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平日气焰嚣张的胡泰宁会那么听话,原来都是阴谋。
温若庭长指轻叩乌木桌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罗瑜若是为了曲桑桑大可不必如此,宣和帝的旨意已下,木已成舟哪怕天帝下凡都难以挽回局面。
如不是曲桑桑,而是冲着他来的,那就有点意思了。
韩京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他直言不讳:“我想,他们想要害的人其实是你。”
温若庭大掌覆在叠起的书卷上,冷声道:“害我?他们怕是没这条命。”
韩京又道:“今非昔比他们若是要害你,怕是株连九族都不足以。”
罗瑜祖上威名享誉燕国,他们一族乃是官宦氏族,在朝为官沿袭三代,到如今这一支血脉却是分崩离析,留下罗瑜一根独苗,无材无智无一技傍身,幸亏还有先帝在时赐的永忠侯爵位才能让罗氏仅存血脉延续。
提起罗氏不得不提三十多年前恭榆关那战,此战在燕国史册都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十多年前罗氏有位青年名唤罗宏。
罗宏出自书香门第,却有一身好武艺,他年十六时赤手空拳击倒众多武士成为最年少的武状元,得先帝器重封为将军同镇远将军镇守边关。
彼时边关常有他国带兵作祟,他们亟欲闯过恭榆关占领林州,一步步蚕食燕国。
他们先是算准时机趁将领松懈,掳走镇远将军,让他们群龙无首陷入惶恐之中再领兵攻打镇守的士兵。
孰料在此岌岌可危的状况下处于劣势的他们竟由罗宏一人逆转乾坤,他只携五位强兵突出重围救下镇远将军,斩杀敌军不下百余人,勇猛的他还单枪匹马斩落敌国首领的首级,单手提着血淋淋的头颅震慑敌军逼退他们。
班师回朝后先帝龙心大悦封罗宏二品大将军,亲赐府邸两座金银珠宝不下少数。
罗宏立下汗马功劳,在朝中步步高升原该是令人羡艳的事,可是罗宏虽骁勇善战但并非刚正不阿之人,他本性是贪恋美色之人,某日先帝宴请朝臣,他吃醉了酒迷迷糊糊的,出庆云殿散酒气时偶遇先帝宠妃淑妃。
说来也巧当夜淑妃突然接到旨意来伴驾,快到庆云殿落了些物什命婢子去取,她孤身一人又无侍卫护着,被罗宏当做宫女拉到假山后轻薄了。
事后先帝大怒,想要严惩罗宏,但被朝臣三言两语惊得退却,到后来传到坊间说是淑妃不知检点勾引罗宏。
不堪受辱的淑妃最后三尺白绫自缢而亡,临死前一封血书留给先帝。
淑妃父亲是前任太傅又教导过众多朝臣,其在朝中地位可见一斑,女儿无端自缢被羞辱,淑妃家人中断不会坐以待毙,淑妃父亲褪下官服亲自前往悬镜司状告罗宏,眼见事情越闹越大先帝拉不下脸再不敢留罗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