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被我欺负的人都爱上了我[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瞧不起我的人都爱上我了[快穿] 分卷阅读(6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被那么多人虎视眈眈盯着,可想而知,没人帮扶的沈隋旸这一路一定不会安生。

可有余贵妃的帮忙,一切就不一样了。

这几年来,余贵妃一改昔日三不管的性格,开始收揽权力。到现在为止,她的势力虽不能左右朝势,但用来解决一些小杂碎,还是绰绰有余的。

有些事余丞相不能明目张胆地帮沈隋旸,只能靠余贵妃多上心。

想起那一日沈隋旸跟她说的话,余贵妃眼中忍不住多了几分担忧。

也不知道像小钦那样单纯的孩子,被沈隋旸这种心思沉重的人盯上,会不会有好下场。

她永远都不会忘记那天的场景。

少年丝毫不慌张,笑着对她说:小少爷的事,余贵妃大可放心,您担心的情况永远不会发生,我不会允许任何人伤害他,包括我自己。

当时她想要嘲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却突然听到他下句话。

再说了,贵妃娘娘不是想利用我报复那位吗,您跟我有共同的敌人。他脸上的笑容丝毫不变,所以这件事,麻烦贵妃娘娘保密,不要说出去让小少爷为难。

就算是为了余钦,余贵妃都不会把这事说出去。

但沈隋旸不相信她,对他而言,只有用利益连接起来的关系最为牢固。

余贵妃看着眼前的年轻人,难以相信他居然知道这么多东西。

到现在她才知道,为沈隋旸提供便利,是在与虎谋皮。

唯一让她能松一口气的是,这头老虎是有主的老虎。

余贵妃确实和沈隋旸一样,恨不得皇帝去死。

所有人都被皇帝表现出的深情所迷惑,却没人知道皇帝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就连她这个宠妃,也只是对方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余贵妃或许对皇帝动过心,但在得知自己不孕是皇帝在暗地里动的手脚,装作喜欢也只是为了拉拢丞相后,那点动心,就显得微不足道起来。

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皇帝甚至想过对小钦动手。

这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余贵妃能不恨皇帝吗。

她最终还是答应了沈隋旸的要求,结成联盟,互相提供便利。

这一切都在沈隋旸的预料当中。

直到沈隋旸离开,才后知后觉明白这点的余贵妃,心情有些复杂。

她很难想象到,沈隋旸究竟经历过什么,才会这样心思沉重、机关算尽、步步为营。

剪花枝的刀掉落在地,发出哐当一声响。

刺痛从手部传来,余贵妃何时受过这种痛,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刚刚想事情太过出神,居然忘记自己手里还拿着锋利的剪刀。

娘娘,你别动,我来处理。夷苏脸色一变,立刻拿出纱布和伤药,帮她处理起伤口。

余贵妃看着夷苏忙碌的身影,内心涌上一股暖意。

在这里人人都想拉她下位,她厌恶皇帝,却不得不跟他装作恩爱夫妻,因为她知道,一旦她被拉下来,丞相府和相关的人,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

但她何其幸运,经历这么多后,身边还有像小钦和夷苏这样,真心关心她的人。

*

在三位皇子来过一趟后,皇帝隔日就下旨,让余钦接手户部财政权。

这在朝中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无数人叫嚣着反对。

户部是油水最多的部门,掌握财政权的人能捞到的东西更多。

在此之前,这个职位是内阁首辅一派的人占着的,为首辅拉拢大臣,提供了不少钱财支持,如今突然被皇帝拿走,让丞相儿子上任,可不就是摆明着他的心还在丞相那边吗。

有不服气的大臣悄悄找到皇帝,问他要不要再考虑考虑。

可大臣这话,不知那句戳到皇帝痛点,当场让人气得把人骂了一顿。

对现在的皇帝来说,别人越不让他做什么,他的逆反心理就越重,越是想去做。

几次过后,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没人敢触皇帝的霉头。

让他们闭嘴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不少商贩跑到他们家送礼。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南朝大臣大多是以自己利益为主的自私者,没人会跟钱过不去,他们怎么可能再说反对的话,一门心思都在想着,怎么从冤大头身上多搜刮点银子。

