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丞(GL)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养丞(GL)——宁远(91)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第二日起床开始唐见微就出门忙活去了,她出门的时候童家的鸡都还没打鸣。

宋桥去给长孙胤请安之时,正好瞧见晨间薄雾之中,唐见微出门的背影。

这些日子以来,唐见微总是出门回来了才来跟她请安,生怕早上起得太早打扰了宋桥的睡眠。

其实宋桥起得也挺早,特别是母亲在家里住的这段日子,总是改不了早些起床生怕被训的习惯

母亲的严格依旧让她铭记于心。

阿娘阿耶,你们醒了吗?

宋桥在房门口轻轻敲了几下,是她父亲宋明玉来开的门。

这么早就过来了?宋明玉披着披肩笑着轻声道,没事,以后不用这么早过来请安。你阿娘这几日吃得好,睡觉也能多睡一会儿了。这下还没醒呢。

宋桥知道长孙胤很喜欢唐见微的手艺,唐见微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忙里抽空特意为长孙胤下厨,做的每道菜都非常合长孙胤的口味。

宋桥仔细观察过,唐见微不是随便做菜,基本上都是博陵菜系的菜,有好几道还是宋桥小时候爱吃的。

长孙胤到底是博陵人,来到东南几十年了,依旧好家乡的那口滋味,进食之时似乎也忆起了许多往事,跟宋桥念起了许久没有念过的旧友、老师以及散落在大苍各处的门生。

吃到顺口的睡眠也跟着好了,宋桥往屋里一看,阿娘果然还躺在床上。

宋桥先向父亲问安之后回到了前厅,何婶子做好了粥,她快用完了长孙胤才和宋明玉一块儿过来,坐下与女儿一起食用。

宋明玉问:伯远还没起?

他昨夜很迟都没睡着,担心阿念出行在外是否安全,早上我醒的时候刚刚睡下。午后我让他来请安。

长孙胤道:阿念去参加白鹿书院的春游了?

对。今年好像去奉县了。

奉县,那不是吕简的老家?

吕简是长孙胤的旧相识,也是她一手提把起来的才俊,不是门生却胜似门生。

如今吕简依旧活跃在博陵,乃是女官中的佼佼者。

吕简娶妻之后从长孙家得了雨露丸的配方,三年之后得了一女,如今连她的女儿也成为朝中肱骨,吕氏也逐渐成了博陵新贵。

说起这位门生,长孙胤有一肚子的趣事可聊。

吕简当初来博陵时不过是奉县寒门,毫无名气,没人认识她,跟一群穷苦考生挤在郊外的破房子里,埋头苦读。

没有门萌庇护,也不是中央官学出身,如吕简这等平头百姓读书郎想要自显,唯有参加进士举,征文射策以夺禄位。

大苍科举分为数个科目,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除此之外,还有制举和武举。

参加进士和明经的人数最多,其中进士科又与其他不同,最是被人追崇。

因为进士科以时务策略为主,近几年也加考帖经和杂文,非常难考,百人之中恐怕只取一人。

但是进士科出身者往后官途却是能更为顺遂,大苍到今日所有的丞相基本上都是进士科出身,渐渐地,参考进士科的学子逐年递增。

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

每年有无数通过中央官办和各州、县学馆推举的生徒,以及不在学院中学习,怀揣着改变全族命运的乡贡涌入博陵。

当年的吕简就是这洪流之中的一小朵不起眼的浪花。

若想要在科举中金榜题名,最先需要以行卷的方式得到推举。

在参加最终尚书省省试之前,考生们需要求得一位博陵当权显贵或是有绝对名望的大家,将自己推荐给主考官,打响名号,这便是行卷的风气。

只有名仕推举率先打响了知名度,才有登科的可能性。

当初吕简非常有信心,直接将自己的诗作托人递到了太子太师长孙胤的手中。长孙胤阅毕,对她的才能大为赞叹,便将她推荐给了主考官。

吕简因为得到了太子太师的赏识,一时间名声大噪,之后更是一举夺得当年进士科状头。

金榜题名还不算是真正当上了官,随后还要经由吏部的选试后,才会真正授予官职。

吏部的选试包括身、言、书、判四个方面。

因吕简长相端正口齿清晰,基本上没有什么浓重的口音,一手漂亮的书法早远近闻名,判辞写得有条有理,很顺利地获得了七品官位。

宋桥常听母亲说起吕简,据说此人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如今已经是四品大鸿胪了。

长孙胤道:当初吕简从奉县跑到白鹿书院求学,便是仰慕白鹿书院官学的名号,若是今年书院继续邀约旧校友,还去了奉县,此时吕简正在奉县探亲,书院邀请的应该就是她。她的应考经验相当丰富,若有她提点,对于白鹿学院的学子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宋桥点了点头。

阿念还有两年便可参加科举了,以她的资质想要被书院推举不是难事,若是能够提前与吕简互通一二,他日到博陵应考,也能免去一番周折。

宋桥有些好奇:白鹿书院应该有邀请过阿娘您吧?

嗯,前一段时日,书院的先生知道我在夙县,的确有来找过我。不过你也知道你阿娘的性子,早就不愿管那庙堂之事。

宋桥知道前几日吕简发了拜帖到府上,想要携女来探望长孙胤,被长孙胤婉拒了。

也好。我可知道阿念那些同窗,成天叽叽喳喳的跟一群小麻雀似的,阿娘最喜欢清静,若是被她们围住,这耳朵可是要受罪了。

不过,关于阿念的事,我还是会写信跟吕简说一声。这点我这当外祖母的还是应当做的。

宋桥这几日一直想要找机会跟长孙胤说这件事儿,可她也好面子,当初不顾家人反对硬是要嫁到夙县来,如今和其他的兄弟姐妹们相比,她过得的确算是清贫。

阿念的事儿本应当由她和童长廷来张罗,可她俩不过是夙县普通百姓,上哪儿张罗去?

只有向母亲求助这一条途径。

这些年母女走动不算特别频繁,宋桥从来没有问过,也不敢问母亲,是否还因为当年她的任性在生气。

当初母亲下决心离开博陵时,便已经决心不再理会官场之时,可如今为了阿念破例,宋桥心中颇为感慨。

三人吃完了朝食,就要离开前厅的时候,紫檀送了三杯桂花醑过来,说是唐三娘一早做好的,为了给她们消消食儿。

宋桥听闻之后皱了皱眉:哪有大早上喝酒消食的道理?

长孙胤却一扫平日里的清冷,对桂花醑很好奇,让紫檀拿给她喝一喝。

一口清甜且带着淡淡桂花香的果浆酒入喉,没有太多醉人的酒味,回甘的滋味是她相当熟悉的,属于遥远记忆深处的滋味

阿慎人在何处?长孙胤问道。

紫檀回答:三娘一早就出门采买去了。

待她回府,让她来见我一见。

唐见微到了市集找人做新店的牌匾。

她本来想要继续用唐氏这个招牌,可现在她已经嫁给了童少悬,继续用唐氏的招牌似乎不太合适,想了想,订做了童氏食铺。

预定牌匾之后五日可取,唐见微又找到一个工头,问他茅厕改造的事情。

工头一直在夙县和临郊寻差事,干了快二十年,第一次听到有这种需求。

听唐见微说完她想要的茅厕模样,工头震惊不已。

这人家里啥条件啊,敢这么造。这茅厕改出来,不得是皇宫的规格啊?

唐见微已经得到了宋桥的允许,随她怎么改,所以她态度也很坚定,茅厕一定要改!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