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5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李治倒也由着他,端起参汤喝了两口,便听见外间响起了脚步声。他以为是媚娘来了,便抬眼瞧去,哪知竟是太平来了。

参见父皇。

太平恭敬地给李治行了礼。

李治紧皱的眉心微舒,你怎么来了?

母后说,还想与四哥说说话,便把儿打发过来了,让儿先来陪着父皇,等她那边交代完了,便与四哥一起过来。太平语速虽平,语气中却似有似无地透着一丝担忧,自从上月初一天狗食日,母后便与四哥越发亲近,平日儿去找四哥闲话,四哥总在读皇爷爷的《帝范》,说是母后布置的,要时刻熟记在心。

李治的眉心又拧了起来,当真如此?

太平点头,嗯!

李治静默片刻,刚欲说什么,便听见殿外响起了武后的声音。

太平,你好的不学,就学宫人们嚼舌根,怎的?忘了本宫是你的母亲么?

太平故作惊色,连忙垂首往后退了一步。

李治脸上满是阴霾,抬眼便瞧见武后领着李旦走了进来。李旦眼神闪烁,根本不敢与李治的目光对接,甚至还往武后身后藏了藏。

原本李治对他尚有期望,可瞧见这样的情景,足见武后已经先下手为强,就算把太子之位给了四郎,与给三郎也没有区别。

想来,定是武后吸取了二郎李贤的教训,现下把剩下的两位嫡子的心都牢牢掌控手中,彻底绝了李治再以子为刀的念想。

武后走至龙案边,颇是好奇地拿起了李显的折子,快速扫了一遍,又云淡风轻地放了下来,这孩子也是个懂事的,知道这个时候出来请辞,可以给陛下分忧,也可以给天下万民一个合理的解释,陛下还迟疑什么呢?

李治沉声道:太子初立不过数月,再易储君,只怕人心动荡,于国不利。况且,太子主动请辞,还带着一府上下白日布施米粮,晚上吃素诵经为国祈福,他本无过,只是天象难料罢了。

可天下万民需要一个交代。武后近一步紧逼。

突厥异动,这个时候大唐需要安定!李治这话一出,便已做打定了主意,既然两个儿子都做不了他的刀,他手中还有另外一把刀,他看向了太平,太平,朕将此事交由你善后。

太平佯作震惊,儿只是公主不可涉政

当年平阳昭公主也是公主,可也辅佐太祖打下了大唐的万里山河。李治先开口,下一句便绝了武后的反驳,你瞧你母后,不也帮着朕处理了好些年的政务么?

武后被李治堵住了话,只得拿另外一个理由否决天子,可太平毕竟年轻,处置此事怕难以服众,倒不如让四郎

四郎就留在我们膝下承欢吧。李治半点不含糊,直接断了武后的提议,太平,帮朕拟诏。

诺。太平当即走至龙案边,提笔沾墨,平展开诏书专用的黄绢。

陛下!

媚娘是越来越放肆了。

李治已经许多年没用这样的语气说话了,武后忍话,只得作罢。李旦站在一旁,一颗心跳得七上八下的,明明这些日子都是武后传召他去闲话养鸽之道,他也从未露出半分觊觎东宫之心,怎的今日他就被二圣架在了烈火上,炙烤得他很是难受。

太子纯孝,安民有功,戒骄戒躁,继续监国。令公主太平回返长安,协助东宫,杜绝一切妄议之词。借天象乱我大唐者,按谋逆判,斩立决!王孙同罪。李治最后四个字故意紧紧盯着媚娘,他倒要看看,媚娘这回敢不敢拿天狗食日一事闹个满城风雨。反正太平已经与她不睦,闹一个,太平便帮他斩一个,虽说伤不到媚娘的紧要处,却也能煞煞媚娘的锐气。

如今的大唐天子,还是他李治!

太平书写完毕,双手呈递天子。

李治扫了一眼后,便将黄绢重新放好,拿起国玺盖上。虽说天子诏令需要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颁布,可东宫之事迫在眉睫,稍有不慎,只怕会让媚娘寻到可乘之机,所以他只能匆匆颁旨。

太平,速速回返长安。

李治将圣旨交给了太平,以免有人拿此事大做文章,蛊惑人心。

太平接过黄绢,儿,接旨!

如今正值隆冬,路途风雪甚大,太平年少,还是多带一个人护卫吧。武后忽然用关切的语气开了口,不如,让右卫中郎将武攸暨随太平去吧。

李治知道媚娘打的什么主意,如今太平的驸马未定,她借机把侄儿塞至太平身边,其意昭然若揭。

也是,朕也不放心太平,不如再给太平添一个人随行。李治心中自有人选,你城阳姑姑家的二公子薛绍,小时候你们在宫中也见过的,让他陪着你去,朕也放心些。

太平只觉胸闷,上辈子两位驸马同行,实在是让人心烦。

武后半晌没有听见太平回应,不悦道:太平,你是不满父皇与母后的安排么?难道说你另有想带的人?

最后那句话听得太平的心一颤,这回折返长安,她本打算与婉儿叙上一叙,可如此阵仗,稍有不慎,只怕会被阿娘发觉什么。

儿领命。

太平承下令旨,起身离开了徽猷殿。

武后轻笑,看向李旦,四郎,走,随阿娘回去,阿娘那里还有好些书要送你。

李旦犹豫了一下,不敢答话。

李治扶额挥手,去吧,朕脑袋疼,想歇息一会儿。

诺。

李旦只得跟着武后一起退出了徽猷殿,本来今日就冷,出了半身冷汗,这会儿被冷风一吹,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武后与太平唱这一出,算是给了太平一个推力,让她有机会借着此事接触朝臣。天子之路且长且险,一切要看太平取舍,懂不懂孰轻孰重?

她一直对太平与婉儿的关系有所猜测,虽说上次自己说服了自己,可心中还是觉得有些不对。谋天下者重情,并不是好事,公主不比寻常宫婢,若真出了两女相悦之事,只会是皇室丑闻,史书上会拿这一点大书特书,甚至朝臣们也会用这一点中伤太平,先断了太平的九五之梦。

君王德字为先,为的就是堵天下人之口,君王失德,便等于是失了人心,这是君王最大的忌讳。

李显有几斤几两,武后一清二楚。这次能把事情办那么漂亮,婉儿肯定是出了力的。虽说上官婉儿是个有能力的,可她若是太平帝王之道上的绊脚石,武后愿意当一个刽子手,帮太平剪除这个隐患。

四郎,你先回去吧,母后还有些事要办。武后忽然停下脚步,侧脸吩咐跟着的李旦。

李旦轻舒一口气,是。

等李旦退下后,武后给裴氏递了一个眼色,去把攸暨召来。

诺。裴氏领命。

武后回到贞观殿不久,裴氏便将着甲的武攸暨带了进来少年郎这两年长得极快,如今虎背熊腰,已不是两年前那个小男孩了。

小时候还算生得清秀,这些年在军中历练,肤色也比小时候沉了许多。武攸暨上前行礼,抱拳对着武后一拜,抬起脸时,面庞虽然丰神却少了三分俊朗。

武后眉心微蹙,比起薛绍来,他确实稍逊一筹。

攸暨,来,本宫有些话要交代你。

武攸暨往前走了两步,天后请讲。

明日你随太平回返长安,本宫交给你三个任务。武后提点武攸暨,第一,时刻不离,保护好太平。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