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王道:是礼部姜尚书家的五姑娘,姜五月。请陛下为姜五月和萧诩赐婚。
萧诩突地站起来:不行!
永昌帝刚刚才一口应下承诺,如何能让萧诩搅合了?
放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朕就作为媒人,为姜五月和你赐婚。
永昌帝是知道姜五月是谁的,蛇蝎心肠的姜家庶女,同萧诩这纨绔倒是相配。
他立刻遣人取来纸笔,亲笔写下了赐婚诏书。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事已至此,萧诩沉着一张脸,默然无语。
等到晚宴结束后,太后见他心不在焉,也就不留他在身边陪她赏月了。
萧诩一瞬变了脸色,倒让太后看出些不对头来,她吩咐身边的宫女:那个叫姜五月的,你去打听打听。
萧诩哪里都没有去,他一路跟着昌平王,回到了他那个小院儿里。
关上门,昌平王瞬间从高深莫测的世外人,变得嬉皮笑脸:怎么样?老爹爹给你的中秋礼物,还喜不喜欢?
萧诩脸色阴沉:你到底在干什么?
昌平王见他一点都不高兴,有些奇怪:怎么?你不是喜欢她吗?姜五月那丫头看起来也稀罕你。虽然你们二人这婚事让我那皇兄做了媒,但也是美事一桩啊!
萧诩捏了捏眉心:她不会愿意的。
以姜五月的性情,这种事情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擅自做了决定,她不仅不愿意,说不定还会因此恨上他。
昌平王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多少明白了。
他也同姜五月那丫头打过交道,知道她的性子。
可你不是很喜欢吗?昌平王道。
而且,就算不是她,还会有别的姑娘家。
萧诩没有说话。
他六岁时就失去了一切,虽有亲爹还在世上,但就像没有一样。
今日他想为他做一些事,他还能埋怨不成?
*
第二日一早,赐婚圣旨就下达到了姜府中,姜尚书一脸懵地接过圣旨。
呵!如今可是钦定的世子妃了,陛下倒是给她找了一个好夫婿!老爷以后也不用在烦我了。
程氏道。
姜尚书这才反应过来,心中忧愁,连忙吩咐人把姜五月叫回来。
姜五月刚回来,便听见他这番话:
陛下给你同昌平王世子赐了婚,圣旨不可违,你
什么?!
姜五月没有感到欣喜。
她猛然被人告知自己被许了人家,还是皇帝赐的婚,不嫁就会杀头的那种。
即便是萧诩,她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那黄澄澄的那卷圣旨,姜五月接过来摊开来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兹闻姜家五女蕙心兰质,淑雅端方,才貌双全
这是怎么说出口的?
姜五月将这圣旨拿起来,翻来覆去地瞧,有些迷惑:他问过我的意见吗?
姜尚书看着她,一言不发。
姜五月懂了,身在古代,她怎么能问出这种问题呢?
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更别说这是皇帝老儿的赐婚。
从那日其出行的盛大仪仗来看,她早该明白的。
她坐在椅子上,有些呆。
被别的人家端放在屋子里当吉祥物的圣旨,这下被她随意丢在了桌子上。
她嫁还是不嫁?
不嫁,就是被砍头;
嫁了,她一点都不甘心。
凭什么这么随意决定她的人生,有问过她的意见吗?
姜五月头痛,突然感到了一阵无力感。
她想起了萧诩。
想起了他那天向她告白,还向她求婚,但最后被她跑掉了。
萧诩知道这件事情吗?
还是说,他见她不肯嫁,便向皇帝求来圣旨逼着她嫁?
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误会了萧诩,可萧诩本来就是个古代男人,时代不一样,观念就不一样。
这是在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对于皇帝的赐婚,她不能反抗,还要满脸欢喜地接受
个屁啊!
姜五月突然站起来,气势汹汹地往外走,姜尚书在后面喊她:你干什么去?
找人算账!
她要去找萧诩问清楚。
姜五月没有走出去多远,就和萧诩碰上了。
还知道过来找她,看来不是他的锅。
姜五月心里的气淡了下去,但还是有些气。
萧诩面有愧色,小心翼翼地看着她,上前走进几步,想要触碰她的手。
姜五月躲过去:走开。
你生气了?萧诩问。
这分明一看就是生气了。
姜五月嘲讽道:我哪儿敢呢?您可是皇亲国戚,您亲爹是昌平王,您亲伯父是皇帝,您亲祖母是太后!我哪儿敢生堂堂世子爷您的气!
气得还不轻。
一言不合就给人赐婚,可真有你们的!
萧诩一言不发,默默地听着她说。
考虑过我的感受吗?问过我的意见吗?凭什么就这么随便决定别人的婚姻大事?至少要问一问我是否愿意吧?
姜五月也只会在萧诩面前这样抱怨了,若是让别人听了她这番话,就是大逆不道,妖异之语。
萧诩喜欢她,就喜欢她的一切。
她也许是知道这点,便可以在他面前口无遮拦。
那你愿意吗?
姜五月一句话刚说完,便听到他问。
她一愣:我
萧诩抓住了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认真道:我愿意。
我心悦你,我想和你过一辈子。
你
姜五月被他毫不遮掩的话说得脸一红,又有些生气。
你虚不虚伪?那赐婚圣旨难道不是你求来的吗?
萧诩无奈笑道:我知道你不喜欢,如何会做你不喜欢的事情?我讨你欢心还来不及,如何会做让你生气的事情?
萧诩目光柔软,姜五月被他看着,不自觉转过视线。
萧诩只是握着她的手,在表明心意。
除此之外再无逾矩的举动。
姜五月低着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她看着两人相握的手,半晌,说:你让我好好想想。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啊啊啊写完了,啊啊啊我要日六,啊啊啊我要日万!!!
第47章
两人的婚事于团圆节晚上定下之后,第二天就传遍了满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