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苏挽倒是什么也没说,还很给面子捧着碗喝了一大碗。
哪知道心里还记着呢?宋延哭笑不得,而且这话题转折也太快了,看来人真是有点醉了。
好好好,我错了,都是我的不对。宋延拦腰把人抱起来,往屋里走去,好声好气哄着。
你放我下来,我要去找李媛玩,我还答应要给她看书呢,我不要睡觉。苏挽挣扎着,她脑子一片糊,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压根没逻辑。
宋延将人放到床上,双手撑在苏挽耳边,低头看着苏挽,声音暗哑:挽挽,现在天都黑了,人家都已经睡觉了,没空和你玩。
那我要去做贺卡,明天我要给孩子们发贺卡。苏挽就是不肯老老实实待在床上,扭来扭去就是不安分。
都做了那么多了,够了。苏挽说要送给自己的学生新年祝福,这两天,两个人在家做了很多,就是简单的纸张,裁成一样的大小,写上字。
你为什么不让我去?我就要去,你不给我做鱼片粥,我不想和你说话。苏挽瞪着宋延,企图从宋延胳膊下面钻走。
宋延倒是没想到,自家温柔乖巧的老婆喝了酒这么能闹腾,都气笑,将人拉回来,双手抓着苏挽的双手十指相扣,聚到了头顶,不再给她机会,低头含住了红唇。
醒了?苏挽一睁眼,就看到宋延坐在一边,满眸笑意。
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苏挽脸通红,人囧的不行,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为什么会说出那些话。
宋延没拿这事打趣她,让她穿好衣服,带她出去吃早饭。
苏挽看着整整一盆的鱼片粥还有一盆银耳汤,愣了愣,抬头看着宋延,纳闷的问道:怎么熬这么多?这也喝不完呀。
宋延给她先舀了半碗银耳汤润润嗓子,叹口气道:昨天早上没喝到鱼片粥,晚上想起都快气哭了,今天我不得赶紧给我老婆补上?先喝两口润润嗓子,等会再喝粥。
苏挽一下子脸又唰的红起来,磕磕巴巴解释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说那些话。心里囧得不行。
我是想着你嗓子不舒服所以给你熬了银耳汤想让你润嗓子,这才没熬鱼片粥,不是嫌麻烦不给你做,这事儿也怪我,答应你的没做到,还没和你解释清楚。宋延伸手捏捏她的小红脸。
我知道的。苏挽不好意思摸摸脸,她其实心里都清楚的。
宋叔,苏老师,新年好呀。村里孩子穿着新衣服,手拉着手连着一串,一大早就挨家挨户去拜年了。
新年好呀。苏挽眉眼弯弯,抓着糖果、瓜子往他们的兜里塞。
宋延在另一边也往他们兜里塞瓜子花生糖果。
这算是村里的习俗,小孩们登门拜年大人就抓把瓜子或者糖给他们,一天下来,他们身上好几个兜都装满,捧着回家。
苏老师,你今天这么好看,像是我娘说的仙女儿。
苏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上课呀,我们好想你。
苏老师,苏老师
宋延看着苏挽蹲着搂着几个小孩和她们温柔的说话,心里一阵滚烫,突然觉得要是有个自己的小孩儿好像也不错。
宋叔,我喜欢苏老师,我娘说喜欢一个人要把她娶回家当媳妇,我以后长大了可以娶苏老师吗?一个小男孩突然抱住宋延的大腿,抬着头看着宋延,严肃认真地问道。
呵呵。宋延将自己刚刚的想法画了个打叉,抛出脑海,冷漠地看着小男孩,拒绝得毫不委婉,直接了当:不可以。
哇呜呜呜,我要娶苏老师。小男孩眼睛里面蓄满泪水,抹着眼泪,哭得不大声,但是眼眶红红的,声音抽噎着,小手抹着眼泪,很可怜。
苏挽自然连忙过来揽着小男孩哄着,宋延站在旁边脸黑成了煤炭。
新年过完了,大家又要开始为新的一年忙碌了。
宋哥,你之前说想把铁路通到咱们县上甚至镇上?卢飞过完年要赶紧回去上班,走的时候来找了宋延,两人在河边走着说话。
宋延点头,等把公路修起来了,铁路什么的还会远吗?
