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驸马之道(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驸马之道(重生)——初可(5)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是!

选好人后,先将名册递来给我瞧一眼,要快,要妥帖。

保庆全部应下,出去安排。

宗祯用茶盖撇了撇茶沫子,再对程深道:你派几个人去盯紧姬昭,他若是去白鹿书院,便立即来回我。

程深与保庆都觉得莫名其妙,为何驸马来了一次,太子就这般重视驸马?去一趟白鹿书院也要来回殿下?难不成驸马在外头藏着什么相好的,或者外室?他们殿下是要替公主出头?程深也想不明白,反正是殿下安排什么,他们便去做什么呗。

程深行了个礼,也出门去办事。

宗祯这才叹了口气,放下茶盏,接过宫女手中的药,一股子的苦味,苦得他还没喝,眉头就先皱起来。他想到上辈子的不甘,到底是紧皱眉头,坚持将药喝下去。

若想报仇,得先将身子养好。

姬昭发觉福宸公主很有意思,他也没怎么讲呢,她就被逗得不时笑了。他不禁觉得,古代女子可怜啊!哪怕是公主,也几乎不能出远门,只能缩在金陵城里。

说起来,他穿来的这个时代。华夏土地被一分为二,北边的以燕京【北京】为都城,国名为凉。南边的则以金陵【南京】为都城,国名为熙。凉国皇帝也是汉人,姓刘,与熙国地位平等,不分尊卑,遇上皇帝的寿辰等大事时,两国会互派使臣。

当然,也不是从一开始便这么平和,也不会一直这么平和。

只不过恰巧这几十年,两边都没银子打仗了,军人们打累了,百姓们也打怕了,暂时处于难得的和平中。

姬氏一族,原是北方人,后来迁至扬州,姬氏嫡系往后便一直留在扬州城,又生出无数旁支。二十年前,宗钺登基后,亲自邀请姬家当时的族长,姬昭的祖父来金陵办书院。几番邀请后,祖父带了嫡支来到金陵城,创建了白鹿书院。

福宸公主好奇问道:驸马可曾去过白鹿书院?

姬昭摇头:不曾

福宸公主便面带向往:我听父皇说,白鹿书院入学极为严格,皆是姬老先生亲自评选。

姬昭只能笑笑,他也不知道啊!

好在福宸公主又更好奇地问:听闻,姬氏一族曾被神明庇佑,之所以迁往扬州,书院之所以叫作「白鹿书院」,也是受神明指示?

这事,姬昭哪里知道啊!八成又是人们瞎编的吧!哪里就有那么多的神仙,成天管这么多的事?管他们这些后代的生死大事,也就够神仙累了吧!

见姬昭不知如何回答,福宸公主笑笑,兴许也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可笑,便不再问。

恰好马车已经到了公主府门口,渐渐停下,姬昭还不曾扶福宸下车,她的侍女青金便来道:公主,驸马,姬老先生带了全家过来拜见。

知道了福宸回头对姬昭笑,辛苦驸马的家人了。

姬昭一愣一愣的,没成想这么快就要见到家人,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福宸公主已经扶着侍女的手下了马车,姬昭只好跟着跳下去。

姬昭深吸口气,跟着福宸公主,先后走进公主府,在正院,他见到了这辈子的家人。

第6章家人

姬昭出生不过三日,便被外祖给带回扬州,往后十六年,直到三个月前,他从未来过金陵,在扬州长大。

不过千万别觉得姬昭可怜,是在金陵城待不下去了才被外祖接走,苦巴巴长大的小白菜。

姬家来头大,姬昭外祖殷家的名声也不比姬家小,姬家祖上据说出过神仙,殷家没出过神仙,可是但凡家中嫡支子弟,无一不是进士出身,连个同进士都没有,状元都出过不知多少,是著名的既清又贵的江南望族。

殷家子弟与门生遍布华夏土地,宰相、首辅也曾出过无数,人称「相族」。

直到先帝时候,姬昭的曾外祖父搅进党争中被砍了脑袋,先帝那会儿年纪大了,糊涂得很,一天一个主意,刚砍了脑袋就伤心落泪,叹起自己最为忠心的臣子来,立马又给曾外祖父翻案,还想把姬昭的外祖父给迅速提起来接班。

