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挽舔舔干涩的嘴唇,偷偷看了眼四周的人,发现大家都在心不在焉干自己的事,没人注意到她,就以最快的速度喝了一口,随后又一本正经听着张大根发言。
那小模样,宋延看着好笑,也不觉得他张叔啰嗦了,站在旁边给苏挽挡着太阳,时不时让她偷偷喝两口水。
就在后面不远处站着的知青们,可是叫苦不迭,不仅要顶着太阳站着听着,还要看着宋延给苏挽挡着太阳喝着水。
马丽姐,苏知青好像过的挺不错的。一个新来的女知青看见了忍不住嘀咕两句。虽说嫁给村里人,可这村里人可是砖厂的负责人,而且周身气质一点也不像乡下人
最重要的是对这苏知青很好,她可是发现了,这苏知青一天只上半天工,而且看起来就不像是缺油水的样子。
马丽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幕,心里含着气,听旁边的人这么一说,哪里忍得住,苦口婆心的说:我可给你说,你可千万别犯傻。再好也成了个乡下人,一辈子回不了城因为不敢说太大声,声音压到最后都变了音。
李月就在旁边站着,自然也听到了,忍不住翻个白眼,乡下人,乡下人,人家乡下人过的比他们好多了,一天三顿大米饭半个月还能沾个荤腥。
挽挽每天只用上半天工还是自己要求来的,人家压根舍不得挽挽干活,别人不知道,但她可是知道的,人家恨不得真是把挽挽捧手心里怕碎了,宠的挽挽娇气不少,有时候就是她看了都眼红。
他们这些城里人又怎么样?谁敢说自己在家过的这种日子?
现在外面好些厂都想和咱们订砖,砖厂人不够了,想进砖厂就找我家小子登记报名。
能下力气干活的,或者是懂点技术的都可以报名
但我丑话说在前头,只有通过了考试才能进砖厂。
张大根最后结束讲话,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这一下子就把昏昏欲睡的人们点燃了,一下子打谷场就喧哗了起来。
队长,咱们进了厂是不是就是工人了?有个大娘没忍住,扬起声音说道。
张大根回答道:咱们村里待遇肯定没有城里工人好,不过只要进了砖厂,每个月发补贴两块钱,还给算满工分。
满工分还有钱拿?谁不想进?大家都激动了,吵着要找张强生报名。
队长,知青可以报名吗?杜磊忍不住举手问道。
你们这些奶娃娃能干啥活?
挖坑都整不明白,庄稼都扶不起来。
农村啥最重要?农活!要是谁干的一手好农活可是受人尊敬的,知青都是城里来的,哪能会?
不过这并不是鄙视,村里人都这样,说是这样说,可该帮的时候都不含糊,这群知青还是他们手把手教出来得嘞。
杜磊脸上有些尴尬,要不是这待遇实在让人心动,他也不会厚着脸皮问。
行了。张大根咂了口烟,让大家伙停下来,又说道:只要通过了考试就行。
这意思就是可以参加,知青们不由得都有些激动。
苏挽也很激动,宋延好笑问道:你这么激动干什么?
这样说我也可以进砖厂了?苏挽怎么不高兴。
进砖厂?宋延嘴角一僵,看着好不容易养的白白净净的小娇妻,这进砖厂,灰不隆冬,还累,但他倒是没说什么,,暗自想着,一定要找个办法让挽挽打消这个念头!
挽挽,你说我能不能进砖厂啊?李月对于砖厂也很心动,进了砖厂至少不用担心赚不够工分,分不到粮。
苏挽点点头,说道:当然可以了,你好歹也是初中毕业,考试......应该没问题吧?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去试试。李月鼓起信心,握拳道。
苏挽笑了笑道:那我们一起加油吧。
挽挽,你也要去?李月吃惊的问道。在她看来,挽挽不缺吃喝,哪里用得着去干这么累的活。
苏挽点点头,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们结婚了,就得......就得生孩子对不?靠宋延一个人,太辛苦了,我要是也能多挣点,他也轻松点。
李月看着苏挽那张小脸,叹口气,突然明白为什么宋延那么宠着她了,她都觉得暖心,那个男人不爱呢?