要是你们能一直好好发展,越来越出名,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卢飞笑着,他是真没想到不过半年时间,这个村连人民大报都登上了,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吸引来的人越来越多,说不定还真有希望。
等到时候暑假回来,我先把公路修起来,路通了,出路就多了,村里靠着山傍着水,种果树,养殖鱼虾操作空间很大,我有信心村子会越来越好的。宋延自信地说道。
卢飞没想到宋延已经想到那么远了,心里倒是真的相信宋延的那个想法能够实现了,感慨道:咱们国家是愈来愈好了。说到这,他看了宋延一眼,笑着道:等咱们这次要是真把高陵铁路给修起来了,就又是一次伟大的进步!
高陵铁路,宋延抿抿唇,从内地到高陵,翻山越岭,路途遥远,这几乎看起来不可完成的,但是最后确实是修成了的,只不过代价也很惨重。
保重。宋延珍重的说道。除此之外,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卢飞眼眶湿润,但脸上还是带着笑:保重。
作者有话说:
新年好呀宝贝们
昨天我想着大家都要和朋友家人跨年没时间看于是干脆就没更,我是不是真机智(对不起我错了我就是犯懒了QAQ)
第七十二章[V]
过完年,宋延和苏挽又重新回到了市里,苏挽平日里在学校上课、搞研究,宋延就开始着手联系修路的施工队了。
他并不担心书记、镇长会不同意修路,但凡他俩脑子正常一点,就知道这是件有利于发展的好事,上面的人也只会支持而不会阻止。
厂子如今发展的越来越好,除了咸蛋和腊肉之外,还推出了咸蛋黄糕点,这是高价从镇上请的手艺人回去调的配方,这手艺人是一个倔强的老头,听说祖上还出过御厨。
期间,宋延专门回去了一趟,带着孙强国和他那个弟兄,去了首都。
不仅买了两辆货车还购买了生产工具将厂子规模又扩大了一倍。
宋延算是把自己全身家当都投了进去,不过他也并不担心,他有信心翻倍赚回来。
蒋庭也专带了人过来,这次他俩商定了合约,还专门起了合同。
这事,宋延也没瞒着张大根一家,他还专门告诉了张大婶如何培植菌菇,两家一起种,一起卖给蒋庭。
刚开始张大根说什么都不同意,觉得自己家占了宋延的大便宜,这可是门独一份的手艺
不过宋延却没觉得什么,自从他来到这个地方,张大根一家帮助他良多,两家一来一往,关系很亲近,他相信他们,再说他经常不在,还得多亏张婶子去照看着屋子。
慕名进村参观学习的人、还有外地想卖东西的人,进村的人渐渐多了,知道砖厂的人也多了,偶尔需要修个什么,想起来了就给村里打个电话,商定好日期就能来拉砖了,倒是越来越红火。
很快,到了暑假,宋延照例先带着苏挽回了趟苏家。
平日里空闲的时候,他们也会偶尔回去,吃个饭住一晚上,省的彼此互相挂念。
苏家如今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早点铺生意火爆得很,不仅有油条,还开始做馒头包子豆浆,就在街角摆个小摊,支几张桌子。
学生上学的路上顺便就能买个早饭,好些早上起来懒得做饭也喜欢出来买点回去,
卖完早饭偶尔苏妈还会卖卖午饭,反正生意红火得很,一天下来赚的钱就抵得上以前的半个月的,这下是彻底没了以前下岗的阴霾。
就连苏大嫂都安分了许多,苏妈说了每个月给她发工钱,有钱赚了,她每天乐呵呵的在铺子里帮忙打杂,没事还能和来往客人唠唠嗑,也不耽误,还省的闲的到处去说闲话了。
现在她见着宋延和苏挽脸上都带着笑,热情得很。
在苏家吃了顿饭,请苏妈没事过去帮忙照看一下院子里的花,宋延就带着苏挽回村。
小楼房院子里的花已经长起来了,就等着来年开花了,宋延还在院子里搭了葡萄架,都开始长绿藤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