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蹙眉回了工厂,把全体员工叫来办公室开了个小型会议,集思广益,问问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对策。大家听完怒气填胸,一个个气得面红耳赤。尤其是老太太,恨不得现在就去把他们收红枣的摊子掀了。
没见过这种人,亏他还是大厂子呢。收购不了,背后玩阴的。我呸,儿子,你等我一会就过去把他赶走,让他收。老太太说着腾一下站起身,就准备夺门而出给那些人点厉害瞧瞧,结果门都没踏出去,就被张老头拽了回来。
好了,你凭啥把人赶走,人摆你家门口了。
张老头说话声音不大,但确实是这么个理,老太太被他怼的说不出话来。那那难道就看着他们收咱们的红枣,我们怎么办。老太太急的不行。
妈,他的做法虽有些不太道德,但是也没啥错。你若是把他摊子掀了,那错便成我们的了。张泽跟着劝道。
老太太面色灰白,颓废的坐下去。那难道就这样让人家给欺负了。老太太气不过,她活了这几十年还没这么憋屈过。
张老头也觉得,这事整的,比吃了一口苍蝇都恶心。他板着脸,闷声抽了口烟。
爱军呀,不如这样。这几天我跟你哥在这附近溜达溜达,看谁家还有多余的红枣,能收点是一点。
不用了爸,我想着应该没了。省食品厂竟然能想出这招,肯定不会给自己留活路,怎么可能把哪家落下,定是要搜刮光的。
张泽想了想,还是得去外头碰碰运气,收到的机率会更大些。他转头看着他哥一字一句道:哥,你明去别的县城送货的时候,顺便在他下面的乡镇转一转,看能不能收些红枣带回来。价钱还是两毛一斤,如果实在不行,我再想别的办法。
张爱党面色沉重点了点头,张泽便说散会,大家心事重重的离开了房间。
张泽转身去库房查看了一下,目前厂里加上自己空间的存货,大概就剩个俩千斤。看起来挺多,但以自家目前的产量支撑不了多久。不出三个月,就得弹尽粮绝。毕竟自家的产品主要都是以红枣为主的,而且糖果厂的红枣也是由自家负责供货。货源一旦断裂,影响的,可是他们两个工厂。省食品厂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想一箭双雕呀。
第63章
第二日,张爱党开着拖拉机早早就出发了。张老头不放心,也要跟他一起去。这可是儿子辛辛苦苦建起来的厂子,可不能就这么被搞垮了。
那些个杀千刀的,张老头在心里骂了一嘴。
两人很快就赶到了开平县,张爱党跟往常一样卸货。而张老头则是在一边跟李主任聊了起来,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包烟,递了一根儿过去。
李主任一看竟是大前门,笑着接了。心里暗道,不愧是大厂子,连送货的老头抽的都是好牌子。
大前门在这个时候可是有一句人尽皆知的广告语,那就是大人物就抽大前门,落落大方。在那时可是风靡一时,抽大前门也算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张老头哪认识什么大前门呀,他就是从儿子的抽屉随便掏了一包。他抽过一根,觉得没自己的土烟得劲儿,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应该是个便宜烟,这才舍得给李主任来了一根。他要是知道这一包就要八块钱,说啥也不可能给。
两个人烟抽上了,话闸子也顺势打开了,张老头便趁机问起了这附近有没有种红枣的。毕竟自己对这片不熟,找个当地人打听打听就能少走点弯路,也不至于像个无头苍蝇一样瞎转,浪费时间。
种红枣的,李主任虽然心里纳闷这老头问这干嘛,但还是老实说了。
没,我们这土碱性大,种不来。
张老头叹口气,心里有些失望。跟李主任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道了声谢。等儿子事都办好了,俩人连饭都是在路上凑活吃的马不停蹄转战下一个县城,边送货边打听。一天下来跑了俩个县城都没有找到一家种红枣的,张老头眉头不展。
张泽这头也没闲着,一边在厂里监督生产,一边想着别的对策。这件事其实说起来也挺好解决的,省食品厂想通过断了自己的红枣把自己搞垮,他完全可以再出几个不依靠红枣的新品,反正他会做的东西多的是。但张泽又不甘心就这样被省食品厂拿捏住,把自己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红枣市场拱手让人。
他正想着,张老头跟他哥就开着拖拉机回来了。
听见声响,厂里的人都放下了手里的活计迎了出去。
老太太:怎么样,有没有啊。
张老头叹口气,愁云满面摇了摇头。
众人一瞧,表情立马由喜转忧。老太太一拍大腿,急得不行。
这可咋整呀,这没了大枣,自己厂子可咋办哟。
张泽走出来看着他爹问道,附近的县城都没有吗?
