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男人说过定会娶他为妻,生同眠,死同葬。
宋凤林缓缓拜下,与刘湛对拜。
今日,他心悦诚服嫁于刘湛。
礼成!刘同新宣告。
恭喜汉王王后!吾王万岁!
百官勋贵山呼之声在广场震荡。
接下来,礼官杀三牲以祭天地,唱悼词以告慰英灵。
十余载风风雨雨,刘湛终于走到了北疆之巅,也终于娶到了他心心念念的人。
刘湛携宋凤林入座,王与后并排而坐。
随后刘湛颁布下他的第一条王令。传本王王令,废除世家制,废除九品中正制,普通百姓也可以参与殿试,明年开春举行科举!
汉国刚建立正是缺人才的时候,当汉王这条王令传遍汉国上下,立即引起文人学子的振奋。
要知道千年来普通百姓一直被排除在殿试之外,寒门不出状元是天下共识。
很快这条王令在天下引起轩然大波,甚至盖过了汉王娶男后的风头。
天下舆论可谓是分成了极端的两派。
以世家为首的一派激烈抨击,有世家出身的学子写出长文谩骂,其用词之难听把汉王祖宗十八代都骂遍了,更直言汉国十年内必亡。
另一方面,天下寒门则蠢蠢欲动,没有门户之见没有门槛的科举,若能拔得头筹高中状元,这将是旷古第一位寒门状元!
同时,汉国立国的消息传到帝京。
乍闻消息的那一刻,梁天子只觉得犹如一盆冷水兜头泼下。
大臣们在早朝的时候还在争论招安问题,现在想想都成了笑话。
你们看看!!刘湛果然反了!!梁天子把奏折一股脑砸在他们头上。
几名心腹近臣包括沛公离,匍匐在地上不敢抬头。
朕要你们趁早把招安章程定下来,成日的争吵,可吵出什么结果!梁天子面目狰狞。
你们看看这份建国书!看看刘湛是怎么骂朕的!!
汉国建国书乃宋凤林亲笔,以梁主窃国北疆不尊窃国贼为由,阐述刘湛建国历程。
简单来说就是,北疆是大楚的臣民,如今大梁窃国大楚亡国,北疆宁愿自立也不会认梁天子为主。
有理有据,令人无法反驳。
皇朝更迭,这是最好的自立理由。
刘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梁天子杀幼帝窃国,这是他洗刷不去的骂名。
北疆自立,汉中和南边定然不会甘于人后。梁天子慌了。
如果汉中和南边沿海纷纷效仿,他这个天子便只有中原之地,他还算什么天子?
再看那些跪着的心腹近臣,往日个个都很能骂很能辩,此时都跟哑巴似的。
梁天子算是明白了,在这件事上由始至终都没人能帮得了他。
藩镇将军拥兵自重,从一开始他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封异姓王,让其尊大梁为主,要么只能出兵打,把这些藩镇打回来。
然而大梁接了大楚的烂摊子,国库年年亏空,六部账面上都是窟窿,世家把持各部也是各有各的算盘。
梁天子扶着额头跌坐地上。
陛下!近臣们忙爬上前,生怕梁天子气出好歹。
异姓王就异姓王吧。梁天子疲惫之极的说。
近臣们面面相觑。
有耿直的大臣悲呛开口。陛下,异姓王实乃莫大的隐患!
怎想梁天子一脚就踢过去。封与不封有何区别!封了他们还尊朕是天子!不封一个个都是大楚旧臣!
此时梁天子面容狰狞,几乎歇斯底里。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有些话说破了就很难听了,可梁天子已经失了理智。
你们不就是眼红他们三个粗痞军汉居然能封王!眼红三个出身不高的军汉庶子骑在你们头上!
世家里也分了高低,从军的世家子大多是庶子出身,积累了军功自立门户罢了。
在自持正统的世家眼里,这些军汉出身的世家都上不了台面。
然则,这三名军汉庶子却都封王了,他们怎么不眼热,怎么不暗恨,势必要阻止这件事。
梁天子挑破了说,一时几名心腹近臣的脸色都十分尴尬难看。
沛公离的脸色也很难看,不过他心里想的跟其他人想的并不一样。
他本是庶子出身,对梁天子的话没有感觉,他阻止异姓封王纯属是想报复。
报复刘湛三番四次的推开他,报复刘湛为什么瞧不上他,报复刘湛为什么对宋先生一往情深。
只是为了报复。
刘湛建国称王,同时娶宋凤林为后,这则消息就像一记响亮的巴掌把沛公离打懵了,也更加偏执了。
陛下!臣有一计!沛公离匍匐于地。可封武威将军和平蛮将军为王!条件是,两位各出兵十万攻打北疆!助陛下铲除叛臣!
一时御书房里静得落针可闻。
梁天子最先反应过来,他重新站起来,看着沛公离的眼里都是激烈跳动的兴奋。
左右都是要封王,不如借两位新王的兵力攻打叛贼。
一来削弱两王的势力,若能夺回北疆就更好,二来挽回天子颜面!第二条才是最重要的!
公离不愧是朕的心腹良臣。梁天子仿佛重新找回了自信,他负手而立。明日早朝推行公离的计策,提前告诉你们的人,别给朕没事找事!
此战,梁天子势在必行!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大婚了,要开启终极副本了
第119章
梁天子一意孤行给汉中和南边都下了圣旨,在他眼里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怎想不久便传回了消息。
兵部尚书最先接到两地递上来的折子,这一看当即气得不轻,忙告知其余近臣立即进宫面圣。
陛下!武威将军和平蛮将军竟狮子大开口要百万军饷!实乃莫大羞辱!
陛下!依微臣看,此事作罢,这王爵不能封!
至于北伐,可另外再想办法。
汉王自立,武威将军和平蛮将军自然也能自立。
但为什么这两年来汉中和沿海都没有动静?
这是因为汉中和沿海不像北疆那样能完全脱离中原,两位将军都在衡量,若是自立能不能立得住。
梁天子封王的圣旨无异于是一个台阶,顺着下来,王爵到手,皆大欢喜。
问题就出在沛公离提出的北伐上。
这是一个有代价的王爵,出兵等于出血,既然如此朝廷也应该割肉表示诚意。
两位将军开口每人一百万两的粮草辎重费用,正好是今年朝廷秋收的税赋总和。
梁天子正好能拿出来这么多。
若是收回圣旨,天下人如何耻笑陛下!沛公离尖锐的嗓音落下。
这些近臣都没有通知沛公离,是太监偷偷报的信。
几名近臣恨得咬牙。
陛下!沛公里重重磕头。大梁立国,内外不服,正需要一场大战来威慑人心!正如当年的大楚太/祖!
这个内外不服里的内,指的不正是这些动不动就跟天子呛声的大臣。
你你你!兵部尚书差点没背过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