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到了古代去种田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58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而水生、天成他们则分派到各村和个牙行买了许多的猪仔、牛、马、羊回来,家里几个养殖场的牲畜拉到别得村配种,不少母的都怀仔了,这也是家里的一大进步。

负责牲畜的长工在放养中摸索出不少经验了,牲畜有点小病小灾的也不怕,村里郎中有不少了,大的毛病也不怕,还有一个神医在这里藏着了。

rdquo;孙女,这面就光秃秃地卖吗?苏老爹考虑问题还是比较周到的,他想到了包装的问题。

rdquo;我都想好了,用厚油纸裁成袋子将这制好的方便面装进去,再用普通的油纸报上一些调料进去。这样一来不仅干净而且还便于携带。晚渝说了自己的打算。

rdquo;这个主意好呀。苏老爹翘着胡子笑呵呵,孙女比他想的还周全了。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很快,晚渝家新盖的厂房几乎都要竣工了。为了今后吃食的安全,晚渝亲自到现场指挥工人将地面铺上大理石,新盖的几间厨房锅灶也贴上了大理石,看起来光滑照人,连建房的工人都惊叹不已,他们经受的工程很多,就是很多大户人家的厨房和这儿一比,那也差上许多了。

干燥房更了不得,晚渝让于师傅亲自过来打造了门窗,这边的门窗特别地高大宽敞,这样才可以更好地通风,面条才会干燥地更快。

已经是深秋了,等入冬之前,一切都要走上正轨才行。

第九十章书院搬家

村子在山边,到了深秋,天气已经比较冷了。村里不少人都穿上了夹袄,书院主楼的门窗已经安装好了,课桌椅子也搬了进去。

晚渝站在教学楼里的走廊向下看,整个书院几乎都展现在眼前。远处重重的青山重重叠叠,山上的各种树隐隐约约,有着别样的朦胧美。院子中于守诚带着几个长工正在翻土,那是准备来年美化用的。穿堂而过的小溪顺着挖好的沟渠欢快地流过,相信等种花了花卉,这儿会更美。

公子,人们都说十年寒窗苦,我看呀,咱们的书院这么好,哪用苦呀?rdquo;夏荷秋月和一帮姑娘从各个楼层奔出来,很自豪地说。

晚渝想到自己在现代看过不少的书塾,比如安徽的宏村汪氏祠堂中书塾,别说是寒风呼啸的冬天了,就是到了深秋,估计当时读书的学子都能冻出病来,人坐在那里,寒气会从下面往上冒上来的,而祠堂书塾的前面却是什么挡头都没有的。所以,为了多方面原因,自己书院里各个教室地面都铺的是木板,这样地板和地面就会有一定的空隙,冬天就不会太冷了,到了夏季也不会太热,而且比较干净。在这双云国,不,就是整个大陆估计也是独此一家了。

教室前面的墙上是一块大黑板,这也是晚渝的杰作,完全是仿造现代的学校打造的。或许是骨子里对现代的眷恋,她有意无意得总喜欢将现代的影子带过来。期待着在自己的地盘上,有那么一天或许就将这儿打造成当代的一角来了。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