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18)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什么?他手里至少得有三两吧,都给那罗翠儿了?陈如松惊异。

田氏愤愤不平地点头,是啊,分家后就开始给银钱了,家里的钱他没给你大嫂,全都自己收着,觉得大家都不知道他手里有多少银钱,就放肆的很,前几月一月能给几百文,过年钱还又给了五百文,说让她过个好年!

真是没见过这样慷慨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的女儿,不,他女儿也没这样好过。

不应该啊,大哥不至于这样吧。陈如松有些不敢相信。

杨稔也很惊奇,这,也太拎不清了吧,自家爹娘孩子还一月难有一次荤腥,就能给别人一月几百文,脑子还在吗?

我跟你爹也很难相信,那晚你们吃完走了,我让你大哥去买些粮食回来,想着既然不用送铁蛋念书,家里就吃好一点,跟之前没分家那样过,可你大哥支支吾吾,就是不答应。

刚巧那罗翠儿,她一个孤女却穿着一身细棉布做的合身的新衣过来感谢你大哥,说是多谢他给的银钱,被我抓了个正着,觉着不对,才逼问出来的。

连买点粮食的铜钱都没有了?之前卖猪肉的钱总还有吧。陈如松追问道,他还是不信大哥会这么蠢,别是听了大嫂的枕头风,想要爹娘拿钱出来吧。

去年抓了两头猪养,死了一头,另一头也没养好,自家都不能吃饱,它哪里养的肥,总共才一百来斤,除去留下的肉,也就得了五百多文,都被你大哥当散财童子了!田氏狠狠道。

原来是真的蠢,陈如松恨不得这时候去狠狠揍大哥一顿,可站起来后又想,是没用的,打了又能如何,关键是爹娘怎么想的。

那娘你跟爹怎么做的?爹娘都还算康健,他们自己就能惩罚大哥的。

以后家里的银钱,还是放在你娘手上。陈大兴沉默了许久,回答了儿子这句话。

那大哥这次的事就这样过去了?陈如松觉得,除了这个,不给大哥一点教训,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说到这个,田氏神色莫名,我们决定,这两年你大哥还与去年那样,吃差的粮食,我们好的粮食,吃肉他也没得吃,吃蛋也没得吃。

这样,会不会伤到身子?不吃点肉,又要干重活,陈如松怕大哥撑不下去,虽然还恼着,可也不想他就这样伤了。

不这样,他也长不了教训,就是过得太好了才能不把银钱看在眼里,等他受不了了好好地认了错,是真的明白自己做错了后,我跟你爹也就不会太难为他了。田氏解释道。

那就行,爹娘你们心里有数就好。陈如松没在纠着。

说了这事,陈大兴和田氏也没了劝说小儿子的心思了,罚了大儿子,那几两银钱也回不来了,心里怎么不心痛,何况,这大儿子简直白生了,没点头脑,不知道心疼家里人,只顾着可怜外人,一想到这个,哪里还有心思说别的。

连家里的伙食都没了要拿私房钱出来的意思,免得大儿子又认为家里富得流油。

如松,小景念书的事你心里有数就行,我跟你娘就不劝了,这就回了。教得最多的大儿子是那个德行,陈大兴突然就不敢再教另外两个儿子了,生怕哪里没对,祸害了两个看着还成的儿子。

爹,你跟娘吃了夕食再回,不急。陈如松连忙留人。

爹娘这个样子,他得给他们补补才行,正好家里的鸡养了这样久之前一直煮鸡蛋吃,到小年才炖了一只,是时候再炖一只了,还得再炒几个肉菜。

这会还早,吃什么夕食,先回了。陈大兴不想儿子破费,自己跟孩他娘留下,儿子定然是要做一顿好的,多费钱,小儿子本就不容易,他们当爹娘的可别给增加负担。

陈大兴心里,也隐隐有些后悔,不该分家分得这样早,小儿子的儿子才几个月,正是要人带,当时他是想着让孩他娘帮着带。

老大分了这样多家产,孩他娘帮着带带小景没什么好说的,可不想大儿媳却显露出不容人的性子,小景送过来,她就要甩脸色,闹得小儿子不想送小景过来。

当时他已经把家给老大当了,老大不说话,他心里失望,便打算到时候贴补贴补两个儿子,可接着就说铁蛋念书费钱,他就不好再贴补了两个儿子了。

不早了,爹你跟娘就当帮我照顾照顾小景,小稔她要绣帕子贴补家用,可小景实在太闹腾了,都没空了,这会您跟娘过来了,就帮忙看看,让小稔绣个帕子,挣个几文钱也好。陈如松胡乱道。

知道儿子只是拿个借口,二老也不好告辞,也就留了下来。

听到杀鸡声,陈大兴坐不住了,如松,你这是做什么,还杀鸡了,我跟你娘算你的客人了是不是?