外祖父却是坚决婉拒先帝的旨意,并道老父留下遗言,殷家一族愧对圣上隆恩,往后,殷氏一族远离朝堂,回扬州老家,再不入朝为官。

先帝赏金赏银,赏田赏宅,无奈地看着殷家回了扬州老家,临终时候还记得这件事。

曾外祖父也的确是冤枉的,仁宗皇帝宗钺甫一登基,再次翻案,深刻表明殷家一族的清白。殷家门生太多、太多,在士林极具名望,宗钺还想请外祖父出山,外祖父拿着老父遗命做挡箭牌,再不愿出仕。

宗钺无奈之下,才转向姬家。

论名声,姬家自是更甚,祖上也出过许多皇帝,却也是因为这个「更甚」,帝王用起来才不太能够放心,在当时的情况下,却也找不到比姬家更为合适的。

姬家与殷家祖籍都在扬州,堪称扬州城的「两霸」。

两家在瘦西湖边上各有个小庄子,墙靠墙,算是通家之好。两家墙壁间仅隔着条小巷,巷子里栽了一排桃花树,每至春日,桃花纷纷扬扬洒入两家。

姬昭的娘亲,殷莺自小淘气,踩着太湖石趴在墙头看满树桃花,听到隔壁姬家有人哭。她好奇地看过去,是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她就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见到这样绚烂的桃花,想起自己早故的亡妻。殷莺是殷家唯一的一个女孩,殷老太爷的老来女,家里侄子都比她大,全家人就宠这么一个女孩。

她很有些天真,正是满腔少女心思的年纪,平常也曾偷偷看话本子。

她觉得姬家郎君生得好,这样怀念亡妻,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家里人不答应,她还是嫁给姬慕之做了继室。

初时相处得极好,姬慕之相貌风流,才华横溢,与殷莺一同赏春赏秋,留下无数诗词佳作,无论是扬州还是金陵,都堪称最令人钦羡的神仙眷侣。两人这样要好,很快,殷莺便怀有身孕,没有心力照顾姬慕之原配留下的三岁孩子姬重锦,这时姬重锦的小姨,原配的庶妹,自愿进府帮姐姐照顾孩子。

殷莺非常感激,还想着要给这位小姨找门好亲事。

哪料殷莺怀孕才五个月时,小姨照顾孩子,照顾着照顾着,就照顾到姬慕之床上去了。

放作旁人家,这事只能咬碎了牙齿往肚里吞,还要安排纳妾等事。

殷莺是常人吗?她是殷家三代里唯一一个女孩子,她抱着五个月的肚子,立马要求回扬州娘家,坚决要与姬慕之和离。殷家老太爷千万个支持,甚至带着一家小子赶到金陵,将姬慕之一通揍,殷莺的嫂子与侄媳妇们,也没少将那小姨一顿挠。

姬家却死活不愿放人,不愿和离,闹到后来就连宫里都知道了。当时仁宗皇帝还亲自将两家老太爷叫进宫调解,两边都不愿让步,他便决定先叫殷莺生下孩子再说,殷家老太爷心疼女儿,一家子就在金陵陪着待产。

四个月后,姬昭平安落地,殷莺却忽然消失不见。

找了三天,没找到人,这件事成为金陵城的一大悬案,有说殷家娘子自尽了,两家人要脸面不敢往外说,还有说殷家娘子跟着一个江湖游侠私奔了!更有说,殷家娘子长得好似天仙,飞上天当王母娘娘了!

三天后,殷老太爷带着姬昭回扬州,再没回来过。

殷、姬两家自此是世仇。

这些就是姬昭从脑海中找到的,说实在的,他倒是佩服他这辈子的娘亲,只是不知她还在不在人世?他上辈子也是生在豪门之家,但是他身体不好,妈妈总是自责,觉得自己有罪,后来直接皈依佛门,说要终身替他祈福,虽没出家,却也几乎不与俗世之人联系,他很少见到妈妈。

他想到殷娘子,便有几分唏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