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找到座位坐下来,就见程逸抱着一本新出刊的《经济学家》一脸夸张的飞奔过来:卧槽!顾沉你牛逼大发了!你居然上《经济学家》了!
这一嗓子瞬间吸引了整个图书馆的注意。大概是嚎叫的内容太惊悚,以至于被震惊到的同学们竟然忘了呵斥程逸不要在图书馆大呼小叫。
顾沉一脸纳闷的接过程逸塞给他的《经济学家》,翻到程逸做好标记的那一页。就见上面赫然刊登着一篇文章《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公关调控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驱动产业运营》
作者:顾沉。润笔:刑倡廉。
第四十章
顾沉认认真真看完了《经济学家》上的那篇论文,就一个感受脱胎换骨,面目全非。
也不能说是脱胎换骨,筋骨脉络还是那个筋骨脉络,但是在邢教授的润色下,整篇文章的立意和格局被拔高了不止一个层次,让人读完之后,顿时有种高屋建瓴,醍醐灌顶的感受。
通俗点解释,就像一个原本骨相不错的人,花大价钱做了医美一样。
你还真是深藏不露。程逸给了顾沉一拳,丝毫不掩羡慕的说道:刚上大一,就能在《经济学家》这种期刊上发表论文还是以第一作者的名义发表,我估计你是全国独一份吧?
真不知道你给邢教授灌了什么迷魂汤。居然能让他下这么大力气栽培你!听到程逸的话,也在图书馆学习的夏添实在忍不住了。顾不上图书馆不许大声喧哗的规定,酸唧唧的说道:我记得你那篇论文是开学第一天,被邢教授抓到逃专业课的惩罚吧。算算时间,从写好到现在,顶多也就两个半月。就算真是往期刊投稿,一般人恐怕连审核过程都没通过,你居然就直接发表论文了。还是以第一作者的名义,还能让邢教授给你润笔。
哎,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知道顾沉给邢教授灌了什么迷魂汤啊?没等顾沉有反应,程逸先不满了,上去推了夏添一把,嘴里嚷嚷道:我怎么听着这么酸呢!你要是有本事,你也写篇论文拿给邢教授看看。如果写得好,没准儿也能让邢教授惊为天人,愿意帮你润笔,推荐你上期刊发表文章呢!
程逸是篮球社的队员,身高一米八六,体重75公斤。往那一站人高马大的,扯着脖子一嚷嚷,刚刚还在说酸话的夏添顿时怂了,嗤笑一声:我是没那个本事。我这不是羡慕顾沉有本事嘛!
程逸听着夏添阴阳怪气的话,冷笑一声:没那个本事,就别乱说酸话。一来显得你小肚鸡肠,再一个嘴脸太难看了。知道吗?
夏添不服气的撇了撇嘴。到底害怕程逸的拳头,没敢再说什么。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好奇心旺盛的人已经下楼去借书了。实在借不到的直接跑到外面书店去买。好在A大向来注重学术氛围。这种级别的期刊杂志,附近的书店报亭都有卖的。
整个图书馆内萦绕着细细碎碎的讨论声。顾沉坐在位置上,也能感受到无数视线或遮遮掩掩,或直勾勾的看过来。再加上程逸坐在旁边兴奋的絮絮叨叨,这种环境压根儿就没办法安心读书。顾沉索性收拾好书本,去了邢教授的办公室。
怎么,交给你的数据做好了?准备提前交上来?邢教授看着办公桌前默默站立的顾沉,笑眯眯问道。
自从邢教授发现了顾沉在整理数据做报表上展露出来的天赋和专业度,就经常会把自己做调研时需要用到的数据交给顾沉整理。
而顾沉因为还要兼顾画思维导图,做兼职,研究股票等一系列原因,在整理完数据,做好报表后,通常不会第一时间交上来,非要拖到DDL的最后一秒发过来。就是怕交完作业后,马上会接到新的作业。
关于这一点,邢教授心知肚明。当然也不会压榨太狠。只是看到顾沉忽然跑过来,虽然明知道顾沉应该是为了《经济学家》的事儿,还是忍不住打趣自己非常看好的得意门生。
顾沉耳尖微微一热,被邢教授打趣的,忽然就升起一丝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尴尬。
好了。不逗你。邢教授也知道自己新收的学生,虽然看上去冷漠沉稳,但其实就是个细腻腼腆还容易害羞的孩子。逗狠了就委委屈屈的不吭声,自己憋着劲儿默默消化。
