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见微未雨绸缪,将王弘阔关了多时,不然这只老狐狸恐怕早就携家带口逃离博陵了。
三省六部的文书都会归档存放,可当年户部那些被篡改画签的文书不翼而飞,很明显有人想要来个死无对证。
魔高一丈,道也得想想办法。
唐见微找了阿姿一趟,回来的时候弄了一份唐士瞻画签过的户部文书。
你看行不行?唐见微将其展开在沈约面前。
沈约仔细看过之后,问她:哪儿来的?
贼人百密一疏,留下的。
阿慎,说实话。
让憧舟伪造的。
沈约扶额:你这是在伪造证物。
唐见微强调:这叫兵不厌诈。沈约,当初的户部文书就是伪造的,我阿耶就是冤枉的,只不过差点证据罢了。如今有了证据,又何必追问证据是从何而来?用不就是了?
沈约对她笑笑:歪理。
歪理是吧,我让我姐来跟你说。
回来。她已经睡了,不要吵醒她。
沈约拿着罪证,向卫袭请示,打算重审唐士瞻一案,要还前户部员外郎唐士瞻的清白。
卫袭没能想到御史台恬不知耻又胆大包天,孙允说带走就带走,能阻扰沈约一次就能有第二次。
但她身为当朝天子,自然还有别的方法。
卫袭不仅很快答允沈约,还力排众议,为沈约弄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断案御令。
手握断案御令,查案过程无人可挡,阻挡者以同谋论。
沈约和阮逾连夜提审王弘阔。
就是孙允都扛不住这二人的审谳,更何况是贪生畏死的王弘阔。
王弘阔三两下就将当初参与军资案的始末吐了干净,而户部文书上原本该由他画签,却不知为何会被涂改成了唐士瞻的名字,这伪造文书一案他并不承认,也矢口否认唐士瞻的死和他有关。
再熬他三夜,王弘阔快要被熬干了,受不住,便承认文书画签被篡改之事他知晓,但唐士瞻真不是他杀的。
到这儿差不多了。
差不多该用刑吓唬吓唬了。
有断案御令在手,即便王弘阔喊穿了大理寺的屋梁,也没人敢说三道四。
王弘阔到底是个软骨头,都不用真的用刑,光是让他看见通红的铁烙便吓得晕了过去。
想到妻子这些年受的苦,沈约对王弘阔一丝留情的可能都没有,比枢密院还狠的手段轮番在王弘阔身上施展。
王弘阔被折磨得死去活来,只能认罪,将当初杀害、诬陷唐士瞻的所有罪责一一说尽。
唐士瞻当年的悬案终于告破。
父污名得雪,害死娘的人也已经入土,唐家大仇得报。
佑康二年,秋高气爽。
唐见微带着阿难,和唐观秋、沈约,一同去唐家的墓园祭拜耶娘。
阿耶阿娘,害死你们的凶徒已经下去给你们赔罪了,如今,还剩在背后主导这一切的澜氏。澜氏恶人我也一定不会放过。耶娘你们在天之灵好好看着吧。
唐见微将墓边新长出来的杂草除干净,唐观秋和沈约一起将墓擦拭得一尘不染。
每次到墓碑前,看见墓碑上的名字,唐见微都能切实地体会什么是阴阳相隔。
阿难是第一次来此地,看着唐士瞻和苏茂贞这两个名字,还觉得略为陌生,可见到阿娘轻轻地抚摸石碑上的名字,摸着摸着掉下眼泪,阿难心蓦地跟着一晃荡,没等唐见微说,跪到她身边,学着她的样子上香。
唐见微摸着阿难的脑袋,平时顽皮得要命,没想到还挺乖。
耶娘,这是我和阿念的女儿,叫童其琛,小字阿难。阿难,跟外祖父外祖母说说话。
阿难朗声道:外祖父,外祖母,我是阿难!阿难来看你们了!
唐见微说:你喊这么大声做什么?
阿难:我怕他们听不见。
阿难天真烂漫的话,让唐见微三人忍不住笑出声。
你说得多小声他们都听得见,他们一直都在看着你呢。
阿难有点听不太懂,即便再能说会道,一个五岁的孩子对于生死之事的理解能力也很有限。
但她还是明白血浓于水,还是会触动,明白唐娘带她来见的是唐娘的双亲。
阿难跟着唐见微她们一块儿烧纸钱,她看着一片片白纸掉进火盆里,而后慢慢变轻,被风一吹带上了天空,轻盈地飘向远方。
人是会死的,所以,人死后便会如同这灰烬,飞到天上去吗?
王弘阔被押入大牢,严加看管,项上人头保不了多久,但他暂时还不能死,毕竟军资大案才露了一个头。
卫袭让内侍省的人亲自去了一趟御史台确定孙允的死活。
内侍带了她的口谕去,说孙允乃是要犯,一定要活着。若是死在了御史台,整个御史台都得查办!
卫袭这一句话可是让御史台上下安静了两日,估计是在计较利弊。到了第三日便将活生生的孙允送回了大理寺。
孙允回到了大理寺,大理寺卿卫承先加入了审谳之中。
孙允这段时日起起伏伏担惊受怕,已经被摧残得不成人样,到了大理寺,卫承先又控制着他,先让他连续两日不得入睡,孙允完全崩溃了。
无论卫承先问什么他就说什么,只想着快点结束一切,死也好活也好,他已经没精力多想了。
但有一点,无论是王弘阔还是翻供之后的孙允,对于澜家在幕后所做所为,只字不提。
即便刻意引导到澜家身上,他们也都矢口否认,言之凿凿此事和澜家无关。
看来澜家早也在暗中施压,王弘阔和孙允都明白,若是真的将澜家拉下水,必将掀起巨浪。
卫袭看过卷宗之后,将卷宗往案几上一拍,脸色阴晦。
卫承先道:虽说无法查抄澜家,可这军资一案让无辜之人昭雪,对于朝野上下都是好事一件。澜仲禹跑去了丰州,如今在丰州与澜戡狼狈为奸,若是京中有异动,他们很有可能会在丰州起事。而澜宛在博陵部署有变,多有迷惑之处,即便探子也无法探尽。若是强打,只怕会让我们陷入不利之地。或许现在还不是拿下澜家最好的时机。
又是这些事,每次都在说时机。
卫袭看着天光从屋脊的采光厅中倾斜在光滑无暇的地面上,映出盛世的幻觉。
军资大案的要犯都落网了,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到底时机在何处?
她还等不等得来那么一个不动兵戈,就能灭澜的机会?
一直坚定着往前走,和仇家死拼的卫袭,第一次感受到了疲备。
就在她还未被疲意席卷拖垮之时,佘志业被抓的消息先行一步传回了博陵,中枢为之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