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副驾驶,看着后面的机子,张泽心情极好,话也多了起来。
师傅,你认识路吧。
认识去吉安县的路,这莲花村就不知道了。
没事,你不认识我给你指,您就只管开。
司机师傅笑了俩声,行。
车子晃晃悠悠开了一个小时才到,得亏张泽不晕车,不然非得吐这车里。这个时代的路真的不行,尤其是越往村里开,路越窄,还坑坑洼洼的,给张泽一路颠的,感觉屁股都没坐实在过,跟做跳跳车似的。
以后要是有钱了,可得把村里这路好好修一修,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话还真对。
在张泽的期盼中小货车可算开进了莲花村,村口坐着几个婶子、大娘在晒暖暖,还有小孩蹲在一旁玩耍。一看到小汽车,小孩子疯了一样,兴奋地跟在车屁股后面跑了起来。莲花村穷,村里平日里来个骑自行车的邮差小孩子都激动的不行,更别说这样的小货车了,真是头一次见。
连村口的大娘也站起身,好奇的目光随着小货车移动,想看看这是哪家的亲戚,这么气派的。
王秀兰这会正跟儿媳妇在家收东西呢,就她们俩人。今来卖东西的人少,他们俩倒也忙得过来,就让家里的男人去地里忙活了。毕竟马上就要秋收了,地里的活计可不能落下了。在农村人眼里,啥都没粮食重要。
这时就看见一辆汽车停在她家门口,王秀兰眯眼瞅了瞅,准备出去把车赶走。
也不知道是谁这么没眼色,咋能停人家门口呢,这时就见自家小儿子从车上跳了下来。
妈。
儿子,你可回来了。老太太三俩步上前拉住张泽的胳膊上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这一上午都跑哪去了,给妈担心的,吃饭没有,妈去给你把饭热一下。
张泽被他妈一串三连问砸的一时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个,他忙打住他妈的话头。
妈你先别着急,我吃过饭了不饿。我爸和我大哥呢,咱先把事一办再说别的,人家还在门口等着呢。张泽指了指门口的小货车。
老太太忙点点头,他们都在地里呢,妈给你喊去。
第36章
看着院子里突然多出来的俩个大机器,张泽心里说不出啥感受。好像是满足吧,自己这总算是有点工厂的样子了。
儿呀,这机子到底是干啥用的呀。老太太瞅着这玩意挺大一个,就是死活看不出来是干啥的,为了放它俩还专门腾了个小屋出来。
是呀,爱军,咱都没见过这东西呢,你给咱说说。
对对对,给咱讲讲。
因为门口停了个小汽车,全村的人都跑到张家瞧热闹了。还没来得及好好瞧瞧汽车呢,就见这俩大家伙被从车上抬了下来。长得方方正正的,跟个箱子一样。但瞅着又不太像,谁会买个这么丑的箱子呀。
这是烤箱和烘干机。张泽给大家讲了讲它俩的用处,听得村里人一愣一愣的。毕竟他们现在对食物烹饪方法很简单,多以煮、蒸、炒为主。烤基本上没有,更别提烘干了,听都没听过,大家都听得晕晕乎乎的。
爱军呀,你买这花了不少钱了吧。听不懂干脆不琢磨了,有人转而问起了别的。
是不少,我这是二手的便宜了一半,全新的更贵,都上千了。
好家伙,上千,就这么个玩意。一个老乡指着烘干机惊讶道,这都赶上村里的拖拉机了。
莲花村有个拖拉机,虽然是个二手的,但那可是莲花村最金贵的东西。大几千,拼劲全村之力买的。平日里都不让小孩在上面玩的,生怕把哪给弄坏了。没想到这张家买个机器也那么贵,可真是厉害呀。
那人左右瞅了瞅,也瞧不出来这玩意到底贵在哪了。
