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那边的铺子就要开张。二伯母,你和二伯就一起过去看看。反正咱们在那边都地方住有地方吃了。rdquo;晚渝也跟着劝,不过,舅舅怎么会在密州的呢?rdquo;
大家都知道晚渝失忆的事,没有人觉得奇怪。
我的老家在秦州,离这儿远着了。我幼年丧母,爹爹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做生意讨生活才到了这里,后来在这儿认识了二郎。爹爹身体不好,等我们成亲了就故去了,两个哥哥带着他的灵柩回去了,就一直没有消息。老家,我出来时太小了,根本就记不住,没有想到,他们又出来了,而且到了密州。rdquo;说着说着,陈氏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看来兄妹之间的感情很深呀。
不知舅哥他们做什么生意?你们又是怎么遇上的?rdquo;二郎忍住激动问张伯。
他们刚到密州不久,正准备写信通知你们了。正巧了,我们过去买铺子,到了密州就找了牙行,买的几件铺子就离他们的铺子不太远,那天我们看了铺子,随便逛的时候,就进了他们的铺子看看。因为,当年和他们见过几面,所以认识。rdquo;张伯娓娓道来,他们还是老行业,给人打打家具之类的。租的铺子也比较小了。rdquo;
那嫂子他们也跟着过来了吗?rdquo;陈氏急急地问。
过来了,在僻静的地方两家买了一个小院子。晚上的时候,我就是在他们家吃的。大舅哥家有三个男孩子,两个大的跟着跑生意,小的才五岁。二舅哥家只有一个男孩,也跟着父辈学手艺了。家里的二嫂好像身体不太好。rdquo;张伯将自己看到的都说了出来。
他们生活还好吗?rdquo;陈氏的眼泪就没有干过。
只能说将就过的去吧。rdquo;张伯长叹一声说。
陈氏也明白,这个时代的手艺人,只能守株待兔等着顾客上门或者是走街串巷讨生活。刚到密州,他们的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能安顿下来就好。rdquo;她哽咽着说,似乎在安慰自己。
现在离得近,不是很好嘛。得了空,我们就过去看看。rdquo;二郎拍着妻子的后背安慰她。
是呀,现在离得近,而且晚渝的铺子也要在那边开了。你就放心吧。rdquo;叶氏的眼睛也是红红的,见陈氏那么担心就安慰她。
等过了年,我还想着开一家木器行了。说不定用得着几个舅舅了,对了,他们的手艺怎么样?rdquo;晚渝为了引开二伯母的注意力,故意问。
真的?哥哥他们的手艺是得了爹爹的真传,那手艺绝对不比于师傅差。rdquo;果然,她的话成功得将陈氏吸引住了。
那就好办,到时候有他们忙得了。rdquo;晚渝笑着说,拒不透露什么生意。
晚渝都这样说了,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再过个把月可就到了年了,翻过年不就是到了新春了。rdquo;苏杨氏说。
陈氏知道晚渝能耐大,说过的话肯定算数,当即就破涕为笑了。
她见两个哥哥带来了一些密州特产,就忙着分给两个老人和三郎家、晚渝,又打开一些准备让放到大堂让其他人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