余钦顺利拿到财政权,在户部站稳脚跟。

余丞相不知道他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想要财政权,但还是配合他,让他达成目标。

开始他还担心儿子不靠谱,没想到拿到财政权后,这小子管得有模有样,甚至出台了一个减少从商者负担,提高从商者地位的新政策。

南朝商人地位低下,甚至参加科举考试都会遭人冷眼。

很少有人愿意从事商贸行业,但一个国家想要钱多,商人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最初提起这个政策时,朝中不少文官反对,声称自己绝对不会和满身铜臭味的人为伍。

但没人知道余钦跟皇帝说了什么,第二天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让众臣按照余钦说的去办。

提高商人地位的政策颁布后,以京城商圈中最有名的殷家家主为代表,共同集资不少精贵的珍宝,找到户部门口,请求人送给皇帝。

更有甚者,甚至花钱为皇帝撰写颂扬功德的诗词。

皇帝看到商圈的人这样尊崇自己,心情别提多好,再一看周围除了耍嘴皮子外,毫无建树的大臣,他真心觉得余钦说的对,与其跟这些烂透的大臣混在一起,倒不如吸收些新鲜血液。

要是新血液都像商圈里的人这样,他不介意多扩招一点。

把玩着户部转送上来的血玉,皇帝如此想道。

而他浑然不觉,被他当作冤大头的商界人士正在和他信任的侄子私密谈话。

小少爷,这次的事情我代表全体商人感谢您,您真是咱们的再生父母。殷家老家主头发花白,说话时全身控制不住颤抖,还想跪下来给面前的余钦磕头。

余钦眼疾手快,伸手将他托起来:您折煞我了,本来南朝大部分货币税收就是商贩上缴的,不说享受多好的待遇,正常人该有的东西肯定得有。

这番话说的殷老家主老泪纵横,虽说南朝没有明令禁止商贩参加科举考试,但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商贩后代不允许当官。

殷老家主有个嫡亲的孙子从小脑袋聪明,手不释卷,用夫子的话说,是个难得的神童。

他知道孙子心中志向高,想入朝为官,改变现状。

可偏偏他生在富商家,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前段时间有个自称是丞相府小公子的人找上殷家主,说他有办法帮忙,只要按照他说的做就行。

殷老家主本来抱着将信将疑的心去见余钦,得知他要做的只是破点财后,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后续发生的事情没有让他失望,商贩们的地位得到提升。

为了鼓励政策实行,朝中甚至空出来的几个职位,送给从商者担任。

虽然不是什么重要官位,但总归是起了个好头。

试问,谁家没有子孙后代?

谁不想让子孙后代走上读书当官的道路,不再被人指着说,他是一身铜臭味的奸商。

这让从商者们一下有了希望,对未来生出更多憧憬,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一门心思和铜钱打交道,而是将更多注意放在民生上。

以后我殷家为您马首是瞻,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殷老家主本想将准备的大礼送给余钦,但余钦没收,只能退一步,郑重其事的说下这样一句话。

余钦同样变得严肃起来,认真的说:可能真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帮忙。

殷老家主道:只要是殷家能做到的,您尽管开口。

边关战事吃紧,粮草衣服都是大问题。此时是夏季,还没那么多麻烦,等到了冬季,将士们没有衣服穿,肯定会冻死许多人。从京城运到的粮食,不少甚至会掺沙或者掺陈米。余钦叹了口气。

殷家家主脸色也变得凝重,不用余钦说,他主动道:我殷家虽然没有别的本身,但在商圈里还能说得上话,衣服粮草的事您放心交给我,我会找人集资屯一批足够的物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