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过期白月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花汇秧(1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顿了下,又道:哦我还忘了一点,页面的语言其实是可选的,简体中文就在其中。所以应该说,除了代码是用英文的之外,剩下的都是我们自己的。

刘助理,你总该不会问我为什么要用英文写代码吧?

刘助理抿了抿唇,扯着嘴角僵笑了下:龚部长玩笑了。

苏允白看向其中一位霍氏高管,忽然道:徐总,我记得你们手里有一个智能识别的项目吧?我们手上的图形自动分割技术也用了AI,不知有没有机会跟你们交流交流?

徐总眼神一亮:我老早就听老张夸你们这个自动分割技术了,说精度很高啊,连癌症区域的勾画都很清楚。苏部长,你看什么时候有空,咱们论一论长短?

那些闹脾气的事儿都是虚的,搞技术才是实在事啊!

徐总兴致勃勃。

徐总加入其中,很快,剩下的人也不再矜持了。

众人开始就着项目的前景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讨论起来。

一个会,一直开了两个多小时,直接开过了饭点。

郑总终于又记起自己的角色了,很热情地留人:我都定好位置了!有一家新开的饭店,几样特色菜都做得很有味道,你们绝对要尝尝

霍启年站起身,一边扣着西装外套上的扣子,一边往外走,眼神往落后一步的苏允白身上一扫,似笑非笑道:我看不必了,就怕这一顿下去,苏部长的成本控制又不太好做了。

千辛万苦选了这么个地址,也算用心了。我们当领导的,总不好让底下人为难。

说完,带着一群人呼啦啦地走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半晌,不由得小心看苏允白。

一顿饭都能涉及成本控制?

欲加之罪

苏部长这也太难了。

霍启年大踏步往外走,心里一股邪火噌噌噌直往上窜。

他很长时间没这么气过了。

最恼人的是,他还不能表现出来。

领航科技一片欣欣向荣之势,各个负责人认真负责,项目推进得很顺利这么得力的属下们,这么健康的公司,他凭什么发脾气?

一想到这个,霍启年心里的邪火就更旺了。

他坐在车后座上,凝神静气了半晌,好容易才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车子再次停在霍氏集团大门前。

霍启年顶着一张天下太平、人间无大事的面具,来到十九楼。

然后,他被张副总拦在了办公室外。

张副总急急道:霍总,你是去找苏部长谈话的吧?怎么样,把人留住了吗?这样的技术骨干,走一个都是公司的损失

你去礼贤下士,效果肯定比我好。结果如何啊?苏部长答应了吗?

我还等着她继续给我带项目呢!

霍启年额头上的青筋忍不住蹦了蹦。

苏部长苏部长

她苏允白可真能耐了啊,这么无孔不入?

26.第26章感情是把他霍启年当傻子

应付完张副总,已经是半个小时后的事了。

霍启年目送张副总离开,深深吸了口气,到底压住了自己的脾气。

他如果只是霍启年,当然可以快意恩仇,喜怒随心,看谁不爽就给谁穿小鞋。

可他不仅仅是霍启年,他还是霍总,霍氏的掌权人。

身为霍总,他不能为一时的意气左右,对人不对事,甚至因此作出错误的判断。

霍启年想到这里,头脑一清。

冷静下来后,一些之前被他忽略的细节,慢慢浮出水面。

霍启年沉吟半晌,吩咐秘书处:把领航科技成立以来的资料调出来给我,重点是人事变动以及项目进度报告相关的资料。

他要亲自确认一些事。

前后半个小时左右,霍启年的案头就摆满了一沓文件。同时,他的邮箱里也收到了一份长长的人事变动报告。

霍启年先点开这份报告。

新科与A大的合作是他亲自经手的,他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十分清楚。

领航科技成立于两年前,但新科确定与A大的合作,应该是在三年前。当时那个鼓励高校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一出,很多有点野心的风投公司都开始跟进。有些干脆就广撒网,先打捞起一批项目,能不能成再说。

霍启年也有那么几分意思。

到了他这个位置就知道了,企业想要做好,需要追求利益,但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只追求利益。

霍启年深谙其中的道理,所以这个政策一出来,他就有准备了:投资还是要投资的,但这些项目的回报率可能不会那么高。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可霍启年到底心有不甘。

新科是他白手起家打下来的江山,业内名声赫赫,战绩斐然。这样的前提下,要新科去投一些不太有前景的项目他自己就过不了自己那关。

再加上家族背景使然,霍启年对这个政策的了解比一般人都深,心里也不是没有大浪淘沙始见金的野望,所以在选定合作方时,他直接先敲定A大物理学院,再进一步确定具体的项目。

A大物理学院人才济济,科研成果累累,能转化成产业的项目不少。新科第一批确定的项目就有四个,这个放疗计划软件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它并不是最受看好的项目,但它却是后劲最足的一个,不过半年多的功夫,就很有几分样子了。

项目争气,新科的投资力度自然加大,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领航科技。

霍启年心里想着这些事,手上的动作不停,将鼠标往下拉,很快拉到了有关苏允白的详细介绍。

霍启年看着看着,眼神忍不住微动。

苏允白四年前加入的A大,因为本人学历过硬,再加上读博期间表现十分亮眼,A大这边对她十分看重。

刚加入A大,她就有了参加这一系列高校和企业合作的项目的资格说起来,她倒是赶上了好时候。

但A大毕竟是A大,再是看重苏允白,也不可能让她一上来就直接挑大梁当项目负责人。否则那些学历不差、资历更深的老师那里,只怕不好交待。

最开始,苏允白是以小组长的身份进入的这个项目。真正领导这个项目的,是A大的一位教授。

三个月后,项目组第一次内部大会,研发组下四个小组,只有苏允白所在的小组不仅顺利完成任务,还超前部署了。

这是她第一次崭露头角。

又三个月后,第一批入选的四个项目共同面向A大和新科作半年汇报。这次汇报的效果,将直接决定新科与A大后续对这些项目的扶持力度。

僧多肉少,竞争激烈。在答辩环节,现场的气氛很是激烈,各个项目组之间甚至还有些针锋相对的意思。

苏允白抗住压力,又立一功。

就是这一次过后,这个放疗计划软件的项目才被确立为新科投资的绝对重点。

同年,苏允白升任研发组副组长。

再之后,领航科技成立,她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研发部副部长。

领航科技成立后,交给张副总分管。张副总野心勃勃,觉得领航科技的规模太小,怕耽误了项目进度,重金挖了一整个成熟的软件开发小组过来。

这个外来的小组,组长姓龚。

霍启年看到这里,想到了那个戴着眼镜,说话一板一眼的年轻人。

他就是那位龚部长吧?

领航科技有了两个研发小组,分为研发一部与研发二部。一部与二部的领头人对外都称一声部长,而真正的部长位置则空着。

两位分部部长,自然都想把对方挤下去,自己当真正的部长。

苏允白所在的二部理论知识强悍,是整个项目研发的绝对核心;龚部长所在的一部写代码能力过人,再加上还有过相关的软件开发的经验,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两个分部的部长冲突不断,最终,二部部长,也就是那位教授自觉受了委屈,愤然离职。

他离职后,真正当上研发部部长的却不是那位龚部长,而是苏允白。

从小组长到研发部部长,苏允白用了两年。

领航科技成立还不到三周年呢,这个升职速度不算慢了。

霍启年想起那位龚部长对苏允白的态度,眉梢微挑。

看来苏部长这个部长的位置,坐得还挺稳当。

看完这份报告后,霍启年沉吟半晌,开始翻看桌上的文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