为,这两枚如此相似的印章,会毫无关联。

阿娜尔听呆了,眨眨眼睛,可是,我真的没有见过,这些信不是我的,肯定也不是兄长的。

她恍然大悟,是不是上一群人在书房里留下的!

杭絮默不作声,她没忍心告诉对方,上一群住在四夷殿的使者是南越的部族,那已是五年前的事情,就算留了书信,估计也烂成了尘土。

王女放心,柳阳景微微躬身,臣一定会仔细探查,找出真相,绝不会随意作出判决,让两位蒙冤。

杭絮心绪一颤,她侧头望向对方,恍然想起他向杜夫人承诺时,表情也是如此温和诚恳。

第123章不要让宁朝五代的基业

臣已搜查完成,不再打扰王子与王女了。

半个时辰后,柳阳景带着一沓信纸离开,连带着几块杭絮找出来的奇怪玉佩。

杭絮没有跟着离开,她留在了四夷殿,袖中还藏着一块玉佩,待其余人走后,才拿出来,放在阿娜尔与阿布都眼前。

这种玉佩,是你们科尔沁部落的象征吗?

她直接问道。

啊,象征?算不上吧。阿娜尔疑惑地摇头。

阿布都接过玉佩,用沙哑的声音解释:玉佩是中原的文化,草原人很少有产玉的矿,也不喜欢戴玉。

科尔沁前几年学了些中原的文化,又恰好找到一处矿藏,才让工匠试着做了几块玉佩。

上面的图画是科尔沁的图腾。

他描摹着玉佩上奇怪的纹路,你看,这像不像狼群?

杭絮低头看去,有了头绪,再看玉佩上的图案,便再也不是杂乱的纹路,而真的变成了奔腾的狼群,狼头高昂,四肢向后,绕着玉环跑成了一个圈。

她接着问道:那这些玉佩一般用于何处?

父亲要求他的子女必须戴着玉佩,除此之外,很少有人用,也就是这次出使宁国,想到中原人爱玉,我才带上了几块。

她若有所思地点头:除了科尔沁,还有其他部落会用玉吗?

阿絮想问那块玉佩?

容琤忽地出声。

她侧头,把玉佩放在男人的手中,上面的狼群在室内发着碧绿的光,轻声道:你不觉得,它们上面的纹路很相似吗?

剩下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未尽之意对方已经明了,凭着极其相似的工艺,那枚玉佩就算不属于科尔沁,也一定出自草原上的某个部落之手。

草原上的部落或多或少都学了点宁国的习俗,要说出具体的名称,一时还想不起来。

阿布都皱着眉,小将军问这些是什么意思,难道这案子跟玉佩有关?

杭絮叹了一口气:刚才的大理寺卿,在我父亲府中搜出了一枚玉佩,从玉佩上的纹路,他推测这些属于科尔沁。

不可能!阿布都沉声道,科尔沁一共取到了二十块玉料,做成三十一枚玉佩,我此番来中原,带了五枚,都是有数的。

他停住声音,重重呼吸了几下,接着弯下身子,多谢小将军告知此事。

我一定要好好查明白其中的奇怪之处。

从四夷殿出来时,天色还早,温和的秋阳斜射下来,将四面染上金黄。

杭絮同容琤慢慢走出朱雀门,偶一抬头,正望见西面天空的几缕白烟,还没到晚饭的时辰,不用想,肯定是太医院又熬药了。

她拉着身边的人,转了个方向,不知道那个士兵怎么样了,我们去看看。

太医院的值守听见两人的来意,嘱咐同伴两句,便在前头引路。

绕过几条廊檐,终于来到病房所在,还未靠近,边听见里面的声音。

宋大夫,这人怎么样了,身上的毒可还解得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