你这篇论文呢,刚写好的时候,我就拿给我的老同学看了一眼。本意是想探讨一下大数据分析在实业运营方面的可行性。我们两个都一致认为你的论文思路,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要是只放在桌案上,仅供一两个人的把玩品评,未免有些可惜。他恰好又是《经济学家》的主编,就想把这篇文章发表出去,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声音加入进来,如果能够引发一些企业的自主实验,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因为顾沉的知识储备,再加上文笔素养的局限,顾沉那篇原文要是想登上《经济学家》,肯定是不够规格的。无奈之下,邢教授只能亲自操刀润笔,把文章的立意和格局往上拔了一截。恰好又赶上最近几个探讨实业转型,企改出路的经济研讨会正要举办召开,邢教授那位在《经济学家》担任主编的老同学就直接给加了个塞,把顾沉那篇文章发表了。
大一就能在这种刊物上发表文章。要是一般同学,恐怕连毕业论文都不用做了。但我的学生可不行。邢教授点了点顾沉,笑着说道:我发现你在实际操作方面胆大心细,敢于想象,善于联想,能够把新兴的事物融入到已经老化的产业运营方面去。优化企业改革,赋予行业新的活力和动力。这是优点。但是你在学术修养上还欠缺很多。所以从今往后,你要更加注重知识储备的积累,还有学术探讨的深度。要戒骄戒躁,不要因为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自傲自满。
从下个月开始,你整理数据做好报表,交给我的时候,要额外再加一篇小论文。字数不用多,三千字就可以。用来阐述你自己的想法。这样一个月下来,也能攒够一万字。等到月底,针对你整理的数据和报表,做一个项目总结给我。就按照期刊发表的论文规格。一定要注意行文措辞。
我这里给你列了一张书单,你回去好好看一下。做学问,不能埋头书案,但也不能只盯着那些新闻报道和财务报表。
邢教授说着,从桌上一摞摞的文献中,抽出一张纸,递给顾沉。
顾沉:
怎么了?邢教授看着自己学生又开始面无表情瞳孔震惊,忍不住笑道:有问题吗?
没有。顾沉欲言又止,还是说道:我就是觉得我不配。这次在《经济学家》上发表的文章,无论是格局还是立意,都比我之前的那篇论文高太多了。我没有资格挂第一作者。
可是论文的思路,还有内容都是你自己的。邢教授双手交叉,手肘撑在书桌上。看着自己的学生,好整以暇问道:还是你觉得,我应该贪学生之功。就因为给学生的文章润色了一下,就要把学生的想法变成自己的?
当然不是!顾沉立刻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既然知道自己在学术方面还欠火候,那你就要更加努力。邢教授笑眯眯的打断顾沉的话:要努力钻研学术,争取早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经济学家》上发表你自己的文章。
不等顾沉说话,邢教授意味深长的说道:有些时候,外界的质疑也会成为一个人向上的动力。不要理会别人怎么说。你有做学问的天赋。但你能做到什么程度,又能达到什么高度,是你自己决定的。
顾沉若有所思。
邢教授又说道:真要是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就好好努力让名副其实。
顿了顿。邢教授补充道:还有,整理好的数据报表可以早点交上来。不要偷懒磨洋工。知道你事情很多,害怕作业加码。可是老师也急着写文章。
偷懒的小动作被教授直接戳破,顾沉有些不好意思。他眨了眨眼睛,略微有些心虚的看向邢教授。神色中莫名透着些乖巧。
邢教授哑然失笑。
顾沉在办公室,直接将整理好的数据报表打印出来,交给邢教授,顺便带走了自己需要整理的新数据和邢教授给他列的书单。出门的时候,恰好碰到了来找邢教授的助教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