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王从不追妻火葬场(穿书)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山青花欲烧(4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看见下半|身血肉模糊的赵清姿,惨白如死尸的一张脸,双眼充满怨恨地盯着他:我死后长睁眼,定要看你这恶鬼不得好死。

这声音凄厉至极,与另一道声音交织在一起,向他袭来。

一切的悲剧由你开启,也该由你结束。上一世,你杀了赵清姿,这一世以命偿她。

情之一动,烈火焚身,他来替她受此一劫。

作者有话要说: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世说新语伤逝》

第79章正文完结

史书记载:元年闰五月始,神凰来仪,紫微星见,或竟天。王师拔镇南关,破邕州,执番禺,取潭州,克豫章,降矩州。王升辇,诣奉天殿即皇帝位,尊生母为皇太后。冬十月戊午,帝大祀天地于南郊,国号承平,景初治平。

史书只用神凰来仪一笔带过,民间传说倒更详实。

景初二年的小满,天下百姓不仅祭蚕神,也祭神凰。女帝登基后,民间风俗也随之发生变化。民间传说中,又多了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怒王演义》记载:景初元年小满,在临淮关,发生了异事。女帝为救一城的妇孺,受火焚之苦。熊熊大火焚烧屋宇,在此危机关头,天上立现七彩祥云,云层深处有芷珠宫阙,楚殿烟岚,殿上雕梁画栋,彩都门一开,点着龙灯凤烛,殿中女仙乃九天玄女,青衣女童侍立左右,凤鸣麟出,玄女持圭,女帝自火中乘凰腾空,立于三军之前。

至于真相如何,只有临淮关战场的人知道。在将士们的记忆中,怒王入城之后,酉时一刻,李将军拔剑自刎,手中握着一枚空香囊。

酉时二刻,城门打开,城中妇孺逃出。

酉时三刻,天上出现七彩祥云,怒王乘着凤凰出现,万军齐跪。

至于祁瓒为何而死,无人得知,故事与演义中对他的描述,不过寥寥几笔。军中将士倒有些猜测,他们说李将军心悦怒王,以为怒王已死,遂拔剑自刎。

个中真相,赵清姿也不得而知。

她只记得,烈火烧死了王全忠,却近不了她的身,浓烟也未使她难受。火舌吞没一切,彷佛天地间只余下燃烧的声音。就在这时,她觉得轻飘飘的,再睁开眼时,浓烟散去,人已在云霄之上,脚下是一只七彩鸾凤。

她想起先前假托九天玄女娘娘之名,招兵买马,民间传说当中玄女的坐骑就是凤凰。难道这个世界真有神仙?

许多事情,眼瞧着就要拼凑在一起,可她的记忆似乎丢失了一部分,遗漏了些关窍。

兴许又是系统使的什么把戏,她一时迷惑至极,凤鸟长鸣一声,响遏行云,将她送到地面,又飞升而去。

赵清姿看到妇孺站在军队前,放下心来,等会儿杀入城区,她要手刃贼军。

军队却沸腾起来,如见神迹,欢呼起来,纷纷跪地,顶礼膜拜。

临淮关一役,不战而胜,而后怒王军所向披靡,同年十月,天下重得一统,小皇帝写下禅让诏书,群臣恭请怒王登基称帝。

登基那日,女帝衮冕袍,禁卫诸班直、亲从仪仗等迎驾。

行祭天大典之时,系统提示音响起:剧情完成度100%,恭喜完成所有任务,自此以后,你超脱天道之外。可以自由选择命运,你想留在这里做女帝,还是想回到自己的时代?

赵清姿自然选择留下做女帝,还有许多未竟之志,况且她在现代早已没有牵挂。

原主可以得到幸福了吗?她问了横亘于心头之事,自从查清赵府往事,还原主娘亲清白之后,她再未梦见过原主。

当你完成所有任务后,她就得到解脱了,心愿已了,会在你生活过的时代,过上幸福的生活。

时至今日,赵清姿才知道,原主的愿望不过是还她娘亲一个清白。

在那些记忆片段中,从未出现过原主娘亲的画面,只因她甫一落地,就失去了娘亲。她不知道,娘亲长什么样,是个怎样的人。但她坚定地相信,她是很好的母亲,很好的人。

血脉亲缘,真是顶奇怪的东西。有时脆弱无比,有时又坚若磐石。

此前探子押了接生婆、赵府庄子上的仆役、还有张嬷嬷到长安,由大理寺卿亲审。

临淮关一役后,她凯旋建业城,几日后大理寺卿便查明了真相。

主上,大理寺审查过后,一干人等俱已招供。

大理寺卿恭敬地将供状呈上,昔年往事就摆在她跟前,字字染血。

二十余年前的赵府,长公主生下赵清漪后,丧失生育能力。赵太傅爱妻心切,许下诺言,绝不纳妾,不养外室,独独守着妻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太夫人却是心有不甘,赵家满门显赫,她亡夫辅国公只有赵洵一个儿子,赵洵膝下无子,他们这一房便后嗣无人了,爵位也无人承袭。

