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两个人都位列鼎甲这样的事情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
这其实也有历史原因,在寻芳所在的朝代,明朝的时候因为北方战争比南方跟频繁,所以北方学习的风气就不如南方的多。
曾经有一次上榜之人全都是南方人,只有少数是北方人,于是学子闹过。最后皇帝派人彻查,结果出乎意料,是南方的成绩确实比北方的好。
但是后来皇帝还是怪罪下来,将那监考的人处理了。这不是牵扯公平,而牵扯了政治。
直到寻芳所在的现代,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江苏跟浙江的卷子格外的难,这难度全国闻名,有人猜测这跟历史原因是有一定关系的。
晋国并没有这样的历史,但是在这之前就有过别的朝代,出现过跟明朝相似的情况,所以自那之后,朝廷科举最后录取的官员就有了南北的划分。
南北地域南方录取的人员可以多,但是不能太超过北方跟中部的人数。
尤其前三名,就得更加斟酌。有时候并不一定考中前三名者就是成绩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保险的,其中还一定得有一两位,是要靠真才实学选上的。
自然前三名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成绩一定得让大众福气,没有真本事,就会有人反对。
这时候因为有了科举制度,寒门家族都愿意拿钱出来培养孩子。这时候因为科举屡次不过,而对这个朝廷产生怨气的学子多得是,从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百姓谋反的风险。每个朝代都在用尽努力去平衡他们所创下的制度。
皇宫内的皇帝是什么选择,在选院子的寻芳并不知道,他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卷子现在进行到了什么环节。
房牙子带着寻芳逛了几个院子,寻芳看着这面积以及一些院子的装修,感觉都不是特别满意。
不是特别陈旧的,就是比较偏僻,要么就是面积不够大的,甚至采光不好的屋子特别多的。
院子他买下来肯定还得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调整,寻芳是想要尽量节省翻新的成本。
他也不能就买一块地,然后重新开始建房子。
在京都城内,很难找到这么一块地,就是有,那价格也很贵,只买这么二进大的地,也不太找得到有人卖的。
人家要建大宅子,自然是要盖六七进的院子,中间还带着花园,占地面积特别大才买得起地。否则就只能往边缘的地方买一块地。
寻芳得算好交通,所以不可能朝京都城边缘地带找屋子。
最后寻芳看中了两个院子,都是二进的,面积差不多大。一个花园好看,又离杨雪松跟梁佩恩家近,但是房屋修葺可能会多花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