我们跑了附近俩个县城,都没有种红枣的。张爱党苦着脸,垂头丧气。
张泽没说话,走上前拍了拍他哥的肩膀,安慰道:没事,这不是才跑了俩个,不是还有三个呢。
张爱党露出一抹苦笑,觉得一点也没有被安慰到。
老太太看大家都哭丧个脸,唉声叹气的,忙鼓舞道:爱军说的对,不是还有三个县城的嘛,咱明天再跑一趟,说不定就收到了。
说完双手合十走向一边,朝着天空拜了好几下,嘴里嘟嘟囔囔的说着求上天保佑的话。
见俩人都这么说,张老头和张爱党的脸色好了一点。
也是,万一明天就收到了呢,不是还有几个县城没跑呢嘛。于是第二天天没亮,两人满怀期望开着拖拉机又走了,直到天擦黑才回来。
张老头走进屋,拿起杯子先咕咚咕咚灌了两口水,然后把拖拉机上一个装的满满的小布袋子拿下来放在桌上。
老太太一看忙惊喜道:这是收到了?
张老头拧着眉,既没点头也没摇头,而是让张泽先看看。张泽好奇地走上前打开袋子,里面装的都是红枣。
这是我们在阳春县下面的小马村找到的,他们村都有种,量倒是不少,就是这个质量张老头不说话了。
张泽抓了一把袋子里的红枣,只见其又小、皮也干,尝了一口甜度跟他们村的比起来差远了。
这不行。张泽放下红枣直接拒绝道。哪怕是没有红枣,不卖了,也不能拿这样的红枣来做产品。自己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品牌,绝对不能在质量上掉链子。
张老头叹口气,他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但他实在找不到还有啥别的卖红枣的地方了。就买了一袋子回来给儿子看看。见儿子拒绝了,他这心里顿时涌起一点小骄傲,随后又是一阵苦闷。
不要这家的,这附近也没有了呀,上哪儿整去。
张泽安慰张老头,没事,车到山前必有路,我明就去县城找王厂长商量一下这事咋办。他人脉广,认识人也多,说不定有法子。
实在不行,他还可以求到巴老板那里。巴老板毕竟是开大型超市的,手底下应该有不少进货渠道,说不定能帮自己想想办法。
张老头点点头,现在只能这样了。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桌上没一个人说话,只有碗筷碰撞的声音,气氛十分沉闷。就连杨江都安安静静的,没再耍贫。
第二天一大早张泽收拾好正准备进城,刚走到村口,就看见马村长开了个拖拉机哐哧哐哧过来了,老远看见他就开始喊。
张厂长,去哪呀,你看我给你送啥来了。说话时便开到了张泽身旁,稳稳的刹住了车。张厂长,我把我们村各家各户还剩的一些红枣都收起来给你送来了。
马村长说着下了车,拍着后面一袋袋红枣笑的见牙不见眼。
他昨个回了村儿,就觉得这事不行,他得帮帮张厂长。于是把村民都叫去大队部开了个会,说了说这个事。他也没强制大家卖,就说了张厂长的难处,还有人家当初是怎么帮他们的。村民也都是知恩图报的,当初张厂长好心帮他们收红枣,他们还不小心把人污蔑了一通,心里都愧疚难安的很。这次终于有了能报答的机会,大家自然是乐意的。
于是各家各户多多少少都拿出来了一些,他们上枝村少说也得有个将近200户,积少成多,也凑了500斤。而马村长则是把自家的30斤一斤不留,全拿了出来,这都给张泽拉了过来。
张厂长,你看这些,应该够你用一段时间了吧。马村长笑呵呵道。