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
伴随着孟白话音落下,观众们瞬间爆发出比刚才还要热烈几倍的声音。
对于这位身上充满传奇性的“年轻大佬”,很多人对他的兴趣一点都不比那些普通的明星要差。甚至因为他一向低调神秘的风格,反倒是更增加了大众的好奇心理。
因此看到他上台,大家的到热情瞬间就被点燃了。
“孟总,牛逼!”
“感谢孟总!”
“孟总我爱你!”
“孟总,我要给你生猴子!”
“……”
听着观众席传来各种乱七八糟的声音,孟白忍不住道:“刚才喊生猴子的那哥们儿,咱先不提物种隔离的事。我很好奇,你要怎么生出来?”
“哈哈哈哈……”
听到孟白的玩笑,观众们又是一阵大笑。这位年轻的“亿万富豪”,看起来比他们想象中要接地气的多。
随口调侃了一句,把现场的氛围平复了一些,孟白这才接着道:“刚才郭导说到感谢,其实我们这些主创也很好、主演也好,都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已。真正需要感谢的,是创造了这个成绩的各位观众朋友们,你们才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
“《流浪地球》这个项目,我最早是在15年听到的。那时候的电影市场和现在其实变化不大,青春片、喜剧片是我们从业者的拿手好戏,动作片之类的类型片表现也不差,但对于科幻,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好莱坞大片‘专属’。记得那时候还有一句话,叫‘国产科幻,狗都不看’。”
“当然,这和观众其实没什么关系,主要是我们的电影产业起步晚,还没有发展到人家的那个等级。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制作水平,都达不到要求,拍出来的效果也差。观众们支持一次两次,但时间长了,自然就没人愿意再相信。”
“科幻这个题材的电影类型很多,有的重点在于创意,可能一间屋子几个人就能拍出来。还有的重剧情,科幻只作为点缀。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各种特效场景的搭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工业电影。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几个优秀的电影人,或者是充满创意的脑洞思路,更多的还是需要整个产业基础的支持。”
“电影作为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和社会发展直接对应的。《流浪地球》会出现在这个时候获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一种必然。原因很简单,只有当大家在现实里有余力的时候,才有机会和精力稍微抬头,去看一下星空。”
“今天早上的时候,我看了一篇关于电影的评论,内容是在说《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不是打开了国产科幻的大门。但其实不管哪种电影题材,都不存在大门之类的,无非就是有的门槛高一点,有的门槛低一点。门槛这东西,就相当于一个标准,它不会因为过的人多就降低。”
“所以说比起什么‘推开大门’,我更希望《流浪地球》能够成为一粒火种,点燃大家对国产科幻题材的热情。无论是好是坏,哪怕是泥沙俱下,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下终究会留下那些好的作品。”
“就像电影里说的一样,无论最终结果会将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谢谢大家!”
——
《流浪地球》的庆功见面会在一片欢乐声中结束了,观众们还趁机问了不少关于第二部的规划。
只不过现在连孟白、郭凡这些核心主创,也都还没开始考虑过第二部的问题,所以只能和大家表示等待剧组后期有了消息,会告诉大家的。
“终于结束了。”
回到后台,郭凡不由得感慨:“总算是突破五十亿了。”
“这话说的,不是还有一个月的上映嘛,说不准还能再涨点。”孟白道:“而且国外几个市场的上映才刚开始,目前来看反响还不错,值得期待一下海外票房。”
理论上来说,像《流浪地球》这种大制作影片,指望单一市场其实是有风险的。好莱坞的大片为什么票房那么高,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能把电影卖到世界各地。
其实《流浪地球》一开始也考虑过全球同步上映,但这个ip别说国外了,就是国内知道的人也不多。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海外的那些院线也对这电影不太敢上。
最后几家出品方和发行方商议过后,决定还是等国内的票房反馈出来,有了实际的成绩再去联系海外市场,应该会容易很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