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所及,自己第一次玩游戏,应该是在5岁的时候。
玩的不是点阵画面的掌机,也不是和爸爸一人一个手柄的“小霸王”,更不是有钱人家的小孩才能摸到的“世嘉”“索尼”——陈舟人生中第一次玩游戏,玩的是相当硬核的街机。
5岁,街机,拳皇2000。
因为够不着机台,也爬不上机台前的转椅,她是搬了个小板凳,踩着板凳坐上椅子,才能握住摇杆的。那个屏幕又大又亮,上面有各种颜色的激光飞来飞去。
陈舟记得,当时自己投的币是从机器底下捡的,当时自己选的人物是一个蓝头发的姐姐,当时自己旁边的位置上还坐了个人,是个漂了撮黄毛的半大小伙;他说,哟,小妹妹也玩拳皇?来来来,我让你两条命。
她还记得,那个街机房很小,很暗,烟味很呛。自己是和两个小朋友一起去的,她打游戏的时候,那两个小朋友就扒着机台,瞪大亮亮的眼睛看着;他们说——“加油啊舟舟!赢他!赢他!”
然后是小学,班里配了电脑,班上的男生会偷偷用来玩游戏,玩一个联网对战的动作游戏。他们还抽签排队,谁输了就换下一个。
那个游戏很难,高手很多,男生们总是输得很快,差不多一人一局。陈舟就在旁边看他们玩,看着看着,所有男生都输了一圈,于是她就上去了。
上去了就没换过人。
后来,男生们的课余活动从“打游戏”变成了“看陈舟打游戏”。再后来,女孩子们也跟着看了。大家在电脑旁边围了一大圈,前面的人趴下,后面的人踮脚,每人的肩膀上还要搭一颗脑袋。他们说——“加油!陈舟加油!”
这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陈舟还是偶尔会想起它们。她会认真回忆这些画面中的每个细节,仿佛一头在酣梦中反刍的小牛。十岁那年,因为在作文里写了“我的梦想是成为玩游戏最厉害的人”,被老师告诉爸爸,被爸爸甩了个耳光的时候,她想起它们;十三岁那年,在青训营当着四十几个大小孩子的面,被教练拉上讲台骂的时候,她想起它们;十五岁那年,一个人坐在前往S市的长途大巴上,奔向她憧憬的职业俱乐部的时候,她想起它们;十八岁那年,第一次踏上联赛赛场的时候,她想起它们。
记忆中的小朋友们一直围在她身边,看着她一次次杀敌带兵,推线拆塔;他们说,陈舟加油!加油啊!
那可真是开心。那些话比亮闪闪的灯牌,沉甸甸的花篮,密密麻麻的网站头条,数不清有几位数的微博点赞……要更让人开心得多。有时候连陈舟自己也弄不懂,到底是不是为了听到有人大声喊出自己的名字,她才一意要做职业选手的。
只是她的职业之路走到现在,得奖的次数越来越多,开心的时候……仔细想想,最近没有太开心的时候。
并不是没有得到肯定和鼓励,只是反省和检讨要更多一些。也许自己的心态也渐渐变了,喜欢变成了任务,兴趣变成了压力;原本只是单纯的热爱,但一穿上战服,就总想去证明些什么。
陈舟又想起在那场邀请赛前,冲她挥手,喊她名字的那个小姑娘了。
还有昨晚在耳边清清脆脆地响起的声音。她说,那你帮我替她加油啊——
“娱乐赛玩得这么开心?从昨晚傻笑到现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