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1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晚上,杨稔跟陈如松商量儿子周岁宴的事情。

我下午送了一个南瓜和一个冬瓜给我爹娘,还有野蒜,顺便想问下爹娘儿子周岁宴的事。送了东西给娘家,也得说清楚。

陈如松懊恼我生辰那日,爹娘也说了儿子周岁宴的事,忘记跟你说了。更多免费好文在【工/仲/呺:寻甜日记】

那日爹娘说了儿子的周岁宴,又说他姐有孕的事,回来后他跟媳妇说了姐有孕,却忘了说儿子的事,就只顾着饭菜去了。

真是,那爹娘怎么说的?杨稔瞪了自家男人一眼,儿子的事情都能忘。

爹娘给咱儿子订了一个长命锁,还有抓周的东西也是爹娘准备,咱们记下这些东西,等再生孩子,就由咱们自己备了。陈如松赶紧道出。

又接着道:咱们这次是负责请人,还有族里几个受敬重的老人一定要请来。

儿子周岁宴的事情要放在心上,山上的野果成熟了,也不能错过。

天气冷了,山上的野果豆梨到了好吃的时候。

不仅豆梨,鸡爪子也到了好吃的时候,这些野果村民们有闲时就会去山上找一找,给自家孩子添个零嘴。

虽然自家的儿子还不到能吃这些野果的时候,杨稔自己确是想吃的。

陈如松相当了解自家媳妇,出现霜冻之后,他就立刻上山去寻找野果了,这个时候的野果最甜,最可口。

每日都有零嘴吃,又有绣帕子荷包这个活干,日子过得很快。

陈如松帮着族人盖好一座房子,就到了儿子生辰前两日。

请好了人,采买好东西,周岁宴就到了。

虽然很想给儿子先试一下,可夫妻俩还是克制着自己的想法,想让儿子自己抓周。

当日早上,陈大兴和田氏就过来了。

将半两重的银长命锁给孙子戴上,露出慈爱的笑容。

小景周岁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长命百岁。这是他对孙子最淳朴的期望,田氏也附和着说了几句祝福的话。

杨家人也来得早,杨父拿出一个小银镯给外孙带上,说了跟陈大兴类似的话。

两家人坐在一块,围绕着小景的话题相谈甚欢。

杨稔跟丈夫在安排周岁宴的事情,抓周在饭前,不然很多人吃了饭就直接走了。

抓周都是中饭之前,将抓周的东西摆好,陈如松抱着儿子放在上面,温声道:小景,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为了不干扰儿子的选择,陈如松放下儿子就站到一旁,带着笑意鼓励儿子。

杨稔也是如此,小景,拿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

小景并不太能懂爹娘把自己放在这做什么,不由朝他们伸手,喊道:爹,娘,抱。

儿子是一月前开始说话的,刚开始还迷迷糊糊,现在已经能准确说一些字了。

杨稔听到儿子喊人,只能笑着劝诱,小景乖,看看你前面的东西,喜欢哪一个?

经过一番引导,小景终于将视线转移到自己前面的许多东西。

犹豫一番,他的小手伸向一本书,那是《三字经》,杨稔有些激动。

虽然不想干扰儿子,可他们夫妻俩还是有私心的,将书本放在儿子不用爬就能拿到的位置,现下儿子果然拿了书,但这也是儿子自己选的,以后读书一定有所成就。

陈如松笑着道:小景拿了书,以后肯定是个读书人,你放心,爹娘一定送你念书,你可要好好努力。

杨母算是除了女儿女婿,最支持小景读书的人,闻言接话道:可不是,小景看着就聪明,日后铁定出息。

抓周以陈如松扬言要送儿子念书这个令人惊讶的消息结尾。

中饭吃的一些人心不在焉,陈大兴是其一,虽然儿子可能只是一时激动说的话,可儿子半分犹豫都没有,小景的书都还没拿稳,话就说出来了,看着像是等了好久就为说这话的样子。

只是今日是小景的周岁宴,陈大兴犹豫片刻,打算先揭过,晚些再问问儿子。

田氏也心不在焉,大孙子去了镇上私塾念书,从前只是听闻念书花钱的她才知道念书到底有多花钱,原本就不富的陈家更贫寒了。

不仅饭菜差了下去,连每月固定有一次的荤也变为两月一次,这不是大儿媳改的,是她自己改的,家里粮食还是她管着,卖粮食她自然也知道,都挑贵的粮食卖,剩下的都是便宜的,还是仅仅够家里一家人吃到明年秋,连余粮都不留,大儿子说不留了。

