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哥哥毛遂自荐做我夫君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免费阅读(2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徐氏鬼鬼祟祟地从刘氏房间走了出来。

娘,三弟能保证银子年底能还给我吗?徐氏回了房间很认真地问。

王氏很肯定地点头,当然能,老三说了,要是你能帮他凑齐这一百两,等银子赚回来了他能多给你二十两。

徐氏听了眼睛一亮,现在离过年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要是能赚回来这么多银子,那自己可就能过个肥年了。

她从怀中掏出几张纸递给王氏,娘,这是家里的田地契子,应该能押点钱。

王氏拿着契子看了看,有些惊讶地看着徐氏,她没想到她方才出去竟是去拿这个了。

不过这是她自己主动拿的,可跟自己没关系。

王氏面上露出笑容,拉着徐氏的手慈爱地说道:还是你贴心,我昨儿个去找你大姐,她半天放不出一个屁,只拿了三两银子就打发了我,她向来没本事在家里连男人的银子都管不到,还是你靠得住。

徐氏听母亲这样说,心里那点不安顿时被冲散了,只要能在刘氏发现之前把契子还回去,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又帮了弟弟又能白赚二十两银子,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娘,您放心,以后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尽管来找我就是。

说着,徐氏把母亲送出去了院子。

哟,大嫂,看你这么高兴,大娘这是又来给你送钱来了?赵氏在门口站着看着徐氏,笑眯眯地问。

弟妹这是眼红了?徐氏面露得意之色,说道:也是,不是谁娘家有这种好事都能想着女儿的。

赵氏脸色顿时不好看了,徐氏却好似没看见,说完便扭头回了房间。

过了几天,芸娘来找徐氏拿钱进货。

没有?银子哪去了?芸娘咬着唇站在房间里,苏大郎刚洗完澡一进门便听见徐氏说没有银子让她歇几天不要去出摊,他脸色当即沉下来问道。

徐氏被他的声音吓得一激灵,有些心虚,但还是梗着脖子说道:银子我收起来了,你们这些天每天不都挣钱了么,还找我要钱做什么?

自从苏大郎跟着女儿出摊后,便没有再把银子交给徐氏了,他以为徐氏是生这个气,面色缓和下来,给女儿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对徐氏说道:银子不够,这些天饼子卖得快,面粉不够用了,我和芸娘商量着多买一点材料,现在天气冷买点肉回来卤一下做点新鲜的花样。苏大郎解释着。

徐氏没有接话,只低头缝补衣裳。

苏大郎见她这样叹了口气,又劝说了几句,见她还是无动于衷,气的想要发火却被女儿拦住了。

爹,还是过两天再说吧。她说了几句无奈地转身出去了。

见女儿离开,苏大郎坐到床边上苦口婆心道:春菊,你为什么就不支持孩子呢?芸娘每天起早辛辛苦苦的赚点钱也是为了补贴家用,她有赚钱的本事以后到了婆也能站稳脚跟,咱们脸上也有光啊。

你就算不拿银子支持芸娘,那你把之前交给你的几百文钱拿出来给她买面总可以吧?

苏大郎实在不知道要怎么跟妻子沟通了,自从吃了点娘家的福利,三天两头把将来靠兄弟子侄的话挂在嘴边,惹得芸娘背地里掉了不少眼泪。

徐氏被苏大郎说的心烦又心虚,最后苏大郎真的动怒要把银子找出来,她没办法,只好把王氏来借钱的事情说了,只是隐去了田地契子的部分没说。

苏大郎一听气的不知说什么才好,听徐氏说年底能拿二十两银子分红,只冷笑着不说话,再也不想搭理她,麻利脱了鞋上床睡觉了。

又过了几日,苏大郎和芸娘在县里摆摊,忽然瞧见有官兵往某个方向跑去,间或听见有人在喊打死人了!打死人了!

作者有话说:

第35章[V]

第35章

走,快去看看吴家那个独子被人打死了。

哎呦,作孽哟,那孩子今年才十九岁,这让吴家两口子怎么活啊。

苏大郎看着身边摆摊的人都撂下摊子不管,全都跑去看热闹了,不由也好奇地伸长了脖子去看。

爹,咱们回去吧。芸娘见街上的人眨眼间全都跑去看热闹,拉了拉苏大郎的衣裳说道。

苏大郎伸着脖子什么也没看见,远处的巷子被人围满了人,吵吵嚷嚷地什么也听不清楚。

听见芸娘说要回去,苏大郎看了看摊子上的材料,说道:时间还早,还有这么多面没卖掉,多浪费啊。

可是....芸娘想说大家都去看热闹了,一会官差把人带回衙门肯定有很多人要跟着去看。

二人正说着就见人群被几个衙差给隔开出了一条路,几个严肃的衙差压着几个人往前走。

苏大郎站在街口往前看隐约感觉其中有个人的身形有些眼熟。

衙差中间有两人抬着担架上面躺着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人,后面一对中年夫妻相符搀扶着边走边哭。

见衙差带人往衙门去,不少人都跟着去看热闹了,而街边的店主摊贩们不能抛下生意,便都往回走了。

这位小哥,前面出了什么事?怎么出人命了?苏大郎询问身边一个卖烤红薯的年轻人。

年轻人说道:听说是吴老三家的儿子欠了不少的债,还不起刚才与人发生争执,被人打死了。

哦,原来是这样。苏大郎点点头,并没有太在意,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出人命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见苏大郎一脸平静,那年轻人却凑过来神神秘秘地说:可不是寻常借钱,吴秀才是借了斡脱钱,驴打滚似的,这才还不起。

斡脱钱?苏大郎瞪大眼睛,怎么有人敢做这个,要是被抓到了是要进大牢的!

看他表情骤变,年轻人点点头,小声说:是啊,县太爷对放斡脱钱的人向来都是严加惩处的,没想到还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斡脱钱是民间借贷,利息非常高,一百两借一年利息就要七十两,若是还不起次年要再加三十五两,这样利滚利下来,能叫还不起的人家破人亡。

借贷不只是民间才有,一直以来朝廷就有官方借贷,每年到了粮食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若是有需要借贷的人家就可以去县太爷处申请,不过两成的利息。

而斡脱钱因为利息太高,一直被朝廷不容,据说多年前出过一次很大的事,朝廷的某个大员利用手里的资源做起了斡脱钱,没想到手下人日渐猖獗,后因债务造成了几家人全被杀害的惨案。

后来皇帝下旨,禁止放斡脱钱,经过多年的打击,现在放斡脱钱的人全都转到了地下黑市,想要借钱还要有人介绍才能借的到。

苏大郎叹了一声,吴秀才也是可怜人。吴老三一家原本在县里开了一家有名的酒楼,家中也颇有资产。

自从三年前有人在酒楼用饭是中毒身亡,吴家背上人命官司,散尽家财这才免于一死,这样重打的打击一下子击垮了意气风发的吴老三,他整整一年重病卧床不起,其子吴秀才四处借钱寻医治父,这才走上了借斡脱钱的路。

只是他有些好奇,这放斡脱钱的人是谁,想着便问了出来。

年轻人一边往炉子里放红薯进去烤,一边说道:哦,具体是谁不知道,今天被抓的人里面好像有个叫徐天华的,就是他把人打死的。

年轻人说的随意,可话落在苏大郎的耳朵里却如晴天霹雳。

你、你说叫徐天华?他咽了咽口水,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嗯,好像是叫这个名,我听见有人喊的。年轻人想了一下点头肯定地说。

当!地一声,苏大郎手中的铁铲砸在石头上跳了一下掉进了旁边的泥地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