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个小鬼最是难缠,人家那话说的圆滑,毛病你都挑不出来。
“现在这情况除了等没有别的办法,想走都走不了。”
宁家村的人都聚在一起,余九斤看着四周都是拉着粮食的车说道。
今年来的小吏人数也多,进度倒是比往年快。
但再快也架不住来的人多。
还好白沙镇也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镇子,下面也就十几个村,今天来了就有一半。
一个村少说都是几十户人家,大点的上百户,地少的来一辆车,地多的就得好几辆车拉,放眼望去是数也数不清。
就这还是忙碌了一个上午后的情景。
“今年的税粮怎么收的慌慌张张的呢?”宁弯弯疑惑。
又问自己爹:“爹,那天刘捕头就没跟你说说?”
“嗨!”宁怀运苦笑:“说没说的我哪还记得,他也喝多了,那舌头大的也听不清个啥,我也喝不少,也不记得了!”
宁弯弯这一说宁怀运倒是把刘捕头又想起来了。
“我去找找看刘捕头在哪呢,看他能不能跟这些小吏搭上话!”
“你别去了!”里正忙拉住他。
“你瞧村里这些人,对咱们去酒楼里给人家送钱加塞就意见颇大,要不是你又送水,又送便宜饭的,早就不乐意你了!”
税粮收的多老百姓意见大,虽然都知道自己逃避不了,但打心眼里不想交,你还要上赶着给人钱加塞,早点把粮食交了,那肯定别人都看你不顺眼。
宁怀运瞧瞧四周确实都是这情绪,还有些别村的在指指点点隐约的听到他们在说他是不是脑子不好使,有那个钱等一会抵税粮不好吗?
他也只能是寄希望于不要出事,打消了找刘捕头的念头。
宁弯弯念叨:“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余九斤笑:“并非反常,朝廷近几年鼓励北方以麦子为主食,但收效甚微,根据当朝皇帝的秉性,定不会任其缓慢发展,定是会积极采取措施,减免麦子赋税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宁弯弯一想,之前就听说北边开始推广石碾,就是先一步是解决了麦子的吃法,在减免赋税,到是挺符合逻辑。
“听你说的好似跟龙椅上那位很熟的样子!”宁弯弯打趣。
余九斤道:“位高权重的人做什么都有迹可循,稍作留意就能推断出秉性如何。”
“你说的到头头是道,可跟这次反常的征收税粮有什么关系?”
“时间!”余九斤道:“这次减免麦子税粮的征收许是突然提前,又或许是上面突然下的决定,总之是临时更改的,朝廷架构庞大,命令一层一层的下来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地方官提前收到消息,在减税前把粮食收上去……”
后面的话余九斤没说完,宁弯弯却是已经懂了。
那么大可以按照减免后的数量往上报。
这样一来的中间差就可以中饱私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