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6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韦滟顿时心慌了起来,殿下那边怎么办?

都交给我来,我保证三哥今晚可以安然回来。太平覆上韦滟的手背,拍了三下。

韦滟叹了一声,只得先依从太平。

等春夏带人收拾好了东西,太平便领着人离开了东宫。回大明宫之前,太平先往太史局跑了一趟,在马车上先把那本名册翻了一遍,目光最后落在了太史局的某位秘阁郎中的名字上。

太平不禁冷笑:二哥你真是想的周到。要名正言顺地坐到那个位置上,太史局必须借天相蛊惑人心。只是,如今这个人只能为她所用了。

起初韦滟还抱有一线侥幸,以为太平故意吓她,可很快宫里便传回了消息,说今日天子一回到宫中,便勃然大怒,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太子。

韦滟这时候彻底急了,只希望太平真的可以把太子带回来。作为交换,她只能帮太平把这上檐之事压下来。

此时此刻延英殿内,李治的犹有余怒,狠狠地瞪着跪地瑟瑟发抖的太子李显。

德庆送上甘露,低声劝道:陛下息怒,龙体重要。

李治接连沉了好几口气,终是缓了过来,你真以为朕不敢废了你?

李显惶恐,不敢答话。

太平这个时候端着一碗热汤走了进来,身上还穿着那身银白色的圆襟袍衫,父皇息怒,先喝口热汤吧。

李治的目光落在太平身上,瞧她这身打扮,若真是个皇子,他也不至于无奈到如此地步。

太平亲手端了热汤,敬向李治,父皇,这可是儿命人特别准备的。一路春寒,父皇刚回宫,可要去去寒气。

李治接过热汤,喝了一小口。确实,这汤中加了参,趁热喝一口,确实让人舒服不少。

父皇回来了,儿也不好一直留在东宫,所以儿今日去东宫取了行装回来。太平解释完,绕到李治身后,给李治捶起了肩头,三哥这几日确实是很用心地监国,儿相信假以时日,父皇命人再多教他一些,三哥会学好的。

李治斜眼看了一眼太平。

太平微笑,三哥新婚燕尔,一边要忙国事,一边要学为君之道,确实已经尽力了。太平刻意重念了新婚燕尔四个字。

李治听出了什么,挥袖道:回你的东宫!禁足反思一月!

诺!诺!李显惶恐无比,像捡回一条命一样高兴,一边点头,一边退出了延英殿。

李治挥手屏退了德庆等一干宫人,独留下了太平。

太平知道李治想问什么,等殿中的宫人尽数退下,便走至李治面前跪下,如实答道:父皇,倘若您真看重绍哥哥,就不要把他一直往儿的身边送。

李治皱眉,为何?

母后心仪谁做儿的驸马,父皇一定看得出来,儿只是心疼绍哥哥,不想他再遇上这样的横祸。太平说到难过处,忍不住哑了声音,况且,现在这样的情况,儿只想多陪父皇几年,再帮父皇做些事,不然儿一旦嫁了,许多事便由不得儿了。

李治听得感慨,摸了摸太平的后脑,朕知道你一片孝心。这次薛绍折了腿,要在洛阳养个大半年才能下床行走,就算要下旨选他做驸马,他也不能立即大婚。

天下岂有驸马一瘸一瘸地与公主拜堂成婚的?薛绍折腿到底是意外还是人为,就算没有实证,李治也只相信是人为。

可公主总归要嫁的李治想到这事就头疼,他从案上拿了一份奏章,递给了太平,吐蕃又上书请婚了,点名要的是你。虽然舍不得太平,可若太平的婚事再不定下,大唐这边三番两次拒绝吐蕃,恐惹兵祸。

太平只匆匆扫了一眼奏章,便将奏章合起,原封不动地放在了案上。

正因如此,儿更不能嫁。

李治皱眉,为何?

