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帝霸气侧漏[快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1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我就当你答应了。”最后再不讲道理一次。

姜翎折了一个纸飞机,掷出去,飞机竟飞了个回旋,重新落回窗台。

那一身墨蓝军装,仿佛融进光里,彻底远去。

微风拂来,花枝摇曳。

***

《清明祭英烈》于清明这一日刊印,李建国这个笔名,初出茅庐就获得了最大的版面。

痛斥施暴者,追悼英烈,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所有为反法西斯而死的战士,都是一国英烈。

为国而死,理应追悼。

已经有许多文人于此事抒发过心中愤怒,但“李建国”格外锋锐一些,就算不知道这人是谁,也能想象出对方锐利的眼神和讥嘲、沉痛的表情。

太直接,太深刻,就差指着当局鼻子骂了。

李建国,查无此人。

多读几遍,字里行间不都写着云先生的名字吗?

有学生自发去公墓送花,把报纸叠好,放在墓前。沉眠其中的人,也有《重器》的忠实读者。他们还没来得及看到《重器》的结局。

所有读者都因杜鸣玉失明而遗憾,最后她看见了这个世界。

即使满目疮痍,残破不堪,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也应该有看见、表达的权力。

清明后,并没有追查到姜翎这里来,住在租界,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怎么也不可能有李建国这样阳刚的名字。更不必说,李建国后面又有王定邦,刘胜利,张国强等新人接替。

一时间,报刊杂志热闹得很,互相攻讦,不可开交。同时兴起一番学习潮流。不但有李建国,还有张建国,刘建国,马建国。报纸上清一色的建国、胜利、国强让人防不胜防,找无可找。

无法与云先生见面,就以这种方式混淆她的存在,希望她一切都好。

当前本就兴起了各种社团,由学生、知识分子、富家子弟、工人等自.由创办,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集中在一起,隔一段时间就聚会一次。

现在又有追云社、玫瑰社、建国社等种种团体,默默从报刊中搜集整理云先生的稿件,仔细品读,揣摩其中的深意。

有些社团表面叫学习社,实际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更将《理想的社会形态》等文反复看,求知若渴。如果云先生可以讲课就好了,从文中就可以看出来,她理念清晰,思维敏捷,要是能向她请教,一定收获不菲。

即使众人都知道她的名字,还是习惯性称呼云中君。从云中来,不染一尘。

季淮生偶尔与其中的人牵头,有太多人敬仰云中君,都想见她一面。他细细考察,从中选出一些代表,再联系姜翎,征求她的意见。

姜翎很快同意。她真实生活在这个世界,却因各种原因,始终没有接触过太多人,以前住在谢家的小院里,现在住在这座偏僻安静的庄园。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