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太急于与澜宛抗衡,竟直接将向月升的事情透露给她,现下一想,追悔莫及。
澜宛看童少悬的脸色略有变化,便知道当初用花椒弹伤了吕澜心的人的确就是童少悬。
虽然吕澜心对她在夙县犯的事儿一直未亲口说个明白,但澜宛已经查得差八九不离十。
这会儿更是确定了
澜宛笑容更甚。
伤我孩儿的人,果然就是你。
童少悬平素颇为机灵巧辩,可到底在夙县长大,与澜宛这等官场老狐狸对阵,终究有些吃亏,很容易就着了她的道。
澜宛就待再开口时,唐见微突然将一盆沸腾的油泼面端上了桌,紧挨着澜宛放下。
那热闹的油在葱花之上炸着热闹的油花,立即将澜宛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唐见微站在澜宛身边,笑容可掬:
没想到澜姨姨居然知道阿念的花椒弹?我还以为只有夙县百姓知道呢!是谁告诉澜姨的?莫非是吕姐姐?
童少悬听到唐见微这般迎面直击,心里大赞一声好,却不由得替她捏了一把汗。
不知道澜宛会如何回应。
却见澜宛神色如常,就像是没听懂唐见微话中的意思:嗯?三娘说的可是我家女儿?她如何会知道花椒弹?
唐见微却还对这话题紧追不舍:去年春假的时候,吕姐姐不是和吕姨姨一块儿去过云遥山?阿念就是在云遥山和吕姐姐见过面,大概是那时候跟吕姐姐演示过花椒弹吧?毕竟阿念她时常随身携带,有时候友人们好奇,她便会丢出来一颗玩玩。
没想到澜宛还未再开口,吕简不悦地敛起了笑容,轻声对澜宛说:
哎,提那孽子作甚?当初她在云遥山做的那些个荒唐事我不是与你说过了么?莫要当着小友的面再提及!
澜宛:
也不是我先提的啊。
当初云遥山上,吕澜心调逗童少悬不成,反被石如琢砸破了脑袋,这事儿吕简知道后对吕澜心大发雷霆,是真动了气,从云遥山一路病回了博陵。
之后澜宛在她身边照顾了三个月,才一丝丝地将病症给抽去。
那段时日澜宛担心她的身子,都被熬瘦了一圈。
后来吕澜心是如何折返回夙县,如何伤了眼睛,这些事全然没有跟吕简说,只道她是在博陵出了意外,伤了双目。
吕简极其不喜欢吕澜心对童少悬的所作所为,如同家丑一般不想提及。谁知话赶话却赶到了这儿。
吕简觉得丢人,微微咳嗽了两声,澜宛立即拿茶给她喝。
唐见微哎呀了一声,焦急道:吕姨姨这是怎么了?是我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么,让吕姨姨这般生气。
澜宛:
干脆没搭理她。
坐在对面的童少悬心里乐开了花。
再可怕的对手,唐见微都丝毫不畏惧,保持冷静的头脑。
该周旋的时候周旋,该出击的时候出击,童少悬知道自己还有得学。
※※※※※※※※※※※※※※※※※※※※
唐见微:管你是什么level的boss,都休想让我吃亏(_
第164章
吕简这一阵咳嗽总算是平息下去,唐见微特意询问了她的病症,细细聆听之后,说可以给她制定一个药膳食单:
不敢保证能有奇效,但能够慢慢调理身子,补气归元,一两年之后,吕姨姨的身子状况应当会有所改善。
吕简挺欣喜:没想到三娘你还会医术啊?
唐见微笑眯眯的:吕姨姨,这可不算是医术,是我当年为了帮阿念调理身子,找了许多食疗的典籍,日日阅览,这才略通一二。都是一些以食补气的笨法子,不是什么厉害的医术。
吕简大赞唐见微烹医双修,为人谦逊有礼,真是年少有为。
又想起自己那不干人事儿的女儿,再次长叹:要是我也有三娘这样的女儿该多好。
澜宛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吕简,将她所有的情绪和最最细微的表情都收入眼底。
那是一种明显的依恋、崇拜、贪婪甚至是侵占的欲念。
童少悬坐在她对面,对她的表情一览无余,心内被其震撼得无以言语。
以吕澜心的年纪判断,澜宛和吕简成亲也有二十多年了,没想到澜宛居然还会有这般热恋时才会有的炙热眼神
不,这种眼神可比热恋时恩爱缱绻的情感复杂多了。
童少悬自认自己对唐见微的情感也十分浓烈,她爱吃醋这事儿无法否认,她就是会被唐见微相关的所有事影响。
因为深爱唐见微,希望唐见微的一切都属于自己。
而澜宛的表情和她不同。
澜宛的目光细致地将吕简的一字一句都收纳品读,在吕简夸赞旁人时,她追随的神情中,带着不想收敛的敌意。
童少悬第一次见到这般强烈注目的神色,就像是被澜宛毫不保留的情绪和炙热的眼神烫了一下。
不愿多留,视线很快转移开了。
唐见微似乎也察觉到澜宛对她浓烈的敌意,但只道是自己方才出言讥讽得恰如其分,让澜宛心里有火。
唐见微将主食油泼面呈上之后,便坐回到童少悬身边。
吕简说起别的话题,主动略过了云遥山一事。
吕简说话间偶尔和澜宛相视,童少悬注意到了,一旦与吕简目光相撞,她所有的戾气和贪欲全都消失,变成了完完全全的爱意。
这澜宛
童少悬在心里暗暗称奇。
难怪能养出吕澜心那样的女儿,这母亲倒是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
如今省试将至,童少悬来了博陵,也宴请了吕简,吕简自然明白她的用意,便是相邀一谈行卷通榜之事。
大苍的科举考试有许多科目,最受关注的便是进士科。
大苍百年国祚到今日,十数位丞相全都是进士科出身。
童少悬要考的就是进士科。
进士科与其他科不同,需考三场,分别为帖经、策论和杂文。其中以杂文的难度最高。
杂文主要考校士子们诗文歌赋的能力,最是能展现才气,并非死记硬背之辈能够应付的。
而策论考察时政之策,也需考生对时政了如指掌。
所以有人云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
说的便是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是年轻的。而明经科只考帖经、墨义,只要背好四书五经便能过关,三十岁中了明经,已经算老。
每回科举取仕,一百人中取三名进士,都已经算多。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