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来就是让常氏去做这个中间人,上人家男方家里试探下口风。
这种试探双方都不会说破,都是拐着弯的,省的回头说不成有损双方的名声。
虽然说的时候拐着弯,但这也算是千百年来的习俗,家里长辈一听就能明白。
荷花一说常氏就来了精神,身子都往荷花那边凑了凑,一脸的八卦。
“谁呀?谁呀?哪家的?快跟我说说,这村里我都熟,我听听是谁家的,这俩孩子要是合适我明天就上他们家说去!”
荷花也是挺高兴的,对于这种喜事结了婚的妇人们都是乐见其成。
当然,要是他们觉得对方跟春花不合适,他们也会极力的阻止。
“哎呦,这说起来我还见过几回,我觉着那小子人不错,倒也是个良配,就是人家不嫌弃咱们春花才好!”
她这么一说常氏就更着急了,忙问是谁。
荷花又道:“就是你们村余家那个大小子,九斤!”
“啊?”这可真让常氏吃惊。
“那孩子呀!”
她脸上笑也没了这心里头说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怪滋味。
宁弯弯在窗外也挑了挑眉,仔细回忆了那天晚上的事,最后连常春花来没来她压根都没注意到。
更别说回忆起来她是怎么就看上余九斤的了。
“咋滴了?大姐?”荷花一见常氏这反应不对,忙就问。
常氏忙摆手:“没事,没事,那小子是挺不错的,家里头人口也简单,就爹娘还有一个兄弟,家里头条件也好,别看他家不起眼,这家底子可不薄,就是人家那叫个啥?哦,低调,他兄弟还在京城里头上武学,那将来也是有能耐的人,他们家到真是一个好人家,就是跟你说的似得,不知道人家瞧不瞧得上春花那孩子!”
常春花又不是长的多漂亮,干活多勤快的人,没什么多出彩的优点不说,爹娘也不是好东西。
这年头成亲不是只看男女双方的,更重要的是看家庭。
男方就不必说了,女方那也是一个样的,好人家教养出来的孩子自然不会差,爹娘不行大家就都会觉得这女孩子也不行。
再者就像是常春花那样的爹娘,这往后提起来婆家人脸上也实在丢人啊。
常氏沉吟了一会又道:“我回头探探九斤娘的口风吧。”
这向来都是抬头嫁女低头娶媳,说不准人家就不介意呢,总要说了才知道。
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荷花又道:“还有一件事,我也是来的时候才听说,估摸着大姐你们还不知道。”
“啥事啊?”常氏问。
“就匪月他姑家那个二小子,跑了!他爹,就是庞秀才,气的要死,昨晚上连夜就上县城去了,我还是尽早听镇上的人来铺子里吃面谈起来才知道的。”
“啥意思?我咋没听明白?小坦跑了?往哪跑?”
常氏一脑门的懵。
“好像是前段时间给他们家那二小子说媳妇,他们家那二小子死活也不愿意人家姑娘,就跑了!这不是昨天匪月他姑托人带回来的消息,庞秀才赶紧的就往县城去了。”
常氏还是没闹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