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流放三千里(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流放三千里(穿越)——慕君年(64)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刘湛不想在房子上过分铺张浪费,刘府的建造要求就是简约,青砖为墙黑瓦为顶不多加坠饰,那些浮夸的雕梁画柱全部被他否决。

因此刘府建造得很快,才一个月便已经把墙基框架都搭好了,按这进度大雪封山前能完工。

什么?你要跟我分开住?!刘湛的大嗓门差点没把屋顶掀了。

与刘湛的激烈反应相比,宋凤林端坐在书桌前依旧不急不忙的批阅文书。

我们父子二人总不能一直住在刘家,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宋凤林写字的动作不停。

刘湛啪的按住他笔下的信件。怎么不合适!你是我媳妇你不跟我住跟谁住!

别胡说,男子之间如何能成亲。宋凤林无奈抬头。

只要你愿意我说能就能!刘湛不容置疑道。

齐云将军当然有这个能力,宋凤林只能温言宽慰他。

这也是我爹的意思,我们父子两人一直承蒙你们一家照顾,如今大事已定,也是时候离开了,说是离开,我也不过是住到隔壁罢了。

难道我想睡你还要□□进去?刘湛脸色黑如锅底。

宋凤林差点呛到,这个问题倒真的是个问题。

刘湛像只被夺食的大狮子气汹汹的随时能炸起,旁的都好说,晚上不能抱着媳妇睡,这是万万说不通。

还有一个原因。宋凤林拉了拉刘湛示意他坐下说话。

书桌旁还有椅子刘湛不坐非要跟他挤在一起,浑身上下都写满不爽。

椅子就这么大已经坐一人哪能塞得下刘湛这大块头,宋凤林好气又好笑最终顺了刘湛的意坐在他大腿上。

我娘来信希望能来北疆一家团聚,其实早在去年我娘就提过要来北疆,当时我跟爹都认为山上条件有限且冬季气候恶劣怕她和妹妹不适应。

宋凤林眼中有着期盼。如今迁下山去,我跟爹才松口答应。

说起宋凤林的娘和妹妹,刘湛紧绷的表情才有了一丝松动,他知道宋凤林一直期盼能一家团聚。

其实早两年刘湛就提过派人去接,只是宋凤林考虑到刘家总归就这么大,一家老小这么多人,母亲和妹妹也不一定住得舒心,因此就婉拒了。

若是宋凤林的母亲和妹妹到北疆团聚,一家四口再住在刘家寄人篱下的确实不妥。

刘湛也不是无理取闹的人,但是要他跟宋凤林分居绝对不行。

你们的房子建在哪里?刘湛硬邦邦的问

宋凤林从书桌上的卷宗里抽出一份摊开,里面是苍云镇的布局图。

宋府就建在刘府的东侧,两家确实挨着,就在宋凤林想着怎么哄刘湛妥协时,刘湛拿起毛笔刷刷刷改了起来。

你们家改到西侧,你这个院子要挨着我的院子。刘湛霸道宣布。

宋凤林哭笑不得。刘府西侧是大街,如何能改?

刘湛目不斜视的盯着他。那街不要了,改道!

宋凤林又指着一处。刘府外围有下人住的厢房。

西侧厢房取消改到后面。刘湛立即道。

宋凤林知道刘湛打的什么主意,只要两人的院子挨着就能开个小门自由进出,这确实是个好法子,宋凤林也知道这已经是刘湛最大的让步了。

刘湛不容置疑。我现在就让工匠改建,你们家的图纸也给我,我让下面的人督造。

房子的问题算是定下来了,言归正传,两人继续分居前的话题。

岑州六县想要发展起来,人口是个大问题。宋凤林想要站起来奈何腰间铁臂纹丝不动。

刘湛把下巴搁在宋凤林的肩膀上听他细细的分析。

自从燕军南下北疆年年征兵,军户家庭的壮劳力都上了战场,家中只有老弱妇孺,耕种军田已经不易,谈何发展富裕。

齐云山上不缺地,只要有人就能开荒,第二年便能征上税,奈何人口不足。

民富方能强国,同理,你治下的岑州六县也是如此。宋凤林眼里有一丝忧愁。

刘湛放空的眼里深邃无波,他很庆幸自己没有留在晋阳跟周澶争斗,岑州六县表面看起来欣欣向荣,实则内里问题颇多。

还有税赋的问题,这半年我翻阅了岑州各地记录在案的税赋情况,除了朝廷明征的税项之外,还有各地不同种类的苛捐杂税。宋凤林蹙眉沉声道。

这些额外的税赋多是地方豪强担任的浊官为一己之私巧立名目。

这些巧立名目的税赋收入最终流向了豪强们的口袋。

苛捐杂税的存在已经是天下共识,历朝历代都默许的存在,刘湛和宋凤林如果要拿苛捐杂税开刀,恐怕又要树敌无数。

但刘湛没有犹豫多久便拿了主意。

苛捐杂税要免,总不能我们累死累活的经营,那些人却跟在后面收割老百姓。刘湛眼中杀气一闪而过。

我的治下不能任由这些蛀虫为非作歹,早晚都要动这些人,不如快刀斩乱麻,省得日后烦心。

大楚的地方官吏有极大的权力,像刘湛身为齐云将军又兼岑州尉,这岑州六县便是他的藩镇,他在岑州六县就是这些人的天。

刘湛的管理无疑是强势且霸道的,对于豪强来说是噩梦,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未来可见的光明。

税收一事定下来,宋凤林又提出下一个问题。

从大牢里挑选流犯开荒此计可行,官帽峰上开辟的新村已经有了雏形,我前几日去看过,没有一户人家躲懒都愿意做事。

刘湛搂紧了怀里的人。这个好办,回头我四处打点,让别的州府不愿意接纳的流犯都可以发到我们这。

还不够,人口是长远之计。宋凤林道。

刘湛几乎秒懂宋凤林的意思,军户家庭鳏夫寡妇众多,还有穷人家的小子娶不上媳妇的多不胜数。

宋凤林忧虑的是出生率的问题,生的少了人口自然就越来越少。

这个好办刘湛得意道:明天我就颁布一条政令,本将军治下禁止单身,所有育龄男女限期婚配,不只是人连母猪母牛都要拉去配种,哪怕一只母鸡都要怀孕生蛋。

宋凤林差点笑喷出来,忍了好久才没有失态。

想笑就笑憋啥呢。刘湛故意掐他腰上的痒痒肉,终于惹得宋凤林笑倒在他怀里。

刘湛话虽然说得粗俗却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

三天之后,岑州六县公布新政,一是取消地方巧立名目加收的苛捐杂税,二是婚配令。

新政一颁布立即在岑州六县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地方苛捐杂税的比重几乎跟朝廷征税一样,这一下子老百姓便少交了一半的税,马上就秋收了,在老百姓看来就像天上掉银子了一样不真实。

而新政在地方豪强既得利益者看来无异于晴天霹雳。

多少地方豪强小族就指望着这点收入维持家族的富贵,一时岑州六县各地暗流涌动。

让刘湛和宋凤林都意料之外的是,最先站起来反抗的人竟然是章台县县令柳如勤。

他写了一篇千字文章陈述苛捐杂税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取消后会产生的严重后果,此文章一出立即得到各地豪强声援。

在刘湛的印象中柳如勤就是个书呆子。

他不像从前刘湛处置的县令那样不得人心,相反柳如勤在大楚百姓的标准里他算得上是好官,办案也相对公正,而且他在文人里还有些地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