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不成迷弟的我只能出道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当不成迷弟的我只能出道了——蛀牙乐(50)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其他人则都在一起逛便利店,荀宵正在跟白容嘉就关东煮的一番到底是白萝卜还是汤底而喋喋不休,其余人隔岸观火,就听到花凉刷着手机突然尖叫了出来。

是的,不夸张,尖叫了出来。

众人本来有些疑惑发生了什么,得知的因为GI被提名金嗓子了以后,其他人立马原谅了害他们被赶出便利店的花凉。

毕竟看看吧,邵向晨激动到语无伦次,温同柏彪出了脏话,尚林原地高速突然开始高抬腿,荀宵满嘴只剩下卧槽卧槽卧槽,花凉还是那个尖叫鸡一般的他,只有白容嘉,抱着自己的白萝卜狠狠地咬了一口,不敢相信地说道:这不会是什么隐藏摄像机吧?

其他人突然被惊醒。

邵向晨敏锐地瞪起了路边的监控,温同柏突然闭上了嘴巴假装自己什么都没说,尚林停下了高抬腿的动作假装自己悠闲地散步,荀宵戴起了帽子隐藏在黑暗中,花凉终于停下了尖叫的嗓子机敏地四周环视了一圈。

#白容嘉气氛破坏大师#

这一夜,大喜大悲,注定GI的所有人都将睡不着。

金嗓子是国内近十年,甚至是近二十年的一个音乐奖项。

时间久远,承办单位又足够硬气,审美与时俱进,不光关注音乐性还兼顾大众的口味,每年以一个高品质的标准来挑选入选的作品。

如果作品不够,他们宁愿不提名。

比如某一年的最佳专辑,因为当年流行风格的原因,导致同质化严重,参选的几百张专辑都是一个风格,于是当年直接取消了年度专辑的评选。

然而这样的金嗓子,有着几十年名誉的积累,却在提名GI的那一瞬间陡然让人怀疑起公正性来。

这就是流量,这就是偶像的威力。

说来也有些讽刺,骆辛看着网上的舆论发酵情况漫不经心地想。

高人气明星们一遍被所有人欢迎着,争抢着,节目组想拥有他们,观众想看到他们,记者们想消费他们与此同时,所有人又在歧视他们。

流量破坏了原有的秩序?

秩序本就是在不断地被打破中反复完善,不断循环的。再说了,没有一套秩序是完全完美的,总会跟不上时代而改新换代,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流量让数据虚高?

配合刷数据的网站,甚至自己造假的节目制作组,想抬高身价的经纪公司明明是方方面面共同角力的成果,却只把锅推到流量的身上,不觉得逻辑有问题吗?

当了偶像后,骆辛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但偏偏这个世道是这么觉得的。

不过,如果让这个偏心的世道眼睁睁看着他们歧视的流量能打败所有对手,难道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吗?

想着那些最爱骂流量的评论家们傻眼地看着最后的结果,光想一想骆辛都觉得自己能快乐好几天。

不过,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拉金嗓子下水,他也不过是想借金嗓子的手刷一下GI的名声。

一个提名,足够GI与其他同辈歌手拉开距离了。

果然啊,骆辛想,他还是喜欢踩着巨人的肩膀登顶。

自己爬上去的话,还是有些辛苦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么说只是因为骆辛现在是偶像

换成另一个角度

他照样能说出另外一方的观点

毕竟他手脏心黑

心机满满

以及

粉圈这一套纯粹为了剧情服务而已

看个爽就好

大家不要纠结真实性哈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Ⅸ米尔40瓶;柒柒30瓶;淡淡的水痕15瓶;

今晚被叫去跟总部领导吃饭

白嫖大餐但是吃得一点都不舒服

我还是喜欢麻辣烫_(:з」)_

第59章

只要上了年纪,有了些身份,无论是人还是机构总是有些毛病。

比如,轻视年轻人。

再比如,瞧不起新事物。

娱乐圈里这种事更是常见。

比如当年在《好偶像》决赛现场阴阳怪气年轻偶像的大前辈,还有那些以骂流量为爱好的专业音乐人,甚至还有在各大排行榜音乐节的官方下评论一年不如一年的专业路人们,无不把这些毛病刻进了DNA里。

他们也不想想,真要按照他们想的,那都不看实力,只论资排辈的话,又哪里轮得到他们大放厥词呢。

好在这样的人总是少的,而且大多只能孤芳自赏,应和者甚少。

况且清醒的人都知道,真按那些人说的来做,那无异于自掘坟墓。

金嗓子的评委们,不光清醒,还很聪明。

金嗓子这个奖历史悠久,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国民度都是国内第一的。

为了保持这种口碑,每年他们的提名都是慎之又慎,恨不得把每个艺人的头发丝都研究透了,把每首歌的背景确定到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歌词当中。

这才有了国内音乐顶级奖项,没拿一次都不好意思称自己的实力派的顶级名声。

但在流量时代,口碑这种东西并不好做,甚至也不怎么吃香。

权威自然要带着严肃,严肃自然会有曲高和寡的毛病,很多时候经常有人发现拿奖的都是些小众的歌,既然是小众,就很难引发广泛的关注和观看。

然而口碑如何刷到顶级,金嗓子终究还是个奖项,没有观众的话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是为音乐颁奖,而不是为了关起门来自嗨。

关于这一点,金嗓子也很清楚。

其实他们内部每年都会有个激烈的讨论会,就是要不要给一些受欢迎的偶像明星一个提名,哪怕是不重要的也可以,毕竟:人来了就能带来关注,只有个提名,不拿奖的话也不会影响金嗓子的权威性,明明是大家都能得好处的事情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行!

但,即使金嗓子不是那种陈旧古板的机构,但他们还是有自己的骄傲和坚持。

为了自己的坚持,哪怕提名数不满,他们也不愿意和流量们资源置换。

这才是金嗓子。

他们其实也愿意多给年轻人机会,每年都是优先听年轻人的歌,前几年还专门设了一个优秀青年歌曲奖,和新人奖分开的那种,可惜的是每年拿奖的年轻人依旧不怎么出名的。

结果还是在做无用功,收视更是一年差过一年。

每年出结果无非是得奖名单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流传,知名度高的大前辈们得奖也能得到几句爷青回这种口号式的感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