这边苏挽为了考试,还专门找出了下乡时候带来的书,吃饭都恨不得看着吃。
宋延本就不打算让她进砖厂,更别说如今还不好好吃饭睡觉了。
挽挽,咱们砖厂不考这些。宋延无奈的拿走苏挽手上化学书。
那考什么?考试只考过这些的苏挽迷茫了。
考什么?当然是实践了。
能下苦力的去干一天活,能熟练能干好就留下。
觉得自己有点技术的就去搞点有技术的活,比如水和土配比之类的。
经过两天的挑选,干活的挑选了十个,都是村里勤劳能干的汉子,技术含量的嘛。
知青里面还是有几个知青有点意思,也留了下来,最让人意想不到的就是马丽和一个新来的女知青选上了,进砖厂的就明天迷死。
他们选上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妈妈以前是瓦匠厂的,一个家里爸妈都是砖厂工人,从小在厂里长大,懂一点也是正常。
这可把马丽得意坏了,看着苏挽都昂着头,骄傲的很:没想到吧,我居然选上了,你这个初中生倒是没有选上。
没选上,苏挽也就有些懊恼了,不过一宿就被宋延哄好了,她也不纠结,早上宋延进城了,她正想着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听到马丽的话,有些心不在焉的道:那你加油。
你......哼,你就嫉妒吧,宋延一个副厂长,你都进不去,看来他也不是很喜欢你嘛。马丽觉得自己真相了,宋延可是副厂长,弄个人进去多简单,为什么苏挽没进去?还不是不在意呗。
宋延要是知道她在想什么,怕是要无语死,他弄个人进去是很简单,关键是他舍不得阿,他那么娇的老婆,进去天天搅大泥?
从小到大的相处,苏挽知道越理她,她越来劲,索性不理她了,跑到另一边去安慰李月去了。
这边宋延从城里带了好些东西回来,肉和水果都不算是稀奇的,最稀奇的是他带回来的一块表,是块女士表,可不便宜。
不错,很好看。宋延握着苏挽的手,满意的点点头。
这很贵吧。苏挽小心的摸着表盘问道。她只见过爸妈厂里的主任带过一块。
不贵,我娶你也没给你什么定情信物,今天在供销社看到了,觉得你应该会喜欢。只要苏挽喜欢,宋延就觉得不贵。
这么久的相处,苏挽也知道宋延是个什么样的人,也不和他再多说其他的,只是心里盘算着,她该送个什么当定情信物呢?
吃过饭,宋延拿着买的烟叶去了张家。
什么?办小学?张大根目瞪口呆,这......他想都没想过的事。
宋延点点头:现在砖厂起来了,咱们条件也好些了,娃娃们去上上,学学点字多好,镇上小学太远了,咱们干脆自己办个,那些知青也能派上用场。
这......张大根心里越想越火热,他读过书,当然知道识字的重要性,可前两年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敢想这些。
咱们有砖自己就能盖屋子,桌椅什么的咱们自己也能打,老师就从知青里挑,也就买书本耗费点钱,我让孙哥从外面给咱买,更便宜,花不了几个钱。宋延今天进城就是为了打探一下书本价格。
他这样一说,张大根越想越觉得能成,当即拍板道:行,我明天就去镇上和领导们说说。
这种事,上面夸奖还来不及,哪里会拒绝,宋延心里有了七分底,和张大根又商量了一下,该怎么整就回去了。
晚上,张大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你这在干什么呢?不睡觉?张婶见他这样纳闷的问道。
村里要办学校了张大根激动的说道,作为大队长,他是最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的,他年轻时候要不是上过几年学,这大队长能轮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