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坐在后排门边看书的樊殊看了我们一眼。见是我,他立刻偏过头去,并且把椅子往远离我们的地方抽了足有一米远,差点一后脑勺撞墙上。
……有这么讨厌我吗!
会议室里,在圆桌的最前方,老高正在慷慨陈词:
“……老仇先生年轻的时候在国外,曾跟随杜威学习,与胡适是同门,当时就很希望能够推动更多的胡适出现,建设我们中国自己的学术体系,奈何天不遂人愿,终未成行。现在老仇先生去世了,仇清先生继承父志,决心投身教育慈善事业……”
其实我们所很少开全所大会,至少从我到BN大开始就没听说过。主要是麻烦,老师各有各的事,学生们也各自有课,工作日不好安排,到了周末,谁又耐心没事凑在一起?如果遇到大事,当然会开,比如第一次全所大会就是四十多年前庆祝文艺学学科复牌;第二次是二十多年前贺文艺学研究中心独立成立正式建所。但这种大事多久才能遇到一次?久而久之,全所大会就成了传说中的事物了。
但是今天,烽火被点燃了。原因无他:我们所撞大运了。
简单而言,这次的事件就是一个香岛的超级土豪一时兴起,想要做点教育慈善事业提高一下名声,刚好我们所名声挺大,跟哲学又算有点关系,年教授的老师还真和胡适认识,所以就选了我们所。
要说这种商界的赞助在大学中还真不少见,不过经常发生在商科、法学这些有用的专业——这种赞助一般都属于“吃水不忘挖井人”,从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出来的人在挣了大钱之后反哺母校。像我所在的专业,一没钱二没人,连版税都没有——隔壁古代文学还能靠写国学科普著作大赚特赚,我们呢?难道要缩写《资本论》吗?
总之就是青灯古佛,惨就是了。
虽然我还是觉得很奇怪——我们学校又不是没有哲学院,但既然仇金主这么说了,那当然是他最大。特别是当老高说到赞助金额的时候,所有人眼睛都直了:“……仇清先生不日将莅临我们所,一旦正式签约,将对我们所提供每年不少于三百万的资金支持,且不会干涉我们的资金使用方向,只会由第三方教育部派人来进行监督。”
三百万!
“老师,是美元吗!”有人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还是英镑!”
老高摸摸鼻子:“当然是人民币。”
……
好吧,果然我们想太多了。
人民币就人民币吧,这也是好大一笔钱了,难道我们还能嫌弃不成?就是韩元三百万也行啊!飞来横财谁不爱?
于是整个所的师生在短暂的失望之后,又恢复到了笑语欢歌的过节氛围。整个会议室吵吵嚷嚷的,以至于老高不得不拍了拍通着电的话筒,用话筒发出的刺耳的声音整顿秩序:“注意!注意!”老高把声音扬得很高,“这个钱现在还不一定是我们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