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军工霸主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547章 超级工程(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在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岛上淡水的供给问题:南海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根据黄岩岛地区历史气候记录得到数据,该岛附近海域每年降雨量约为1500~2000毫米,相当于每平方米面积一年能降下1.5~2吨的雨水。即便按1500毫米的降水量,只要在岛屿的建设过程中,把新黄岩岛10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和10平方公里淡水湖面的雨水全部收集到人工湖里,那一年就有1.65亿吨的淡水,这个水量足够100万人使用一年,岛中央人工湖深度是87米,水面面积为10平方公里,可储淡水约8.7亿吨,正常情况下,大约过六七年既可充满,除此以外,我还计划在岛上新建两座日产1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以做系统冗余备份和应急之用。”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谭振华说的海水淡化装置的来历——这东西原先并未在他的投资列表上,但在宁都,他投资了一座国家级高分子微孔膜实验室,由原京城化工大学校长陈笕远主持,这座实验室最初的任务就是攻破锂膜的技术难关,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专研,锂膜已经能够实现量产,同时该实验室还自行发展了另一个高分子微孔膜的研究方向——RO反渗透膜,这种膜是海水淡化三大主流技术方向中,“反渗透法”最基础、最核心的材料,华夏过去一直无法国产,所以这次的突破也完全可以说是填补华夏科技空白的一项重要成就,因为反渗透膜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华夏在污水净化处理、海水淡化领域终于解决了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问题。

反渗透膜研制成功的消息顿时吸引了此时已经非常活跃的华夏企业界的注意,很快就有企业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从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到中型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再到小型的单位、个人用的净水机都有企业涉足,并很快在国际上打开了市场——这也很正常对吧?华夏产品的成本优势,是那些一贯以技术垄断为手段获取高额利润的西方企业根本无法企及的。

所以这次谭振华只需要提出技术要求,踏踏实实地做一回甲方,直接在市场上采购就好。

而这,也促使谭振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矩阵”实验室未来将把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投向最基础的理论及核心基础材料等方向上,而把工程应用的舞台交给正蓬勃发展起来的国内各企业。

这一决定得到了实验室主任杨振拧博士的赞同,于此同时,“矩阵实验室全球总部园区”也在香江南部钢线湾破土动工,在规划中,这里将被建设成集合科研中心、行政办公、住宅、酒店、零售及娱乐设施于一身的大型综合体,香江也将凭此一跃而成世界科技中心城市之一。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矩阵”实验室拥有大量米国籍高级科研人员,香江,是他们最接受的一座东方城市了。

谭振华对总体设想介绍完毕,台下自然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怡翀站起来道:“对谭博士这个宏伟的设想,我们公司这几年也组织力量进行了相应的准备,下面,就由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论证的工程实施初步预算概况。”

这就是打算开口要钱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