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完了院子,见赵氏挑着衣裳要出门,乔月赶紧跑过去拎起装着青菜的竹篮,二嫂,咱们一起去洗衣裳吧。
赵氏愣愣地看着乔月的笑脸,啊?哦,好啊。
那咱们走吧。乔月系上了遮挡胎记的头巾开心地出了门,赵氏跟着走了出去,却见她站在门口不动了,疑惑道:小妹,怎么了?
乔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不认识路。
赵氏扑哧一声笑了走在前面,二嫂带你。
二嫂,我以前是什么样子啊?
我亲生父母为什么要丢掉我啊?
二嫂,那个光屁股的小孩是谁家的呀?
一路上,乔月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声音欢快面上带笑,和以往任性难说话的模样相差甚远。
呃,二嫂为何这般看着我?我脸上是不是脏了?乔月伸手摸脸。
没有没有,只是看你变了不少,有些新奇。赵氏带着乔月往河边走,时间很早,河边的人还不多,她们挑了一个大一点的石头准备洗衣服。
乔月坐在石头上择菜,听她这样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不知道自己以前是什么样的。
你以前啊.....赵氏想了想,说道:你以前话很少,喜欢一个人待着。
虽是一家人整日相处在一起,赵氏对这个小姑子的印象并不好,平常也不怎么注意她。
在苏家,刘氏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女儿了,有什么好的都有她的一份,同样是女孩子,大房的两个女娃跟她相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只有虎子要稍微比她好一点。
小辈是这样,更不用说家里的几个男人了,对这个妹妹,苏家三个男人也是多有疼爱,虽然有时候也会心生怨气,但总归看在母亲的份上不做计较。
有时候连她也会嫉妒,大嫂徐氏明里暗里跟她抱怨过不少次,没办法,只能尽量忽视她。
索性,乔月因为脸上的胎记,也不怎么出门,整日待在自己房间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只有乔家人来找她才会出去。
因此,在乔月问起她以前是什么样的时候,赵氏也不知道要怎么说,万一说的她不高兴了,去娘那里打小报告,回头苏二郎又要说她了。
有了乔月的帮忙,两大桶衣裳很快就洗完了,二人一边聊天一边往回走,一路上多是乔月在问,赵氏捡着些回答了。
苏大郎三人还未进院子就听见里面传出欢乐的笑声。
大哥、二哥、虎子,你们回来了。迎接他们的是乔月欢快的声音,只见她小跑着过来帮忙卸下苏大郎肩头的犁。
小妹....你..从未见过妹妹这样,苏大郎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苏二郎和虎子也一脸莫名地看着乔月。
大哥,二哥,你们渴了吧,我泡了茶,这会应该正好喝了,我去给你们拿。说完,又一阵风似的跑进屋了。
这是怎么回事?两人愣愣地看着,苏二郎问在一旁拌鸡食的妻子。
赵氏笑道:我也不知道,小妹好像变了,今天早上还帮我洗衣服择菜了。
乔月拎着水壶拿了两个陶碗走道石桌边,大哥二哥,快喝点茶。
哎、哎。苏大郎接过她递过来的茶碗,眼中的惊讶还未褪去,尤其是见她竟然没戴头巾,仿佛毫不在意自己脸上的胎记。
不怪他这般吃惊,这个妹妹虽然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但是跟他们却不亲近,乔月小时候他们早出晚归下地干活,等她懂事了,乔家人又冒了出来,渐渐地乔月跟他们的话是越来越少了。
小姑,你没戴头巾!虎子性格直爽,瞪着眼睛语气很是惊讶。
虎子!赵氏见儿子如此没心没肺,抬头瞪了他一眼,乔月脸上有一块红色的胎记,以前被村子上的孩子们嘲笑过,后来她便整日戴着头巾,谁要是提到上面去她便会生气哭闹。
乔月倒是毫不在意,她摸了摸自己的脸,笑道:天气热,戴着闷得慌,反正是在家里,哥哥嫂嫂们不会嫌弃我的对不对?
苏二郎忙道:当然不会,咱们是一家人。
这时,刘氏走出来喊他们吃早饭。
早饭照旧是红薯粥和粗面馒头,一大桌人等刘氏分好各人的分量才开始吃。
乔月看着自己碗里的两个馒头,再看看嫂子和侄女的碗,都只有一个馒头,她拿起一个馒头掰成两半放在两个哥哥碗中,大哥二哥,你们做事辛苦,多吃点。
她这一举动让饭桌上的人都惊呆了,愣了一会,刘氏慈爱地笑了,月儿懂事了。
乔月笑了笑低头嚼着馒头。
这几天观察下来,她明显感受到了刘氏对她的偏爱,每天的伙食都比嫂子和侄女们多一点,偏偏她们做的事都比自己多。
二房的二丫今年才十一岁,喂鸡喂鸭扫地也都开始做了,反倒是自己,刘氏心疼她头上受伤,又失了忆什么活也不叫她做。
每天分饭的时候她都能感受到来自嫂子们的不喜,这让她有些头皮发麻的感觉,真不知道以前的乔月是怎么心安理得的生活的。
大郎,三郎说明日要去书院3,明天早上你送送他。
苏彦之在二十里路之外的新叶县读书,来回要走上一个多时辰,他风寒未痊愈,刘氏有些不放心。
嗯。苏大郎点点头,乔月突然道:娘,我可以和大哥一起去送三哥吗?我想出去看看。
刘氏对她一向有求必应,点点头道:也好,跟着你大哥娘也放心,但是你可不许乱跑。
谢谢娘!我不会给大哥添麻烦的。
晚上。
徐氏坐在床边整理着衣服,对躺在床上的苏大郎道:大郎,明日你去县里带一些布头布回来吧,好几件衣裳破了没布修补。
苏大郎坐在桌边喝水,顿了一下,声音低沉道:再等等吧,再过一个月地里的麦子就能收了,到时候再买吧。
苏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地,一年的收成勉强能糊口,加上还要供苏彦之读书,他一年的束脩就要八两银子,是家里最大的开支。
这段时间线苏彦之又生病,家里的钱都花完了。
徐氏叹了口气,还是忍不住抱怨道:芸娘如今也十六岁了,再过两年就要说人家了,咱们到现在一文钱都没攒下,到时候连一份嫁妆都拿不出来。
苏大郎没有吭声,徐氏又道:家里的钱都被那丫头拿去贴补乔家了,既然他们家这么好,她怎么不回去?
好了,别说了,我会想办法的。
****
次日清晨。
天际刚泛起鱼肚白,刘氏拿着烙的面饼放进苏彦之的包袱里,三郎,注意身体,晚上早些回来。
苏彦之背起包袱道:娘,我知道了,您放心吧。
娘,我们走了。乔月说了一声,跟着大哥往门外走去
早些回来,不要在路上贪玩。
知道了。乔月遥遥应了一声。
一路上三个人都很安静地行走,乔月第一次出门对什么都很有新鲜感。
古代的空气很清新,路边的小草还在滴水,草丛里的蛐蛐叫了一夜这会陷入了沉睡,反而早起的鸟儿站在树梢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仿佛在聊今天要去哪里玩。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天已经大亮了,陆陆续续见到有人扛着锄头耙犁等物往田间地头走去,三三两两的妇人或挑或拎着衣桶往水边去,拉开了新一日的帷幕。
大哥,前面就是新叶县了吗?乔月兴奋地问。
是啊,马上就到了。苏大郎道。
三哥,你下午什么时间下学啊?回家会不会很晚?
突然被问,苏三郎沉默了一下摇摇头道:不会,申正下学。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