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邱文心拿出一份报表,详细记录着每个国家、地区的合作方,以及版权价格。不同地区,人口基数、读者数量、书籍定价都是不一样的,价格差别也非常大,总的来说,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
《黑客帝国》第一部的版权收入相对低一些,但也拿到300万美刀,第二部的价格已经涨到500万美刀。
对于这部分收入,陈凡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说少吧,也不算少,两部加起来有800万美刀,在这年头无疑是一笔巨款。
但要说高,也就那么回事,毕竟是全球发行,而且这是出版社的收入,并不是作家本身的收入。
跟后世畅销书作家的收入比起来,估计也就是个零头。
按照陈凡跟出版社的协议,海外发行的利润,个人能拿20%,也就是160万美刀,扣除稿税入账132万美刀,相当于660万港币,也已经打入私人账户。
陈凡放下报表,掏出香烟点了起来。
出版社在香江是稳了,但书籍在海外发行,利润的大头还是被海外发行商拿走。
想要截取更多利润,就必须对外扩张,去海外创立出版社。
接连吸了几口,陈凡看向李红英:“英姐,你觉得出版社是固守香江市场,还是走出去?”
闻言,李红英愣了下。
很快明白陈凡的意思,走出去固然是件好事,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搞不好就会血本无归。
走出去最快的途径就是收购出版社,不说要费多少,收购之后的运作也是大问题。
要养活一家出版社,必须到处签书才能维持住,总不能收购之后,只运作陈凡一个人的书籍吧?那根本维持不了一家出版社。
不过利润大头被拿走,李红英也不乐意,想了一下:“先找个试点,尝试一下,你觉得哪个地区合适?”
“米国!”陈凡毫不犹豫。
以后写大ip类型的小说,主要市场还是欧美为主,要是能在米国市场站稳脚跟,拿下的利益就大了。
想了下,又补充道:“回头拿个方案出来,不过这事情也不着急,等我下一本书出来之前,完成收购就行。”
“那就先把计划定下来。”
李红英嗯了一声,看向邱文心:“邱总,你继续介绍。”
邱文心嗯了一声,介绍起公司的第二个项目,也就是从内地挖来的五个作家,搞擦边文学的项目。
该说不说,这个项目确实很成功。
虽然没有出过大的爆款,但每推出一本,销量都有30多万册,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三本,总销量已经过百万。
书籍定价15港币,扣除营运成本,纯利润10%左右,公司这边进账高达150万港币,已经形成非常稳定的赢利点。
除此之外,就是第三个项目,签了一些新作家的作品,整体算下来,基本处于不亏的状态,但能养活一些人。
对于出版社目前的状况,陈凡已经非常满意,甚至觉得惊喜,毕竟一开始,他也没想到出版社能这么挣钱。
聊完之后,陈凡把《觉醒年代》拿出来:“这本书在香江发行会有一定难度,你拿回去看看,再拿出一套宣发方案。”
“好的,陈总!”
邱文心接过书籍,仔细地放进包里,这会儿三位姑娘已经收拾好行李,走了出来,陈凡提议先出去吃饭。
陈凡在这方面上,是绝对舍得钱的,直接在半岛酒店招待课题组,饭后又让邱文心带课题组去购物,置办行头。
顺便把发型也弄一下!
回到家里,许今秋泡了一壶茶:“你该收敛一点,邱文心在你跟前,都战战兢兢的,生怕说错话。”
“咱们没办法长期坐镇公司,做不到以德服人,那就只能以威压人,免得长出不该有的心思。”
陈凡伸了个懒腰,喝了口热茶:“等轮值总裁制度执行下去就好了,权力分散,相互监督,还有英姐盯着,闹不出大乱子。”
许今秋嗯了一声,就不再多说。
不懂,就不掺和!
这是她一直坚持的,两口子在事业上没必要搅在一起,因为事业上的事起了争执,搅了夫妻感情才划不来。
“怎么才能做到跟你一样?坐在哪里都让人害怕。”赵园园坐了过来,好奇地盯着陈凡。
这人平时也不这样啊。
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挺好相处的,有时候还没脸没皮的,可到了出版社,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陈凡看了她一眼,呵呵笑了出来。
你一个走可爱风的小姑娘学这个?怕是下辈子也没戏。
想了下,陈凡看向曾阿黎:“跟我学没用,还不如跟大姐学,你看她在外边都什么样,你照着做就对了。”
“我在外边什么样?”曾阿黎咬着牙。
ps:第一更到,月底了,老铁们还有票吗?求助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