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数年没有灾祸,草原上其实也是一样的,水源丰沛,牧草繁茂,这些年牛羊也是养得格外的好,他们的骑兵也是在逐步发展壮大,甚至贵族间已隐隐有传言称,要与盛朝开战了。
对这场迟早会爆发的战争,现在是否是个好时机,耶律平持怀疑态度,他私心里认为,对盛朝的战争一定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才有较大把握获胜。
但战争有主帅派兵遣将的功劳,他对于匈奴的各位勇士还是很抱有信心的,和羊奶酒吃肉长大的汉子,永远比这些养尊处优的盛朝人高壮威猛,对今晚接下来的谋划,他还是颇有把握的。
酒过三巡,唱礼的太监也适时出现,各地进献的礼物开始一件件的抬上来。
各省巡抚为这贺礼也算是挖空心思了,这礼物是代表整个省百姓所献,那自然不能太过贵重,更得有巧思,叫人眼前一亮才是。
盛产美玉的省份送上一尊精雕细刻的玉雕,江南盛产蚕丝之地送上一幅贺寿屏风,绘着千里贺寿图,那沿海产珍珠的地方送上一幅全由珍珠拼凑的寿字,珠子个个温润洁白,烛火照应下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不过陛下最喜欢的是有两件,藏区送来的于佛前供奉七七四十九天的《大悲心陀罗尼经》,和前两年安南王打下来的琉球诸岛民众呈上来的万民书。
但还有一样是最特殊的,随山东巡抚之礼进献得来的一封信,由曲阜孔家第四十三代家主亲书,奏请当今天子泰山封禅。
陛下将信取过匆匆看完,随手放置在旁,儒雅的面容上看不出喜怒,说道:
“此事不必再提,朕继位以来,从无建树,有何脸面登临泰山?”
天子所言自然是谦词,但底下的人总得表态,一时之间,整个大明殿内,诸臣及女眷们,连着殿内侍奉的内侍,悉数跪倒,山呼万岁。
至于在场诸人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无从得知。
盛朝各地寿礼呈上后,就轮到了周边各国的贺礼,将外邦贺礼放在本朝行省之后,本来是不符合规矩的,但北羌和西部匈奴礼物如何倒在其次,派遣的使者实在是身份低了些。
北羌的使者甚至原本只是一位宗室子弟,这两年一跃成了宠臣,颇受北羌王喜爱,不知怎地,此番前来长安,此行甚至带上了自己孪生妹妹一道,兄妹两个分别名李安元和李安和。
礼部这般安排,实际上是想表明,你两个蛮夷之国,举全国之力也比不得盛朝一个行省,这也算是某种贬低和羞辱了。
耶律平和李安元倒也都不是蠢人,自然读得出这层意思,但两人都没放在心上,甚至暗地里还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代表的含义只有他们两人清楚。
匈奴和北羌的贺礼念完,整个大殿内陷入了一室寂静,原因无他,这两个国家商量好的一般,送的贺礼数目别无二致,甚至,比惯例应有的少上三层。
可不就是商量好的吗?耶律平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出席,走到御座所在的玉阶前,弯腰行礼,而李安元紧随其后。
“南有大盛,北有强胡。今日承蒙大盛皇帝陛下您的邀请,我东胡与羌国来为您贺寿,但今日,同样有个不情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