若为两国邦交,无关兵祸,儿可以像文成公主那样,远嫁吐蕃,将我大唐的诗书、农物、丝织带过去。太平陈情,可这次的请婚不一样,吐蕃用了要挟,无疑是太平挺直了腰杆,贼盗在家外叫嚣,不把女儿交出,便放火烧了这个宅子,本就无理。父皇,你若开了这个先例,儿绝不是第一个这样的公主,往后百年,我大唐的颜面何存?

李治叹息,正因如此,朕才想早些把你的终身定下,免得吐蕃那边一直惦记。

儿只嫁帮得上父皇的人。太平言明自己所想,倘若帮不上父皇,若是被母后那边的人得了驸马之位,父皇的处境只会更难。

李治听得心酸,没想到太平竟想到了这些,西北那边突厥一直掀起战火,若是吐蕃这边再生战事

儿不会让父皇为难的。太平请旨,儿请挂女冠之名,为国祈福。略微一顿,太平恳切叩首,儿想去晋阳,斋戒半年。

李治满眼狐疑,为何要去晋阳?

太史局这几日夜观天象,说有旱魃临世之相。去年十一月初一的那场天狗食日,只是警示将有天灾,并非君王失德。太平故意说得玄之又玄,晋阳一带,农耕发达,若是真遇上旱魃临世的灾祸,儿此次前去,可以多屯粮食,以备应灾之需。若是万幸,没有旱魃临世,儿将粮草准备妥当,不管是对突厥,还是对吐蕃,我大唐将士也可以不愁粮草,奋勇杀敌。

李治没有立即答允太平。

太平倒也不急,想来父皇定会先去调查一番,确认她所说的真是假。反正太史局那边她已经准备妥当,对这种事,历代君王向来是宁可信其有的。

她重生一世,虽说她的举动会改变一些事情的走向,可天灾并不会因人而变,否则去年十一月初一断不会出现天狗食日的凶兆。所以太平断定,明年关中大旱以及东都暴雨,一定会发生。

虽然她最初重活,只为了婉儿而来,可明知大灾,却不为百姓做点什么,她也于心难安。况且,既能降低灾害的伤亡,又可借机躲避驸马之事,太平何乐而不为。

李治倦然点头,此事容朕想想。

儿便不吵扰父皇休息了。太平再拜。

等太平退到殿门前时,李治忽然唤住了她,太平。

儿在。太平恭敬一拜。

李治欣慰道:这次处置凶兆一事,朕很满意。

父皇,儿有一话,方才当着三哥不便直言。太平垂眸,儿斗胆进言三哥若是有了孩子,父皇可不能再迟母后一步了。

李治眸光一亮,笑道:这就是你说的新婚燕尔?

嗯。太平点头。

李治舒眉,媚娘虽然收拢了儿子,定没想到收拢孙子,这次只要他先一步下手,定还来得及给大唐留一个合格的皇太孙。

这叫防不胜防。

太平拜别天子,离开了延英殿,刚走几步,便瞧见裴氏迎了上来。

殿下,天后有请。

第89章慎言

太平来到紫宸殿外,等裴氏通传以后,便踏入殿中恭敬地对着武后行礼。余光悄悄地往武后身侧伺候的婉儿瞄去,瞧见她一切安好,想来跟随阿娘回来,阿娘也没有怎么为难她。想到这里,太平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武后低头看着密疏,话却是说给太平听的,此次的事办得不错。

太平收敛分神,往前走了两步,其实还有收获。

武后似是就在等这个,侧脸看了一眼婉儿,婉儿便知趣地带着宫人们退了出去。

太平见左右皆退,便走近武后,给她捏起了肩来,阿娘,你可真厉害,让我立德,结果收获不小!

武后挑眉,侧脸看着太平,怎的收获不小?

太平往前提笔,展开宣纸,在上面快速写下了三个人的名字,这三人儿在处理东宫一案时,并没有发现他们与废太子有关联。

武后冷笑,这三人确实藏得深,就三人?

废太子就只说了这三人。太平心中有愧,说这句话的时候不敢直视武后的眉眼。

武后慨然,若是那晚真让他逼宫成功了,真是白的都可以被污成黑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