到底分了家,这个家是大儿子当家,她跟老头子可以对儿媳有意见,却不能太做儿子的主了。

第27章兔子要生了

自己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听到小儿子说要送小景念书,田氏着急了,她是真不希望小儿子说的是真的,老大分家可是分了十几亩田地的,去年才刚刚送铁蛋念书,今年就是这个光景,何况是才有几亩田地的小儿子。

只是田氏也想着到底是孙子的周岁宴,先不说这个,等过几日她再跟儿子好好说道说道,送孩子念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陈家村是背靠陈氏这个大家族,有便宜族塾上,这才显得念书不难,可族塾只能教会孩子识字,不让族人是个目不识丁的人。

再有的便要看有没有念书的天赋,要很出众才能让族里培养,一般的根本不会管,也就是说要自己出钱送去私塾,小儿子怎么能承受得了,田氏心里担忧。

杨父也心不在焉,想着孩他娘说的话:这年头娶个媳妇不是容易的事,大儿子娶媳妇是花了不少钱的,要是休掉这个儿媳,那些聘礼钱是退不了的,可不休的话,教了这么久还是一心向着娘家,只会是个家贼。

这两年还不如多帮帮女儿,大儿媳有什么意见先不管,等过两年二儿媳进门,再瞧瞧能不能成事。

孩他娘这些话说的是不错,不过孩他娘也只是想偏疼女儿罢了,到底该怎么做他还是得思量思量。

而杨母的心里是兴奋的,原先她还不知道怎么说服自家当家的,可前些时候,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好的办法。

也是这个拎不清的大儿媳给她提的醒,家里这几年,才宽裕下来,添了一些从前舍不得买,如今咬咬牙会买的东西。

从前只有她跟当家的两个人干活,却要养活六七个孩子,自然不是一般的拮据,便是当家的会编竹篓那些,也难,靠着没日没夜的编,又租了不少田地耕种,除了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五这几日过节,其余的日子都没有闲过,才勉强将几个孩子拉扯大。

除了每日吃个半饱,也只有山里的野果尝味,野果他们夫妻俩也无暇去摘,还得孩子们自去。

家里种的枣树和石榴树,以及地边种的桃树,结了果后都是拿去卖了然后买粮食,孩子们只有一两个尝味,一大家子是这么艰难的存活,哪里舍得或者说哪里有银钱去买什么好的东西。

比如饴糖,从前家里是舍不得买的,只有过年才会买一小块给几个孩子分着吃。

还有什么糕点,是想都不用想的,家里买不起。

等几个孩子长大了,能帮衬家里,大女儿出嫁时才有一份好的陪嫁,家里在大儿媳嫁过来时,也才有了她眼里的好东西。

被偷的好东西,哪个不是他们一家子苦尽甘来的象征,偏偏大儿媳要偷拿,怎么不让他们两个老人心痛,耿耿于怀,尤其是之后还不悔改,更是让两个老人心寒。

前些时日,她才想开,大儿媳这样差劲,不更显出自己女儿的好吗,当家的虽说总是说自己对几个儿子是一碗水端平的,可她这个枕边人是知道的,当家的最重视大儿子,毕竟是长子,以后要靠他养老的。

越重视大儿子,看到重视的长子的媳妇这个样子就越不满意,夫妻一体,媳妇不好,当丈夫的也有没管教好的责任,大儿子自然也会受影响,除了最看重大儿子,当家的对大女儿可不是不疼爱的,只是不如大儿子而已。

这时候,她贴补女儿,只要拿大儿媳说事,便是贴补的多一些,也能说服当家的。

女儿要送外孙念书的,最要紧的就是银子了,她这个当娘的自然要帮衬帮衬。

也是这样,对于之前大儿媳偷拿的东西,她才能渐渐看开,反正以后是绝不会让大儿媳还有偷东西的机会的,她已经叮嘱了几个孩子,注意家里的东西了,不让大儿媳有单独在家的机会。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