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穿越)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我在八零带着全村发家致富(穿越)——扶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现在他们村竟然有人要开工厂了,不仅说出去威风,以后村里的红枣也不愁卖了,那真是太好了。

爱军呀,你真的要办工厂了。村长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办工厂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得不少钱呢。并且在村长眼里,能办工厂的那都是大人物,最起码得有文化。这张爱军跟自己侄一个高中的,他多少知道一点,可听说好像学习不咋地呀,咋就这么能耐的就要办工厂了。

是呀村长,我手续都办好了,后天去县里拿经营证。我还跟县里的糖果厂达成了合作关系,向他们提供农产品。张泽倒不怕说出来会有人抢自己财路,因为并不是谁都能搭上糖果厂的。要不是自己那几个酥糖,糖果厂怎么会从自己这个小厂子进货。

村长一听都跟县里的糖果厂合作了,那可了不得,县里的糖果厂虽然不大,人家也是国家的工厂呀,那是他们农村人够都够不到的呀。

爱军呀,没看出来你这年纪不大,办事到挺厉害。不吭不响的,都跟县里搭上关系了,看来以后这张家不能小瞧呀。

就是合作关系,互帮互助嘛。

那你大概要收多少呢,这村里的红枣可不少呀。莲花村虽说不大,可也有差不多200户呢,家家户户可都种着红枣。张爱军现在这个工厂才刚建起来,也不知道能消化多少。因为今年红枣滞销,村里人可没少找他帮忙,可他就是个小村长有啥办法,出了这个莲花村,他屁都不是。

现在量不多,但是我跟糖果厂达成的是长期合作,他们之后估计还会要,所以村里的红枣没啥问题。就是花生豆子啥的村里估计不够,我想着先紧着咱村的收,之后不够再去外村收。

村长一听立马高兴起来,知道张爱军这是照顾村里人,顿时感慨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有心了,那行,咱俩去大队部。我把喇叭打开你来说,我怕我给你说不明白。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多多收藏评论吗,感谢。你们的收藏评论都是我码字的动力(#^.^#)

第30章

村里家家户户这会也都吃完饭了,有些妇人趁着天还亮着正坐在院子里纳鞋底,缝补衣裳。

老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有些家里小孩多得,大的穿完改一改小的再穿,那真是补丁盖补丁。但现在各家都困难,倒也没谁笑话谁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也有些聚在谁家的门口,或是村里的大槐树下,吃着从自家带的红薯干,红枣当零嘴,边吃边聊,打发时间。村里也没啥娱乐活动,唠家常就成了妇女们仅有的消遣。

而男人们则是在院子里随意铺了张草席直接躺了上去,现在天还有点热,在院子里睡最凉快了。劳作了一天的疲惫,在这时被徐徐的凉风吹过,全都消散了。伴随着自家婆娘的唠叨和儿女的吵闹声,也是一种惬意。

这时就听见村里的喇叭传来村长喂的一声,大家都好奇的支起耳朵,有的家里离喇叭远的怕听不清甚至直接跑到大喇叭下面蹲着。毕竟村里这大喇叭不经常开,一开那就是通知大事呢,谁也不想错过。

村长苍老的烟嗓带着刺耳的滋滋声从话筒传了出来,虽然有些嘈杂,但影响不大。

各位村民,有个事给大家通知一下。咱村的张爱军同志开了个食品厂,就在咱村。村长说到这嘿嘿笑了俩声,爱军呢要从大家手里收购些农产品,我现在让爱军给大家说一下奥。

话音刚落,村里的议论声就响起来了。

张爱军开工厂,他咋这儿厉害的,会不会唬我们呢。有人惊讶道。

谁知道呢,我咋不信呢。

不会吧,这可是村长说的,村长咋会唬我们呢。

诶,你说那人还没说完,广播里就传来张爱军的声音。她身旁的人连忙拍了她胳膊俩下,示意她闭嘴,先听张爱军说啥。毕竟张爱军开不开工厂跟他们没啥关系,这收农产品跟他们关系可大着呢。

那个,各位村民好。张泽还没准备好话筒就被村长塞了过来,打的他个措手不及。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虽是第一次在这个极具时代特色的广播里说话,张泽内心不光觉得新奇,还有点激动。

与此同时的张家,也是跟他一样激动。

王秀兰跟张爱党夫妇站在家门口,听着广播里传来自己儿子的声音,王秀兰兴奋地眼睛都红了,一脸的光荣。仿佛张爱军不是在村里的广播说话,像是在人民大会堂的广播里讲话。王秀兰恨不得现在就在村里走一圈好好炫耀一下,这是她儿子。

我是张爱军,我准备在咱们村开一个食品加工厂,需要大量的红枣和黑芝麻,花生、豆子。我的收购价钱是如果各位村民对价钱满意的话,明天晌午饭后可以拿着东西到我家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好了,大家听明白没有,觉得价钱合适的都可以拿到爱军家去。咱都是一个村的,爱军在咱们村开工厂,那对咱们村来讲都是荣誉。可不敢拿家里那陈芝麻烂谷子去糊弄人,别做那丢人的事。等张爱军说完,村长又凑上去补充了一句,敲打了大家一番。农村大都是朴实人,但也有那爱占小便宜的。可不能叫这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汤,倒时让张爱军对他们村寒了心,不紧着他们村收了咋整。

诶呀,这是真的吗,要收红枣啦。

太好了,我正愁家里的红枣卖不出去呢,这下好了。

你说爱军开了个厂,咱以后的红枣是不是都有人收了呀。想想都觉得幸福,农民最怕自己辛苦种的东西卖不出去了。

2毛5也太便宜了吧。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高英。

其他人听后翻了个大大的白眼,市场价高你卖的出去不,砸自己手里全亏了,有人收就不错了。大家纷纷不理她就跟没听见似的,接着刚才的话题又谈论了起来。

见没人理自己,高英讨了个没趣,跺了下脚就转身走了。自家因为枣糕钱全赔光了,可张爱军却靠这连工厂都开起来了。高英心里不平衡极了,又有些酸不溜秋的想。既然都开工厂了,这么有钱都是一个村的,价钱高点收咋了嘛。真是人家说的,越有钱越小气。

见高英可算走了,剩下的几个婶子相视一眼撇撇嘴,当谁听不出来她挑拨离间呢。现在大家也懒得议论她了,都沉浸在要收红枣的喜悦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你说咱村这么多红枣,爱军那个小工厂收的过来吗?

这话一出,刚刚还讨论的激烈的众人一下噤了声。

对呀,他们咋没想到呢,村里家家户户都种,张爱军那个小工厂收的过来吗。顿时喜悦的心情就像被浇了一盆凉水一样透心凉,大家都忐忑起来,都是一个村的,张爱军是收谁的呢,不收谁的呢,那答案自然水落石出呀。当然是谁家的红枣种的好收谁的,谁去的早收谁的,人家开门做生意,定不能让自己吃亏嘛。大家纷纷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也不愿在外面呆了,纷纷找借口往家走了,瞬间众人如鸟兽般一哄而散。

不给你们说了我得回家去了。

对对对,我家里还有事我先走了。

我突然想起来我也有事,先撤了。

唠家常的妇人都纷纷往家赶,聚在外面的男人也被喊回去了。毕竟卖红枣才是正事,这可关系家里一年的收入呢。一下子村里的街道上,打谷场上,大槐树下都空了,就连大一点的孩子,都被家里人叫回去帮忙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