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真是最简单的龙袍冠带了,要知道燕王的王冠还镶嵌了数颗玛瑙宝石。
刺绣总管觉得实在太素,但他又不敢当面驳刘湛,只得应下再说。
出了议事堂,刺绣总管便立即拉住刘成。刘大人您看这
刘成也知道他在纠结什么。就按将军的意思做吧,你在面料和底纹上多费些功夫,还有将军不喜欢臃肿的发冠,金冠以简约为主,就在腰带上多做坠饰。
这些日子负责各种活计的匠人总管不停进出将军府,要两人拿主意的地方太多。
北疆大兴土木,晋阳城里只是建造私宅,松州的动静则十分引人瞩目,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帝京那边。
不过月余,北疆的动静透过商旅之口传遍了帝京大街小巷。
齐云将军攻下孤竹城,又改名松州,将整面松辽山地收入囊中,这样大的事情竟然没跟朝廷报捷。
报捷与不报捷又有何区别?横竖朝廷也不会嘉奖。
茶馆里人声鼎沸,几名衣着光鲜的茶客聊得眉飞色舞。
天下三大藩军均不承认新天子,各自割据当着无冕之王,依我看迟早会反了。
听说齐云将军已经在建造王宫了,那大小规模就不像是寻常府邸,如今北疆谁人不知。
不只是齐云将军,听说武威将军和平蛮将军也异动频频。
害,左右大楚都亡了,手里有地有兵凭什么还看朝廷脸色?
那茶客指了指头顶方向。那些大人物不就是绞尽脑汁阻止此事吗?指不定还是会答应封异姓王。
我打赌,封王这事朝廷一年也定不下来。
帝京百姓谁人不知大梁天子墨迹,一个政令能拖上十天半月拿不定主意,又不设丞相,什么都大包大揽,结果是什么也没做成。
就比如方氏封王还没划封地一事,一拖再拖,拖到几个叔伯闹到梁天子跟前要王府用度,这事就被百姓说成段子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彼时梁天子正在大发雷霆。
你们知道少了三藩的税收国库一年少多少银子吗?梁天子头痛欲裂,他扶着额头。
朕就不该听你们胡说八道,且看现在三藩均拥兵自重,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你们知道坊间百姓都怎么说朕吗!
梁天子十分恼怒,他觉得如果当年自己事先与三藩将军打好关系,也不至于发展成现在这样。
都是一群庸臣!
奏折飞过大臣头顶,几名心腹大臣匍匐在地头也不敢抬。
第114章
大梁钦差再次进入北疆传达梁天子的旨意。
这次刘湛甚至没穿官袍,就一身常服在晋阳将军府接见了钦差一行人。
去请宋先生来。刘湛大马金刀的坐着喝茶,一个正眼也没给钦差。
有什么话要谈等宋先生来了再说吧。
齐云将军都这么说了,钦差也只能等着。
去衙门来回也得半个时辰,刘湛就是故意晾着人非要等宋凤林。
宋凤林一袭青衫入内,刘湛朝他招手。快过来坐,我让人备了甜汤,先喝些解乏。
给钦差也上一些吧。宋凤林在刘湛身旁坐下。
上个月刘湛定制了这张罗汉塌,中间放一矮茶几便能隔断成两个座位,见客时一人坐一边,或拿走茶几变成一张主座也行,往后两人议事宋凤林不再坐于下首。
钦差此行可是梁天子有何旨意?宋凤林不急不慢的吃着,随口一问。
刘湛撑着茶几看他吃东西,不时捻一块西瓜进嘴里,跟方才满眼都是杀意判若两人,屋里气氛和睦。
钦差却不敢掉以轻心,心道齐云将军喜怒不定实在难以揣测。
陛下特意遣微臣来问候齐云将军,许是上次恩赏不周到令齐云将军心生芥蒂,微臣向齐云将军道歉。钦差姿态放得极低。
宋凤林放下瓷碗。我等都是大楚旧臣,得大楚文帝赏识才有今日,梁主窃国事发突然,将军十分自责,只恨远在北疆无法匡扶幼主。
言下之意是若不是齐云军远在北疆哪里有方氏什么事,钦差听出暗讽面露尴尬。
宋凤林姿态雍容,清冷的声音平缓却有力。
我们齐云军赫赫战功乃将士血汗所铸,铮铮铁骨天地可鉴,反观大梁,天下皆知梁天子篡位窃国立身不正,他要如何告慰军魂令将士信服?
一席话说得钦差面色涨红,只觉羞愧无地自容。
刘湛猎鹰一般的锋锐目光落在钦差身上。告诉梁天子,好处净他一个人拿了,哪有这样便宜的事,若再拿个公爵糊弄本将军,下一回就不只是骂骂而已。
钦差读懂了刘湛眼神中的含义,心里苦不堪言。若公爵不够,将军的意思是
刘湛冷笑。公爵之上还有什么,让梁天子自行斟酌。
果然三位藩军将军都意在王爵。
钦差此行是当说客的,梁天子自然不会分封异姓王,刘湛也不需要别人分封,他就是要故意拖延时间。
只要拖到明年就足够了。
大梁代楚,新天子登基,年号改元盛平。
梁天子登基除了大赦天下,也大肆封赏至亲。
立嫡妻为皇后,立嫡子为太子,五名庶子还有叔父胞弟也封了王,各自有食邑封国。
按制王可得一州之地为封国,封国内的税赋供养王府用度是为食邑,又因大梁立国根基未稳,封国划在何处还未定下。
世家大族盘踞各地,有大氏族的地方不宜当封国,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难免有摩擦。
为了这事礼部拟了好几份方案都被梁天子否决,偏僻的地方拿不出手,富裕的地方又有大氏族,十分难办。
梁天子自家的宗室尚未安置妥当,藩军封王一事却闹得沸沸扬扬。
这些藩军今日敢要王爵,他日便能叛梁,绝对不能答应。
陛下,异姓封王实乃大忌!按我说根本无需理会这些藩军,他们年年作战尚自顾不暇哪里有余力与朝廷抗衡,不过是想趁机敲诈。
正是如此,朝廷更应该态度强硬,公爵已是勋贵顶流,他们不要便不要,晾他们一段日子且看他们急不急。
御书房里几名近臣骂声不止,谁也没有留意梁天子的脸色越发难看。
都给朕闭嘴!梁天子突然炸起推翻了一桌奏折,吓得几名近臣愣在原地。
齐云军占了北疆,庆军占了汉中,南军占了沿海,这是我大梁半壁江山!梁天子嘶吼。
这还没完,梁天子又指着他们骂。若是他们抵死不认朕是新天子,长期以往这天下百姓如何看朕!朕又如何令异邦归附奉大梁为上国!
这些日子以来积压在梁天子心中的不安,终于一股脑喷薄而出。
朕要天下归顺,朕要他们俯首称臣,朕要他们再也不提前朝旧事!这是封不封王的问题吗?啊?朕登基至今你们除了争吵推诿可有给朕解决问题!
朕可以不封王,你们给朕想出个法子来,现在就告诉朕,若是想不出来,你们都给朕滚!
梁天子咆哮过后,御书房里静得落针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