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种田奋斗史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方瑜-格格党(4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陈二哥点头,是,家里今年多租了你的地,之前租的田地也还租着,我跟你二嫂忙不过来,得让小草在家里帮忙。

当初干旱和蝗灾,自家也是伤了些底子的,如今风调雨顺,自然要多做活,多积攒些银两,以防万一,自家就靠田地和两头猪来积攒银钱,只是田地多了,两个人也就不太忙得过来,思来想去,他还是打算以自家为重,让小草回来干活。

何况,小草今年要是待在县城,自家媳妇又要怀着将小草嫁到县城的想法,他还是断绝为妙,嫁到镇上的几个陈家女,过得都不大好,更别说县城了。

这样啊。陈如松的脸色稍稍有些不好,不过很快变得正常,行,不过二哥你忙也要顾着身子,也别太劳累了,身子要紧。

都快要走了,二哥才说小草不去,这是什么意思,陈如松心里有些不快。

我会的,这事是我不对,该早些跟你说的,只是这些日子抹不开面,对不住。

陈二哥也知道自己这事做得不大好,是以一直就不好意思来跟弟弟说。

心里不高兴,陈如松却也不能发泄,还得大方,没事的,有什么好抹不开面的,咱俩亲兄弟,有什么说就是了。

虽弟弟好似不介意,可陈二哥知道弟弟不会高兴的,是以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陈二哥一走,陈如松就不再笑了。

眼见着自家男人开始生闷气,杨稔宽慰道:好了,小草不去就不去,二哥家里有事,当然是以他自家的事为主,咱们再想想能叫谁帮忙便是。

她娘如今要操心弟弟的亲事,是不能帮忙的,而婆婆,若是在家里,把孩子送去给她带还好,可一块在县城过日子,杨稔不想,太拘束了,也不太安全,到底上了年纪的人了。

明日咱们就去县城了,这会也不好找人,当初娘想来帮着照顾孩子,我没答应,一来是她五十多岁,年纪大了,二来是想着她跟着大哥过日子,再来咱家帮忙带孩子不好,如今大哥分出去了,我想要不就让爹娘来帮咱们?

娘原本只叫他们一家一块过年,只怕也有这个意思。

爹娘都叫吗?杨稔问道。

陈如松还是知道媳妇顾忌什么的,宽慰道:对,没事的媳妇,爹娘既然是过来帮忙的,不会对你有什么说教的,之前在家如何就如何。

这是杨稔顾虑的一个点,但她还有另一个顾虑,你也说爹娘年纪都大了,若是生个什么病痛,咱们要负责,可这老人的病痛大多是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暗伤,别到时不是他们帮忙,是咱们照顾爹娘了,原本是大哥的责任就到了咱们这,到时田地也不会轮到咱们。

不是杨稔想得多,而是本就如此,村里老人大多是活到五十多岁,活到六十岁之后就是极为不错的,公公婆婆可都是五十六岁的人了,她哪里敢赌。

爹娘自己手里有银钱,不怕的,只是若是爹娘之后不便,咱们既要照顾他们又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得谋求生计确实得不偿失,那便算了。

我自己带一些时日,难一些就难吧。还是她自己累一些吧,免得自家男人急了乱想法子。

好,我也少做一些米糕,早些回来帮你。自家这会也还不是很要银钱的时候,还是孩子为重。

好,咱们也再琢磨琢磨别的挣钱的法子。只要他们夫妻同心,别的什么困难都不怕。

既然二房拒绝了,明日就要去县城了,杨稔下午就回娘家将消息告诉她娘。

竟是拒绝了。杨母不大高兴,只不过也知道陈家女不是那么好娶的,也只是气了一会就好了。

自家儿子也是好说亲的,既然没答应,她就给儿子相看别的女娃,这些不急,明日女儿一家就又要去县城了,杨母先关心女儿。

东西都准备好了吧,县城什么都要买,你有驴车,就多从家里带些东西过去,待会我扯些萝卜,砍几颗白菜给你带去。

东西都准备得差不多了,至于菜就不用,县城那房子我在院子里种了菜的,够吃。

你拿上就是,一点点菜也推脱,还有冬笋,知道你爱吃,我挖了不少,有新鲜的和晒干的,待会回去都拿上,今年春季,我多扯些竹笋,蕨菜和蘑菇你也是爱吃的,都给你弄一些,等如松回来时你叫他过来拿上。

县城好是好,只是到处都是要花钱的,不如乡下,想吃什么到山上采,除了肉和盐要花钱,其余的也只是看你想不想买,不怎么花钱。

她总是担心女儿在县城,省吃俭用,每日吃糠咽菜的,只是跟她和孩他爹说的时候往好了说。

娘说的这些山珍,杨稔确实都爱吃,还撒娇道:还有野葱我也喜欢,娘你也给我采一些。

漏说了这个,当然会给你采的,你放心就是。杨母享受女儿朝她撒娇的时光。

小草今年不去县城帮我带孩子了,她家里多租了我们那几亩田地,忙不过来。

莫不是拒了你,不好意思再跟着了?杨母猜测道,不至于如此吧。

也不是没可能,只是田地忙也是真的。算上自家的田地,二房也是租了十几亩田地的,若说怕明年忙不过来也是说得过去的。

杨母担忧道:那你这又怎么办呢?

几个月大的孩子,一个都还不好带,何况是两个,有个人帮衬到底好太多,光是一个人可难熬了,偏偏她如今又走不开。

如松少卖一些,每日多在家里帮忙,如今只能这样了。

小景要是女孩,这会就能帮到你很多了,当初你几个弟弟,你都能帮着带的。

他要是女孩,我这会也不愁这个,不会搬到县城去。本是为了儿子读书才搬去的,若是小景是女孩,不能科举,她跟自家男人这会不会搬去县城,也就不愁两个孩子难带了。

要我说,头胎生个贴心的女儿才是好事,只是时人个个盼着生儿子,我当初也祈祷你头胎定要生个儿子,免得你公婆不满。

杨母的想法与大多数人不同,都说生儿子好,是好,能帮衬家里,可也不是那么好,儿子有了儿媳就只知道顾小家,爹娘如何根本不关心,只有女儿,虽然嫁出去了,可时不时会关心当爹娘的怎么样。

儿子女儿都好,生都生了,这会说这些也没用。小景虽不是女儿,可也贴心的。

都好都好。想到小景乖巧的样子,杨母也不再说。

杨稔回去时不是一个人,有杨小弟送,杨母说给她的准备了一些冬笋,新鲜的有大半背篓,还有一大包晒干的竹笋。

萝卜白菜又占了一麻袋,这样多,杨稔本想拒绝,杨母却不容拒绝,将东西装好就喊小儿子背上送去,根本不用杨稔来拿。

第82章了解

第二日,驴车上载满东西后启程,很快,一家人就到了县城。

开春米糕不算好卖,过年大家都吃了好东西,况且年前许多人家都会买米糕给孩子吃,孩子吃了个够,这会也就不馋了。

不忙,小景也就没跟着去,而是在家帮他娘的忙。

今年十二月,小景就满十岁了,在儿子懂事帮着看顾弟弟妹妹时,在弟弟妹妹醒来哭闹时,只要不是尿床或者饿了,就都能哄好,能干的很,杨稔感叹着。

日子过得实在快,一转眼,自己也嫁到陈家十年了。

像个小大人一样的小景能帮杨稔不少忙,孩子睡着时守着,她能安心做事,不用时不时要去房间看一下两个孩子。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