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一拍掌,对对对。没想到巴老板悟性还挺高,他这么一点就想明白了。
张厂长,这法子你是咋想出来的,真是厉害呀。巴老板眼里全是赞赏。
这方法不仅覆盖面广,能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超市。还能在上面印上自家超市的优惠信息,吸引更多人来,比自己这个学葫芦画瓢想的主意好多了。
自己一个省城来的,自认见过不少世面,竟然还没一个小兄弟脑子灵活。巴老板自愧不如,心里感叹,真是后生可畏呀。
经过巴老板的解释,梁齐这会也听明白了,看张泽的眼神一下就变了。本以为只是个有点手艺的人,会做些好吃的,卖个货也翻不出什么天来,没想到做生意竟然这么厉害。梁齐仔细回想了一下,自从枣糕出现在市场门口,到今天开厂子,也就几个月的时间吧。
想到这梁齐暗暗惊奇,看来这张厂长还真有俩把刷子,绝不是心思简单的人,是自己小瞧他了。
梁齐:张厂长真会做生意呀。
哪里哪里。张泽有些心虚,这都是自己剽窃后世的创意。
巴老板又在心里仔细品了品传单这个主意,都不知道该怎么谢张厂长了,给自己提了个这么好的办法。
太感谢张厂长给我想了这么好的主意,以后张厂长若是有我巴乡帮得上的时候,尽管提。巴老板豪爽的放话。
都说商场如战场,尔虞我诈,背后插刀的人不在少数,能碰见像张厂长这样慷慨解囊的人真是少见。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地,但他确实帮自己解决了这个困难,巴乡接受了这个好,以后也定会报答的。
巴老板这话说的,我就出点主意而已。你在我这订货,我们不就是合作伙伴了吗,相互帮助。
是是是,张厂长说得对,相互帮助。巴老板发出爽朗的笑。
这个,张厂长呀。梁齐看俩人越聊越投机,三俩句话关系就变得如此亲密。张泽还主动给人家超市出主意,梁齐有些着急了。
自己跟他不也是合作伙伴嘛,虽然没有省城大超市那般财大气粗,但也定了不少的货,要是张泽能给自家供销社出点啥主意也让自家销量涨涨也好呀。
我们供销社不比省城的大超市,要的量也不多。我就要个10斤枣糕,8斤枣干,但你放心,只要卖得好,我们会长期从你那订货的。
张泽估摸了一下,自家还要收东西,做枣糕的人就剩下他和老太太了。要是光靠他们俩个人,在月底前把巴老板的货做完应该可以,但是再加上供销社的就有些悬了。但要是再往后拖怕是不太行,等太久会把顾客给拖没了的。
看来自己厂子得招人了。
这样,梁主任,月底怎么样,一起送。
梁主任思考了下答应下来。
这俩笔生意就这样谈好了,巴老板和梁主任还都主动的交了一部分定金给了张泽,尤其是巴老板,对张泽很是客气,出了供销社硬是要拉他去国营饭店吃一顿。
张泽以自己一会还有事婉拒了,他不是推脱,是真的有事。突然多了俩笔大订单,时间还有些紧凑,他得赶紧回去准备了。
见张泽面色为难确实不像做假,巴老板只好歇了火,约定下次再吃。
张泽风风火火的到了家,立马召开了食品厂第二次工作会议,将自己签了俩笔大单子的事情说了让大家高兴高兴。
儿子,你可真厉害,一下子就签了俩个单子。
张泽嘴角压着笑喝了口水,一般般吧,以后我们的订单只会越来越多的,这只是个开始。
这还只是个开始,贺小娟神情压抑不住的激动。谁能想到,自己做的枣糕,竟然能有一天能卖到省城去。
在座的人何尝心里不是这样想的,都觉得荣耀的不行。人家省城那都是城里人,向来瞧不上他们这些农村人,哪能想还有这么一天。
张泽扫视了大家伙一眼,见他们一个个的兴奋劲,笑着敲了敲桌子。
行了,别光顾着激动了。距离月底还有俩个礼拜的时间,我们要做30斤枣糕、38斤枣干,时间有些着急,就我们这些人手肯定不够用,所以,我决定再招一个。
招人?大家异口同声。
张泽点点头。
厂子要扩大生产招人是必经之路的,只是他一开始没想到厂子竟然能发展的这么快。
妈,这个事就交给你来办了。你是咱们厂的主任,人员招聘我交给你负责,我给你说下招人的要求,你按照这个找。
听到儿子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老太太挺起胸膛,连连保证自己肯定能办好。
张泽的要求很简单,第一要干净,讲卫生,毕竟做食品的;第二要勤快,做事不拖拉,得眼里有活;第三还得是个本分人,爱说人是非的他可不要。
张泽说完老太太心里已经有数了,她在村里也呆了半辈子了,这村里媳妇、婆子的性子她都大致了解。要同时符合这几个要求的,她脑海中浮现几个人的身影。
儿子,我选了几个你看哪个更好。老太太嘴皮上下一翻连说了五六个人选,其中就有村长家的儿媳妇,牛素芳。
张泽心里更偏向于村长的儿媳妇,毕竟自家送货还得跟村长借拖拉机,厂里买车的事情估计还得好一阵,少不得要人行方便。要是把牛素芳招进来,以后借车也方便。
那就牛素芳吧。张泽拍板定了下来。
第42章
最近莲花村的乡亲们各个都喜笑颜开的,因为张家这几天大量的收红枣,村里人的红枣差不多都卖出去了。手里有了钱,家家户户这几天的生活水平都咔咔的往上涨,隔几天村里就飘出一股肉香。
可把邻村的人看的羡慕坏了,尤其是上枝村和下河村的。当初他们看莲花村的红枣种的好,便也学他们开始在后山开荒种。谁知一下种多了,红枣卖不上价钱了。他们村的人为了卖红枣,那是起早贪黑的去县城的各个集市摆摊叫卖,走街串巷的吆喝就希望能多卖点。
谁知效果甚微,卖出去的速度赶不上红枣变黑变坏的速度。看着自己辛苦大半年种出来的大枣卖不上价钱,糟蹋自己手里,村民心里那是又焦急又难受,都心疼的不行。
这天上枝村好些村民围在了村长马有福家门口,嚷嚷着要村长给想个办法。
村长,这红枣的事你总得帮大家伙想想办法吧。
是呀村长,我种的红枣多好的呀,咋就卖不出去呢。那人说完叹口气,无力的蹲了下去。
哪怕是价钱便宜点他也愿意卖呀,总比坏在自己手里强。
我家今年种的还多,买肥料的钱都是借的,谁知这样了。现在欠了一屁股债,我咋给人换呢。男人满脸愁苦,说着就开始抹眼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对于农民来讲没有什么能比辛苦种出来的粮食卖不出去更让人难过的呢。
这话说完大家伙都沉默了下来,大家情况都差不多。为了这枣树是又掏钱又出力的,就想着能多少赚点,哪知会这样。人家莲花村好歹还赚了一年的钱了,他们村倒好,头一年种就赶上这事。
大家伙耷拉着脸,唉声叹气,上枝村上空一片愁云惨淡。
马有福望着眼前的村民,一个个哭丧着脸。他自责的叹口气,心里一边着急一边又暗叹自己没用。
红枣的事他咋会不操心呢,他家也种了,今年也赔了不少。但他到底是个村长,家里还是有些积蓄的,今年苦点也能熬过去。可村民怎么办,为了种枣,花光了家里积蓄的人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借钱种的。
这红枣卖不出去,他们咋活呀。
这事也怪他,当时光注意人家种枣的好了,却忘了大家都种会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