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禁庭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鸢长凝-流鸢长凝 免费阅读(12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李昭德挺身而出,正色道:皇嗣痛失爱子,心神已乱,恳请陛下传召太医医治皇嗣。

恳请陛下传召太医医治皇嗣。瞧见宰相出了头,其他李唐旧臣也跟着附议。

李旦看这阵势,他终是明白武皇真正的意图。她不杀他,却也需要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软禁他一辈子。方才武皇就是在故意激他,逼他狗急跳墙,口不择言,趁机按他一个疯症之名,顺理成章地把他幽禁皇城深处。

好计!真是好计啊!

李旦扯了扯嘴角,满朝文武都觉得他疯了,他现下说什么,他们也不会当真了。他苍凉的眸光落在了太平身上,他的笑容森寒得让人心颤,下一个会是谁呢?

太平没有应他的话。

即便他输得一败涂地,他也要让武皇一世难安。这句话他并不是说给太平的,而是说给武皇听的。

他曾在那把龙椅上坐过数年,他知道坐在上面是什么滋味。

孤家寡人,如履薄冰。

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哈哈哈不会的哈哈哈哈李旦是真的疯了,他在大殿上放肆地大笑着,每个字都像是利刺,深深地刺入武皇的心间。

他在挑拨。

挑拨太平,也挑拨武皇。

这一局,他选择两败俱伤!

来人,把皇嗣带回东宫,宣太医医治!武皇越听他的笑声越刺耳,大手一挥,殿卫便将癫狂的李旦扶下了殿去。

随后,武皇扶着额头佯作晕眩。

裴氏赶紧上前,及时扶住了武皇,急道:快传太医!说完,便搀扶着半晕的武皇退出了朝堂。

武皇离开之后,众臣们在殿上安静了许久。

李昭德率先打破了凝重的气氛,他恭敬地对着太平一拜,还请殿下

他们都是父皇的孙儿,本宫明白。太平知道李昭德的意思,没等他说完,便点头应下,本宫知道如何做。

李昭德舒了一口气,看向狄仁杰,怀英,你那几日在东宫掘地三尺,就为了查这个?

李大人应当明白,狄某从不冤枉一人,也不错漏一犯。狄仁杰说得堂正,他在朝中素有清名,是以即便武皇倚重他,朝臣们也从不怀疑他的持正之心。

李昭德没有再多说什么,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们能指望的李唐希望也只有远在房州的庐陵王那一脉了。

瞧见李昭德离开了大殿,不少李唐旧臣也跟着他退了出去。

太平对着狄仁杰一拜,辛苦狄公了。

狄仁杰语重心长地提醒道:殿下这一路更是辛苦。

太平知道狄仁杰还有后半句话没有说出来,她确实应该回府好好静养一阵子,也让母皇悸动的心静一静。

太平转身走出了万象神宫,踏出殿门时,余光瞥见婉儿还候在殿门口,她不敢停下一步,只能视而不见地沿着宫阶走了下去。

婉儿望着太平渐行渐远的背影,轻舒了一口气。

虽说不能时时同行,可她们都会守护彼此,公主用公主的手段,婉儿用婉儿的法子,小心翼翼地捱过这段难捱的时光。

她愿她的婉儿,事事顺遂。

她愿她的殿下,步步称心。

待太平的背影消失在视线尽头,婉儿转过身去,望向深宫错落的楼阙。殿下今日的战局已了,该她入阵与武皇对阵下一局了。

她压下对殿下的思念与忧心,前往武皇的寝宫觐见。

今时今日,武皇可比当年危险多了,她必须打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好好应对,切不可让武皇觉察一丝不对之处。

婉儿在寝殿之外再深呼吸了几口,恭声道:陛下,臣回来了。

武皇没有出声,只是命裴氏将婉儿宣进来。婉儿端然行礼,武皇锐利的目光寸步不离,比任何时候都让人脊梁发麻。

今日太平在殿上说的那些话,是你教的,还是她自己想说的?

第171章围魏

婉儿半点不惧,迎上了武皇的寒凉眸光,臣斗胆敢问陛下,今日殿下又能说什么呢?

武皇静默。

确实,今日最难的莫过于太平。

她若明面上帮着武皇,对皇嗣落井下石,那便是不义;若是一再袒护皇嗣,那便是不忠,多说多错,什么都不说更是错。

陛下若是怀疑殿下忠孝,可将她软禁府中,若是担心臣与殿下勾结,白绫鸩酒,臣皆笑纳。婉儿还是一如既往的冷硬,可臣的陛下心明如镜,断不会中这样拙劣的挑拨之计,质疑殿下对陛下的赤诚之心。

武皇垂眸,冷声道:你是越来越放肆了。

臣说的皆是实话。婉儿挺直了腰杆。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武皇自然也不会为难她,起来吧。

殿下有本奏疏,请臣代为转奏。婉儿并没有立即起身,而是从怀中拿出一本奏疏,双手呈向武皇。

武皇示意裴氏拿来。

裴氏将奏疏奉至武皇身侧,武皇顺手接过,打开匆匆阅过,太平想休沐数月?

皇嗣设此逆局,对殿下的冲击很大,这一路上殿下哭过许多回,今日上殿也是强打精神。婉儿略微一顿,下一句话忍下了涌动的酸涩,若不是驸马一路劝慰,只怕殿下今日还会在殿上哭出来。

武皇记得探子回报,驸马确实在太平房中留寝过。太平重情,她这个阿娘也心知肚明。

皇嗣出事,庐陵王又远离朝堂,那些李唐旧臣们定会不约而同地围在殿下身边,拱卫殿下形成新的势力,与陛下抗衡。婉儿直接切中要害,公主不想与陛下为敌,更不想被朝臣们利用,这封奏疏若是如常奉上,便会惊动那些李唐旧臣,在殿上力谏公主留在朝堂。婉儿说完,恭敬地对着武皇叩首一拜,臣叩请陛下,允准公主所奏,让公主好生休养一阵子,待这些事淡去了,陛下再召公主回来参知政事。

武皇本来是有几分猜疑的,可听婉儿如此陈情,她终是松了一口气。

也好,就让太平休养数月。武皇欣然准奏,瞥见婉儿还跪在地上,肃声道,还跪着做什么?

婉儿凛声道:臣有事请奏。

武皇知道婉儿心思多,颇是好奇地问道:何事?

皇嗣一案虽说已经尘埃落定,可余波一两年内是无法彻底平息的。婉儿拱手再拜,臣启奏,恳请陛下允准。

武皇舒眉,说来听听。

垂拱四年,吐蕃侵占安西四镇,至今已有四年。婉儿提醒武皇,陛下当年下令拔安西四镇,朝中多有非议,如今陛下可借机下令收回失地,那些李唐旧臣的心思便不会盯在皇嗣一案上,更不会盯着东宫空置一事不放。

围魏救赵。武皇明白了婉儿的意思,她眸光深邃地望着婉儿,你这小妮子,怎的突然对军政大事如此上心了?

婉儿坦荡回道:为臣者,若不能为君王分忧,那便是尸位素餐,臣也对不起陛下的知遇之恩。说着,她知道武皇在想什么,此事臣与殿下商议过,殿下觉得可行,这也是为何她必须休沐的原因之一。

防止李唐旧臣们趁机把太平推出来,让她握兵权,建立军功,近一步扩大她在朝中的势力。这对尚未坐稳皇位的武皇而言,都是不能容许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