爹,你说什么呢,是小稔最近要补补了,去年一年都没杀鸡,太亏了,我给她补补,你们没过来我也是要杀的。

今日要杀鸡陈如松说的是实话,不过要是他爹娘没来的话,他是不会杀这只最大最肥的,挑一只不大不小的就行,媳妇如今胃口没有刚生产那会大了,一整只鸡一两顿是吃不完的,久了就不新鲜,让他吃就浪费了。

说什么你都有理。陈大兴嘀咕道,不过脸上却洋溢着笑容,不管怎样,儿子好吃好喝的招待是重视他们,是让人高兴的。

田氏没管这些,她认真地带着孙子,以后还是自己跟当家的当家,帮小儿子带小景,大儿媳就不敢甩脸色了,就是敢甩,她也不惯着了。

真是得了便宜还不卖乖,村里有几家是这么早就分家的,原本不分家,两个儿子的孩子她照样带,家里的东西还得分给两个儿子。

这样早分家,大儿子一家可是占了另外两个儿子的便宜的,这几年又是大房二房生孩子,又是小儿子成亲生子,花的银钱多,再过几年家里存银铁定要多些,再分家,两个儿子还能分得多些呢。

第33章大头家事

晚饭杨稔特意煮了五人份量的,公婆怕是这些时日被气得没吃几顿好的,既然过来了,总要让他们吃饱喝足。

与自家男人心疼爹娘不同,杨稔从中得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日后儿子又能放心的拜托婆婆带了,毕竟掌家大权又回到了公婆手中,婆婆是个疼孙子的,不用顾忌大嫂了,那是不用说都要来帮忙带的。

这样日后她做事也不用束手束脚了,因此,对于孝敬公婆,杨稔是不会心里有怨言的,自己也会尽心尽力,这是投桃报李,因为婆婆带小景是很用心的。

不仅好好招待了二老,陈如松在征得媳妇同意后还将家里的大米装了一袋,大米的价格是粮食里最高的,定然被大哥卖去了,大米养人,爹娘得养养。

家里去年收的粮食都没卖,家里还有不少存粮,拿一袋给爹娘也无妨,只是陈大兴怎么会收,强硬地拒绝了。

出了正月十五,村里要建房要修缮房子的开始动工了,陈如松这个劳动力自然不会被错过,日日都有事做。

杨稔没什么事,就带着儿子在家剥花生种子,这时候有空,就剥了最好,免得日后着急。

剥花生壳伤手,一日下来,杨稔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就隐隐作痛,只好停了一上午,下午再接着剥。

就这样每日剥个半日,歇个半日,将花生种子剥完了。

又没了事做,杨稔只好回到去年的生活,带孩子兼做针线活。

一直这样到了二月,二月是春笋长出的季节,这时候的笋子最好吃,鲜嫩爽脆,杨稔喜爱,只是去扯笋子,却不能将孩子背去,山里刮来刮去,别把儿子的小脸蛋刮伤了。

思及此,杨稔打算将孩子送去老宅,婆婆定然乐意帮忙带孙子。

果然,得知儿媳要去扯笋子让她帮忙带孙子,田氏乐呵呵接过孙子,小稔,你放心去扯笋子吧,小景我会带好的。

多谢娘。杨稔庆幸自己没碰到很偏心的婆婆,否则不会这样容易。

这次还是和大头的媳妇惠娘一起,陈如松被叫去帮忙了,一个人去山里总是孤单,有个伴是最好的。

惠娘平常是不多话的,不过这次话却多了起来。

交流一番后,惠娘问出一句:小稔,你跟如松这一年过得怎么样?累不累?

还好呀,自己当家做主,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可过了一年后,也渐渐好了。惠娘这样问,是不是想分家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