爱军,你可得看好了,这么贵的机子可不敢让谁给你碰坏了。一个老奶奶好心提醒道,本来想伸手摸一下的,后又硬生生缩了回来。
这俩个机器在她眼里那可都是钱呀,这又围了那么多人,还有一溜的皮孩子,可得操心呢。
张泽啼笑皆非,再贵也是个机器,又不是什么易碎品,咋能一碰就坏呢。
张泽笑着给老奶奶解释,这机子质量好着呢,不会一碰就坏了,没那么夸张。
那不行,爱军,咱农村人挣钱不容易呀,你可得把这看好了。你是个有出息的娃,咱村里人说不定以后都得靠你呢。老奶奶眉眼挂着笑,言语里带着一丝骄傲,、。
行,我肯定把它看好了。
老太太这才放心的点点头。
村里人瞧了个稀奇没一会就散了,只剩些小孩子还待在院子里迟迟不肯离开,趴在门口盯着机器直瞅,就是看不够。张泽也没管他们,这会他把今天的账本看了一下。今日收的黑芝麻、豆子倒是不少,想来多走几个村子总能收够的,就是费点时间。
行,没啥问题,大嫂我看你挺适合干这个的,你聪明,心又细。
贺小娟笑笑,从口袋里把剩下的钱递了过去,剩的不多,就12块8毛,你数数。
行。张泽把公私分得很开,现在他是厂长,贺小娟是会计,查账是必须的。没错,今天辛苦嫂子了。
贺小娟摇摇头,眼里盛满笑意。
不辛苦,谢谢小弟给我这个工作机会。贺小娟冷不丁蹦出这么一句。
张泽笑笑,这有什么的,我给你工作机会你也得能抓住不是嘛。要是你账都算不明白,我也不会用你的,说到底还是你自己的功劳。
贺小娟眼睛里闪着亮光,重重的点了俩下头。
小弟,你放心,我肯定会好好干的。
看着贺小娟眼睛里迸发的神采,张泽很开心自己能给她千篇一律的生活带来一丝不一样的光芒。他既然来了,就不想让贺小娟再照着原本的轨迹那样走下去。
她先是个人,才是女人。她不是生育机器,也不需要背负传宗接代的使命,这对她不公平。
对于这俩个机器张泽并未着急投入使用,马上就要秋收了,地里的活计越来越繁重,哪有心思再去忙工厂的事情,张泽便把时间推后了,等秋收过了再说。
第二天张泽抽空把给李老师准备的喜糖做了,再包上专门定做的糖纸,一个个大红色的糖果摆在桌上瞧着格外喜庆,看着就高兴。
到了约定的日子,张泽把做好的糖给了自家老妈,让她转交给李老师,可不敢误了人家的好日子。
张泽也没闲,去村长家借了拖拉机,亲自把收好的东西送到了糖果厂,将剩下的钱款结了。又把自己设计好的枣糕和枣干的包装设计图给了王厂长,麻烦他给自己各做上200个,自己不着急,一个月后再来取,那时秋收应该也结束了。
他设计的很简单,走的简约风,最起码张泽是这样认为的。上面除了几个可爱的红枣图案和大大的枣糕二字,还有左上角俏皮的张老头这个logo,整体张泽还是挺满意的。毕竟自家厂子小,没那么多资金搞包装,等以后赚钱了再说吧,现在只能自己先顶着。
王厂长一收到货就马上开始生产了,厂里的工人因为好几天不开工心里都浮躁了,成天背着他嘀咕是不是厂子要倒闭了,给王厂长气够呛。等这批糖果上市,他要好好给大家瞧瞧,他这糖果厂,不仅不会倒闭,还会越做越好。
秋收渐进,他家的枣糕开始只卖上午,还是限量的。一天就做50块,卖光收摊。毕竟家里人都要下地干活了,没那么多精力再做别的,于是只能这样。这一下惹得好些客人不满,纷纷要加量,但老太太死活都不松口。还说再过几日就不卖了,要秋收忙不过来。
有人问她秋收要多久。
老太太说起码一个月。
一听一个月都吃不到爱吃的枣糕了,大家也不纠结量多量少了,纷纷赶早来买,一买就是一大袋,好几次都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