可无论太夫人如何劝,明里暗里送了多少人,赵洵皆是油盐不进,她甚至于提出去母留子。让赵洵找个外室生下孩子,神不知鬼不觉处理生母,孩子交给长公主扶养。

赵洵却说:只有蕴禾生的孩子,才是儿子的血脉。儿子既答应了蕴禾,就绝无背信弃义的可能,母亲,您还是绝了这条心吧。

太夫人知道她这儿子的秉性,认定一件事,便是无转圜之望。

她无颜面对先人,日后黄泉之下,见了赵家列祖列宗,又该如何自处?

太夫人一筹莫展之际,想起了长公主身边的张嬷嬷。张嬷嬷本指望长公主念着多年主仆情谊,替她那不争气的赌鬼儿子指门好亲事,却被严辞拒绝,遂怀恨在心,太夫人趁机将其收买。

等到瓜熟蒂落,只说是外室难产,留下一子,交由长公主扶养。老奴侍奉多年,早将长公主的性子摸清了,她瞧着强势,对老爷却是隆情厚谊,断不会加害老爷的骨血。

找个瞧着好生养的,能不能一举得男,也只好看天意了。

太夫人给张嬷嬷不成器的儿子,指了门亲。二人合谋,趁着长公主带赵清漪进宫见太后,赵洵那日赴宴回来,喝了不少酒,醒酒汤被人换成了迷情汤,床上躺着一个只穿着亵衣的女子,那女子昏迷不醒,赵洵一时意乱情迷,神志不清,自此水到渠成

等二人春宵一度,太夫人趁长公主还未回府,赵洵昏睡时,派人将那女子送到庄子严加看管。

两个月后,让郎中一瞧,那女子已有身孕。因此一事,在赵府闹出了不小的风波,赵洵与长公主夫妻有了嫌隙。

赵洵,你当晚究竟是是神志不清,还是见色起意?有了疑心便生出嫌隙,再不复往日的恩爱两不疑。

长公主深受委屈,想请太后懿旨彻查此事,却被太夫人拦下。太夫人先是哭诉赵家无后,又提出生下来若是男丁,去母留子,公主也能有子承欢膝下,赵家列祖列宗也得宽慰。若是女孩,就当是母女俱亡,此事也就揭过去。婆母也断了念想,身后到黄泉向先祖请罪。

太夫人声泪俱下,以死相逼,长公主虽贵为金枝玉叶,也难逃情之一字,顾念着赵洵,硬生生咽下了这口气。

瓜熟蒂落,生下个女娃,女娃的生母也就成了替罪羊,罪责一律推到她身上。她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没有做,枉担了狐媚子、攀高枝的名,被绞死扔到乱葬岗去了。

临了,她姓甚名谁,也没人知道,只晓得府里人都叫她春桃。此后二十多年,春桃成了赵府讳莫如深的名字。

不中用,贱婢所出的女娃,留着也没用。太夫人皱着眉头,天意如此,她该至诚修蘸,嘴里不住念叨着西王母娘娘功德无量,甘露法食,施无畏力由婆子扶着,打坐去了。

春桃生的女婴,本该一起绞死,可慈航寺的大师却对长公主说:清漪施主命中有一劫,此女可替她消灾解厄,养在宅中,亦是善缘。

故此,那女娃才保住了性命。

赵清姿看着供状,一时激愤不已。平复下心情后,方才开口说道:严查此事,凡是谋害过她的人,即便是皇亲国戚,也该按律处置。

锦衣卫去赵府捉拿要犯那日,太夫人身着封秦国夫人时的命服,她声称:赵家四世三公,我是先皇亲封的一品诰命,不过打死个丫鬟,何罪之有?

永徽王朝末期,朝纲败坏,律法名存实亡,世家贵族打死丫环仆役,已成常态。

何罪之有?谋害当朝太后,太夫人,你说该当何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